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发”漫长的一生?

今天开场先问问题,假如不用考虑“养家糊口”的问题,你将如何“打发”这漫长的一生?

相信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都会开心地说,还有这么好的事情?那就每天睡到自然醒,那醒来之后呢?吃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那吃饱之后呢?接着睡。

吃了睡、睡了吃,请问你和🐷的区别是?

不用“养家糊口”就等于人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全部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些被解放出来的时间,会成为我们的“资产”还是“负债”呢?

不用工作,好像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但如果我们回望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不就是人类的工作不断被替代与解放的过程嘛?从一开始被人类驯服的牲口开始、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到工业革命机器逐渐取代人工生产制造、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我们从解放手脚到解放大脑,哪一个进阶不是再向我们昭示着“人类即将解放”的事实。

在清政府刚刚入关统治中华大地不久,只有百来万人口的满族统治阶级面对着数以亿计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臣民们,也曾有过诚惶诚恐。因此就有人建议,将四川麻将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这样大家在工作之余,就不会瞎琢磨如何去推翻清政府啦。这听上去确实像是一个笑话,但无不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解决或是引导臣民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能够合理引导这些臣民们的日常活动的话,他们一旦觉醒,团结起来“反清复明”或许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记得在一期由易中天教授作为开讲嘉宾的节目《开讲啦》里,有一个学生代表提问易中天关于“是否是不务正业”的问题,易中天答“我讲《百家讲坛》只是利用大学教书的课余时间,没有耽误所教学生的一堂课,我只不过是利用别的老头退休后用来钓鱼的时间去讲《三国》而已。讲三国历史虽不是我的专业,但它并非不是正业,没有人规定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必须得是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才可以。”。

自从《劳动法》推出以来,人们合法劳动的时间被规定的越来越少了,从而使我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貌似会是一个纠缠我们至死的问题。

在社区里或是农村里,我们时常都会看到,一个个孤独的老人的身影,他们有的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地看着远方、或是蹲在墙角目光呆滞看着远方,抑或是......目光呆滞看着远方,有时一看可能就是大半天或是一整天,有些老人或许并不算老(假如和一百多岁才去世的杨降先生比只能算是个孙子辈啦),身体也算健康(跟很多身残志坚的人比起来算是正常人群啦),但为何他们退休(失去了工作)以后逐渐的就变成这样了呢?

有人说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空巢老人”跟没有子女的陪伴有关。而杨降先生和钱锺书唯一的女儿早她近二十年就离世了,紧接着第二年钱老也相继离开。然而在这之后八十六岁的“孤独老人”依然又活了近二十年,这期间她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并且创作了。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降文集》八卷。直到2016年,享年105岁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她无比热爱的世界。

有人曾说“有些人活到25岁可能就已经死了,TA只是到了躯体死亡的那一刻才被卖掉罢了”。这句话虽然听上去非常刺耳,但它又何尝不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呢?

今年已经76岁的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已经宣布“金盆洗手”多次的他,听说最近准备再次出山啦,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与其每天躲在家里等死,不如让生命尽情地燃烧吧!”。

这句话值得我们警醒一生,为了使我们自己不成为这样的人。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除了“养家糊口”以外的,能够带给你长期受益和幸福感的事情,并想方设法把它安排进自己每天的日程当中。

做这件事情,不需要刻意追求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称为某领域专家。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你对抗平庸、平凡以及看上去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能够让你保持头脑的清醒,足矣!

正如吴晓波在他的新书《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说的那样“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