拍案② ▏郑芝龙是明代抗荷民族英雄,大航海时代夺回西方制海权的第一人!
本文2496字 图片8幅 阅读8’视频60’
【敬请点击右下方在看或点赞 以示鼓励 】
郑芝龙画像
(图源:台湾省立图书馆藏)
国画(图源:网络)
崇祯元年,闽南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降明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熊文灿支持下,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崇祯四~十三年(1631—1640年),郑芝龙除平山寇、歼刘香等海盗势力外,更主要的战功就是先后在澎湖、金门大胜荷兰侵略者。尤其是金门料罗湾一战,郑率150艘战船追上荷兰军舰,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大败荷军。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奏捷书中称:“此一举也,生擒夷酋一伪王、夷党数头目,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戫斩夷級二十颗,烧夷甲板巨舰五只,夺夷甲板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间,此举创闻。”
参考文献:
《清史稿·第242卷·列传11·郑成功》,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江日升:《台湾外记》,陈衍:《福建通志·卷32·列传·郑芝龙》,阮旻锡《海上见闻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等。
(注:欲知郑芝龙历史真相,可观看以下总导演、总撰稿、策划制片戴泉明作品:国内唯一大型两岸文史栏目《唐山过台湾》闽台郑氏大宗祠第3~4集)
【编后语】乡音君认为,“衰文”将古泉州衰落的第二场人祸的原因之一归结于“大海盗郑芝龙出航泉州”纯属胡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南明小朝廷倚重郑芝龙,犹如南宋小朝廷重用蒲寿庚。与当年蒲寿庚举城降元一样,郑芝龙也是为了保全郑氏家族财产和家乡不受涂炭而为,只不过郑却无蒲之幸运,清廷亦无元廷之守信。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清将博洛违背许郑“闽粤总督”之约,挟其入京,成为清廷逼降郑成功的工具。最终多次逼降未果,清廷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初三,将拘禁中的郑芝龙和三个儿子等全家11口“照谋叛律族诛”于北京柴市,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
令人震惊的是,就在郑芝龙被胁入京的同一月,清军入安海烧杀抢掠,郑成功母亲田川氏受辱自尽。清军血洗安海,致使泉州自唐晚期以来历经宋元明至清初唯一没有中断海上贸易的港口安海港自此衰败不复。郑成功后来反清复明,郑经渡海西征结因此国仇家恨而起!
固然,亦商亦“盗”、亦官亦商的郑芝龙先降明拥明后又弃南明而降清一直为史学家所不容,故为中国夺回南海主导权的民族英雄郑芝龙,“八闽以郑氏为长城”的史实却鲜为人知。乡音君以为,无论如何,郑芝龙自崇祯元年受抚后,开发台湾,剪除海上群雄,尤其是战胜海上强国荷兰侵略者,夺回制海权,促进中国海外贸易、繁荣东南沿海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下期将继续讨论“衰文”将古泉州衰落的第二场人祸的另一个原因归结于“郑军与满清的拉锯战”的问题。敬请诸位看官继续关注,顺便点击右下方在看,乡音君这厢有礼了。
深度解读宋元刺桐 更新泉州历史知识
《天下之货仓》 北京·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