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常由病毒或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率占儿科
中医对热性病的分型治法较多,如风温发热用银翘散之类,春温发热用黄芩汤之类,暑温发热用白虎汤、新加香薷饮之类,伤寒发热用麻黄汤、桂枝汤、败毒散等。贾老经过长期实践,在整理和继承众多医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临床心得,驾繁就简,独运匠心,以经方为基础创制了银柴退热汤。 现简介如下: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牛蒡子、桔梗、荆芥、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各8g 焦三仙各10g 半夏、生甘草各6g。若高热便干为里热偏重,加生石膏,以清阳明胃腑实热。患儿张某,男,3岁8月,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儿3个多月来反复发热5次,每次体温均在39-40度,伴咽痛、咳嗽、头痛等症。去年曾两次在外院住院均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 但每间隔10天左右上述症状又会复发。 每次持续高热3-5天,均须输液治疗方可退热。今晨1时许,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39.4度。家长予“泰诺林”冶后体温暂降,就诊时体温复升,伴轻咳有痰,口渴喜饮,大便干,两日未解。平素食欲好,喜食肥甘厚味。查体:39.2度,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2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腹无异常,舌质偏红、舌苔白、舌中根部舌苔厚腻、脉浮数。金银花8g 连翘8g 柴胡8g 黄芩8g 牛蒡子8g 桔梗8g 荆芥8g 大青叶8g 板蓝根8g 紫花地丁8g 焦三仙各10g 半夏6g 甘草6g 生石膏 10g 枳实8g 3剂,每日1剂,频服。查体:咽部充血明显减轻,双侧扁桃体一度肿大,舌质稍红,厚腻苔已去大半。 嘱停服上药(留以后备用),予轻宣肺气,清除余邪,调脾胃方药。药物组成:桑叶8g 菊花8g 连翘8g 芦根8g 桔梗8g 杏仁8g 浙贝母8g 板蓝根8g 牛蒡子8g 焦三仙各10g 炒莱菔子10g 甘草6g。4剂后一般情况良好,遂以“复感灵”7剂收功.运用本方,重在取汗。汤药宜热服频服,以利发散驱邪。 若服药后汗出热退身凉,提示表邪已解,不必尽剂。 若服药后,汗出不透,寒热未退,说明表邪未解,药力不济,仍需继服,以出微汗热退为度。
疾病首位,具有发病快、病程短、传变迅速、四季可见的特点。
选自《贾六金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