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皴法——山水画刮铁皴技法
山水画刮铁皴技法解析
南宋李唐继承了五代、北宋诸大家的优秀传统,并以范宽的画法为主骨,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成为南宋画派的奠基人。
图一《万壑松风图》是他的代表作,六尺加宽的中堂,气势雄浑,主峰肃穆凝重,山石巉岩,泉水喷激。图中他根据不同石形,发挥了多姿多态的运笔方法,皴法以刮铁为主,兼有雨点、豆瓣和斧劈,但结构自然,浑成一体,非常完整和统一,展示了李唐技法逐渐演变的趋向。
图二是整幅画的中上局部。以石质为主体的峰峦磊落雄壮,主峰皱笔与山体勾线融为一体,有的边勾边皴,有的只皴不勾,皱法以侧锋向下斫,两头带方,皴笔短而阔,似平刀刮铁而名“刮铁皴”,也有人称为“马牙皴”。主峰下方的山石运笔千硬而拖长,锋棱清晰,属于“斧劈皴”一类皴法。
图三为《万壑松风图》左下局部,斜插溪涧的山坡,运笔灵活丰富,暗部用了“刮铁皴”和“小斧劈皴”,亮部用干笔勾、刮、剔,极生动地表现硬质山石经风雨侵蚀的肌理变化。
图四为右下局部,此乃小路边的石坡,用侧锋斜笔,边勾边皴,皱笔短而偏小,但表现的山石层面结构非常丰富从《万壑松风图》中可见,铍法并不一定死板地去套一种程式,只要属于同一类石质,完全可以用同一系统的皴法在一幅画中表现,例如:从雨点皱发展的分枝有豆瓣、刮铁、大小斧劈、折带等皴,只要过渡自然,就会比用一种单一的皴更灵活生动。
刮铁皴技法说明
图一、先以浓墨中锋为主,时而略带侧锋,勾出部分主要的山石轮廓及转折交搭处的主皴线。然后以卧锋沿着主皴边缘向下硬刮,出笔重,收笔轻,含墨足,阔笔粗皱,参差皱刮,不能重叠。亮处运笔枯毛而有间隙,时而兼用点、斫、勾,就不显刻板。
图二、在山石的凹陷处及暗部以淡墨渲染,笔势要与原皴基本一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