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迅《民国时期的玉器价格》

苏迅

【作者简介】苏迅,70年代生于江南小镇,壮年进城谋生,先后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于多家报刊发表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月报》、《海外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转载。多年从事江南文化和中国玉石文化研究,有数十万字研究论文发表,曾获省市社科奖项。现居江苏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大陆古玩市场在近百年时段中,经历了从全面兴盛、中心南移、战乱波动、跌入低谷到逐步回升、迅速繁荣、逐步调整等历史阶段,古玩价格也随着历史变迁发生变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玉石民族,长期以来中国人有爱玉玩玉赏玉的传统,中国社会也历来有“传玉不传金”的习俗,玉器价格的升降变迁是民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搜集一些关于民国时期玉器价格的旧闻,从中可以窥测到价格体系的波动和审美标准的变化,从既往的历史经验中可以探索市场发展的轨迹,让后人鉴古知今。

展开剩余88%

汉代“婕妤妾娋”白玉印无价

汉代“婕妤妾娋”白玉印一直被认为是汉朝赵飞燕的用印,自清代以来声名卓著。此印原藏于金石学家、道光翰林陈介祺的“万印楼”,约在民国7、8年的时候,陈氏后人经古玩商介绍,将祖传藏品中40余方汉印抵押给大总统徐世昌的堂弟徐世襄,押金约8000大洋左右,“婕妤妾娋”白玉印也在其中。后来少帅张学良等人都想购买这方玉印,但经手者都讳莫如深,徐家也说早就卖了。直到解放后,徐世襄的夫人将这40余方汉印卖给了故宫。

吉田廉价买走“春”字盒玉器

1921年起,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吉田伊三郎经常去琉璃厂大观斋,他每周都去,花个二三百块,买点古玉中的小零碎,持续了三年多时间。吉田独身不娶,就喜爱中国古玉。有一次,大观斋卖给他一个紫檀雕花“春”字盒,7厘米见方,盒面上刻有“春”字,四周配刻八宝纹样。打开盒子,内装一对精美的白玉小拱璧;盒里还有三个小屉,每个小屉里都装着一件玉器:玉戈、玉制册页、周代玉剑隔手。玉制册页上刻有蝇头小楷乾隆御制诗文。精美的“春”字盒内件件精品,艺术价值相当高,乃乾隆皇帝御玩珍品。1925年,卖给吉田才120块大洋。

乾隆作碧玉提梁卣“封货”1万大洋

北京廊房二条聚珍斋是开业于道光年间的老字号珠宝商铺,专做本庄生意,因老号烧毁于旧年间中外战争中洋人纵火,他们不做洋庄生意。1921年前后,溥仪退位之后将清宫文物抵押给盐业银行过期不赎,有的珠宝古玩由盐业银行自家折款收藏,有的则委托聚珍斋办理封货。“封货”相当于同行拍卖。溥仪抵押在盐业银行有百箱乾隆作玉器,八十多箱由盐业银行收藏,十多箱玉器进行封货。其中有一件碧玉提梁卣,是乾隆年间造办处选用最好的新疆碧玉,按照商朝青铜器制作的精品。玉质深绿色,如同新出土的青铜器上的莹润绿锈,比锈色活润,是人间罕见的珍品。这件碧玉提梁卣当时被上海叶叔重中标买走,封货价格是1万块大洋。叶叔重后来卖给美国人是6万美金,相当于12万块大洋。当时,6万美金卖一件玉器,曾经轰动京津沪古玩圈。

青白玉大瓶才花1万块大洋

有一年,上海古玩商叶叔重到北京做生意,在一家玉器铺花1万块买到一件青白玉大瓶,胎薄活细,造型也好,都认为价格十分便宜。叶叔重将玉瓶拿到岳彬的彬记古玩铺,岳彬说:便宜没好货,八成是修复过的残品。后来经过仔细辨识才发现:玉瓶肩上原有穿孔,果然是修补过的。岳彬给叶叔重出主意,让他拿到纽约去卖,就说是乾隆作。后来,叶叔重将薄胎大瓶卖给美国一家博物馆,成交价6万美金,折合银元差不多是12万。这件玉瓶是廊房三条宝珍斋掌柜刘启珍的作品。

