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尽染崛围山
又到暮秋,银杏叶已经被季节拽落在地上,铺出一层金光大道。一丛丛芦花不甘寂寞,沿着田埂蜿蜒,在眼眸中起伏,如雪在烧。
由于太原三面环山,根本感觉不到秋的萧索,直至过了摄乐村,犀利的风扫过车窗,眼见得土地再次裸露出来,呈现出斑驳的纹理,才知道曾经的繁茂已经被轮番收割了,那些虬枝在秋阳里,早已在画板上勾勒出疏朗的线条来。
抵达山下恰遇午时,“人生如当午之炽,青山不老梦归处。”说的是我此刻的心境。襟怀有梦,然看这如天梯般扶摇而上的石阶,恍惚生出怯意来。尤其看到三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路走一路抱怨:路有荆棘遍地,山有陡峭万丈,更遇中途退缩的,当迷惘与彷徨充斥着进退两难的心,试问又有几人能活得通透?!
抬眼所及之处,红叶将绿松做成了点缀,如云似霞。“风吹三秋叶,红胜二月花。”胸荡乾坤,足需触实。喝口自带的水,一鼓作气,爬! 爬,却不能盲爬,于是我把从上到下的电线杆分解成一个个目标,每到一个电线杆前就稍作歇息,这样的话,目标近了,困难也就小了。
上山的人多,下山的人也不少,只要打个照面,都要招呼一声:“走一小半儿了,要再加把劲儿啊!”有经验的会手脚并用,说是这样省劲儿。长攀登的人都具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呢。
我只了解自己,所以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到了临界点儿就歇歇,让即将冒出的汗落下去——省得被山风一吹,回去感冒就得不偿失了——然后拍一张照片,等到歇息够了,再接着攀援向上。
每每路过身边的人夸我年轻状态好的时候,我报之以感谢,只有我自己知道,年轻,与年龄无关。年轻的状态其实跟心态有关,充满阳光气息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能够吸引到别人。就像映在背后的秋阳,温暖和煦,那种从骨子里弥漫出来的气息,会沉淀岁月的从容,将美丽、健康和热情捧给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你周身散发出来的喜悦,就会涤荡掉衰败,从而蓬勃向上,浑身充满了力量!
数到最后一个电线杆的时候,我激动地几乎要雀跃了。俯瞰四周,对面石如锋削,壁立千仞,反射着秋阳之芒,背阴处山松夹杂在黄栌之中,野荆包裹,楞是傲立出风姿绝尘来。距离峰顶还有三节,我拼全力一跃而上。身心俱疲是一方面,饥渴交加更是让躯体瘫软的理由。拿出水壶喝了一大口水,然后才慢慢仰望这座石塔。
山顶之塔,名曰舍利,乃宋代建筑。佛塔屹立于山顶,一柱擎天,耸于崛围之巅,松柏常青,与石塔共荣。
站在山之巅,眼界更为开阔,襟怀亦益发宽广。内心禁不住狂喜,就像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无知孩童,醺醺然,不知所以然,宛若云里雾里,辩不得东西南北。
突然吹来一股凛冽的风,吹得人发丝凌乱,把昏昏沉沉的思维吹到清醒,才想起躲到石塔之南,狼狈着喘息不已。
其实,山巅的佛塔才是最高的,如佛,而方才狂妄如我,不过一粒微尘。
看看自己站在山巅拍照的样子,一山,一寺,一塔,一人。不过倏忽一瞬,这世间,松柏常青,山高还有云在上,何况一人哉!
山下,一条深沟,将崛围山剁成两块,平分南北,状如八字,南北双峰宛若入山门户,高低起伏的群峰如涛似浪,宛转盘旋。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风将那一丛丛红叶轻舒漫卷,就像火苗点燃,就连荆棘白草也被辉映得脸庞含羞,让人油然而生出蓬勃向上的朝气。
出石塔向西行数步,有一条平展的柏油公路,一路浓荫密布,向北可至多福寺,寺庙坐北朝南,处于松柏、山峦包围之中。唐代寺内佛事鼎盛,宋朝末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重修。隐于山顶小峪之处,松柏林立,据说曾有缓缓清泉过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响,古刹风趣尽显无疑。
崛围红叶是太原古八景之首,看红叶需暮秋最好,头几年我曾从南峰朝北攀爬,因为西张村到呼延村的路不太好走,所以好几年不曾来了。今年一走,从市区北中环入口入和平北路,顺金桥,到柴西公路,路面平整宽展,驱车直行,畅通无阻。
通过这次崛围之行,锻炼自己,感受登高望远的襟怀,重新规划新的希望和目标,在多福寺内瞻仰傅山先生的手迹以及他隐居此地读书的红叶洞,更让人神清气爽,灵魂安静,将一颗浮躁之心,慢慢沉于丹田,再跟随山里的景色,心情也会跟着鲜亮起来。
从喧嚣的都市,来到这红叶尽染的崛围山,感觉这里的建设也渐渐趋于完善了,通过全程徒步攀爬,虽然累,但从中感悟和得到了许多,那些疲惫,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