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一个好导游

(1349)

撞上一个好导游

凡是能够称得上是景区的地方,就一定生活着一群以游客为生的导游。

我酷爱旅游,但对导游却退避三舍。一来以往跟团旅游时,所遇到导游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女孩男孩,文化水平不一定很高,但嘴皮绝对的溜。他们的讲解大多只是应景的浅薄说明,但引诱你购物的手段绝对的自然高明。二来对于山水的美景,我觉得导游带给你的多是一些美丽的传说,可信度太低,还不如自己欣赏自己感受,最亲切最实在。当然,对于一些文化或历史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比如龙门石窟、少林寺,比如乔家大院、秦始皇兵马俑等,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读,再好的“五A”景区,你也只能看个皮毛,享受着“无A”的服务。因此,每次游玩人文景观的时候,如果能够花钱请到一个好导游,就是一种福分,但是如果能够免费撞上一个好导游,那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我就实实在在被这样的好运砸到了!

今年的国庆长假,我来到了三千年前的帝都安阳殷墟参观。八点四十到了景区就联系导游,但很不巧,大假人多,虽然我们来的不算晚,可是导游们还是早已全部名花有主,最快要等到十点以后,才可能等到讲过一场的导游。而我们的计划中没有等待的时间,没办法只得买好票,硬着头皮进去准备自看自悟。

刚进景区大门,看到一个穿红马甲的人在热情的和人聊天,我们也围了过去,想听听他们说啥说的那么热闹。这一听我兴奋了:原来是一位景区的志愿导游,他要义务给大家讲解!太好了,虽然不知道他讲的怎么样,但总比自己琢磨强,于是我们一行几人,很快也加入了其中,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开始跟着他前行。

他的讲解从景区的进苑大门开始,这座大门是由建筑学家杨鸿勋根据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设计,苑名由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如今已成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迎着正大门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001号国宝、中国博物馆的馆徽,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品。张老师从它的发现、单鼎耳被毁、抗日战争时期重埋地下,讲到抗战胜利后被当作蒋介石的寿礼进献,再到解放战争被解放军在南京机场截获,让我系统的了解了001号国宝的发现史。接着他又从它的构造、雕刻,讲到内涵、趣闻。整个讲解过程口才极其流利自然,就像老师站在讲台上上一节优质课,向人们娓娓而谈,我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了。

而后,张老师又带我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这里展出了从这里出土的众多国宝。主要有:甲骨文:张老师来了个三分钟科普甲骨文。“中国梦”三个字原来这么写,或象形或指事,每一个字背后都凝练着老祖宗的智慧。殷时的钱币:也就是在贝壳上钻一个孔,用“朋”来计数,从而衍生了“朋友”这个词。陶器:那是的人们竟然已经开始使用蒸气炉了。酒器:那时的酒均为果酒,比较浑浊,故有“浊酒一杯“之说,那时的酒器竟然还带过滤功能。青铜器:如何制作,如今仍是谜?玉器:让我知道了为什么男戴观音女戴佛……

第三站是陈列甲骨文的大殿。最早是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匠,误把它当成了可以止血的龙骨。最后被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校长兼教育部部长)王懿荣发现,并最终确定为甲骨文。

走出甲骨文陈列馆,也就是三千年前殷都宫殿所在地,我们经过一大片殉葬坑。一推推骨骸仍然如三千年前的样子,有志愿陪葬的跪坑,有更多被截去下肢的惨坑。甚至还有一个面骨酷似现在的南美人,张老师讲,印第安人的“印“字是”殷“的意思,他们都是殷人迁去的后裔。

最后,我们来到了妇好墓。墓前有一块纪念石,据说:1952年毛主席视察安阳的时候,曾在石头所在的位置休息,并且告诉陪同人员,“一定要把这里保护好”。在毛主席逝世的那一年,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这是一座三千年来从未被人打搅过的墓葬,1900余件宝贝让她震惊了世界。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转眼即逝,张老师绘声绘色、内涵丰富的讲解,宛如一名央视鉴宝栏目的主持人,引经据典、诙谐幽默、平和亲切,和安阳悠久灿烂的文明一起,给了我一次心灵的震撼。

在他的讲解过过程中,我了解到这是一名真正把导游当作爱好、当作事业的志愿者。他叫张洪清,五十来岁,在殷墟当志愿者导游已经十几个年头。看着他正用心擦洗石刻导游图的样子,听他成竹在胸侃侃而谈的讲解,谁又能想到他还曾是一家大企业的高管。就是因为爱家乡,爱殷墟,爱这种事业,他一直乐此不疲。

旅行,本身就是一次行走与阅读,用行走去丈量世界,用阅读去理解世界。而导游作为人们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重要一员,他们决定了我们的每一段旅程,是不是赏心悦目,能不能锦上添花。

我们都渴望撞上一个好导游,就像张洪清那样,让我们的无A成为五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