大汉璧卖了2000块大洋

上海人刘宜轩精通外语,年轻时候就到北京古玩行闯码头,1921年前后他为美国古玩商布洽德当导购。一次在琉璃厂大观斋,店里拿出一件直径40厘米的苍色汉朝玉璧给布洽德看,由于刘宜轩的讲解精彩,布洽德就花了2000块购买。当时这样的玉璧最多只能卖1200块。

“乾隆”陈设玉器都过万

1928年,刘宜轩在北京花2万大洋买下一块巨大浅蓝色新疆碧玉,他雇来百来号玉工,整整干了十年。工人是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全年只有春节、端午和中秋三节休息,共制作出鼎、彝、尊、卣、壶、觚等陈设器和鼻烟壶、玉镯、挂件等小件上百件。因为是按照《西清古鉴》和故宫器物式样制作,工艺上也按照古法手工制作,因此骗过了很多国外收藏家和国内行家的眼睛。1931年,做成的一件碧玉花觚和一对碧玉盘卖给美国人是3万元,另外一对碧玉凤凰和一对碧玉鹌鹑也卖给了美国藏家,成交是2万元,这些藏家都是当做乾隆玉器收购的。这上百件玉器大部分都卖给了美国人和日本人,一小部分卖给了京津沪地区的藏家。

刘启珍的翡翠大屏13万大洋

民国初年,北京廊坊三条的宝珍斋雇有玉工七八十人,还有前清造办处玉工加入,是著名的玉器作坊。宝珍斋掌柜刘启珍也是北京著名的玉器制作好手,他长期承接翡翠大王铁宝亭的活。1935年,刘启珍的几件翡翠制品参加日本名古屋博览会,其中一对翡翠大插屏,仿乾隆作,做工精细,料好色辣,被美国珠宝商彭斯泡特看中。当时要价15万,他给了10万,没成交。1938年彭斯泡特到北京,以13万的价格成交。据说这位老外得手以后,以乾隆作翡翠为号召,到美国卖高价去了。

乾隆作三镶白玉如意3000块大洋

1940年,前清贝勒载润府里拿出一对乾隆作三镶式白玉如意要变卖,这对如意是载润袭爵时候,光绪皇帝赏赐的。如意长约40厘米,暗花松下老人,背后刻“乾隆年制”款和序号字,雕工精细,玉质白润,属清中期造办处作。府里管事的要价“最少够吃一年的粮钱”,廊房二条聚珍斋张廷烈核算一下,当时1000袋白面大概3000块大洋,就给了这个价,白玉如意就收购到手。那时日伪统治时期,古玩珠宝生意黯淡,珠宝大大贬值,很多同行给价4000块,生意一直没成。后来张廷烈将白玉如意卖给了天津财主李赞臣,成交是5000块大洋。

50年代古玉贱如泥

20世纪50年代,张宗宪在香港做古玩生意,他有从大陆各大国营商店进货的渠道。当时清代的东西还没有划到文物范畴里面,被当作一般工艺品看待。那年头各地文物商店的存货都太多了,也不值钱,天津给他发过来的玉牌子,2块钱一块,没有新的。现在同样的玉牌子送到拍卖市场要卖几十万、几百万一块。有一次张宗宪汇过去1000块钱,天津那边就给发过来500块玉牌子,满满一箱。

本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文字内容无必然联系。特此说明。

本文主要综合陈重远著作《文物话春秋》《古董说珍奇》《古玩谈旧闻》有关内容,北京出版社出版,并参考有关研究资料,特此致谢。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感谢苏迅原创公号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