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绍兴,还待春来煮酒喝

春又到

大禹开元总是去了又去,三年前的新年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苏杭刚下过一场雪,雪后初晴,站在乌篷船的码头,雪覆盖了石板桥,被人用树枝画出了一个一箭穿心的图案,浪漫之极。后来一个夏日的傍晚又来此做客,四处绿茵茵的,晚上去南山书房看书,读到了《直到长出青苔》,那晚明月当空,都不比青瓦屋檐下的一盏路灯温馨,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从厦门出发到绍兴,坐了四个多小时的动车,去年此时,正是去安昌拜访腊鸭的时候,因为鲁迅,因为王羲之,因为大禹治水,对绍兴的想象总是很好,比杭州的诗意多了点烟火气,比苏州的文艺又多了一份世俗的沉淀,所以每次前来总有不同的感受。动车站坐出租车到会稷山脚下,穿过了市区,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远离市区,回归江南乡村,这也算是应对这一年繁杂事务之后对自己的一种犒赏,在大禹开元过两天隐居的小日子,正好吧。

如果不把大禹开元当作一个主题酒店,很多人来到这里应该跟我第一次与它会面一样,误以为到了一座水乡古镇,古镇沿河而建,有廊坊,有石桥,有戏台,有码头,也有来往的乌篷船,跟热闹的江南古镇相比,这里似乎更加沉静,山脚下,大禹陵旁,历史赋予了它更多灵气。

我入住的临河居在主街道的一侧,是一个独栋的小房屋,门前挂着灯笼,旧时的铁锁和木门,开门的时候嘎吱响,每次出入都有形式感,屋子分客厅、浴室和睡房,虽然家具古朴但很实用,傍晚的时候还有人送来了绍兴的花雕酒,红火的两个酒瓶子让人浮想联翩。天气冷得很,进了房间都不太想出门,江南的寒冷有点透骨,让人敬畏,但大禹开元仍能看到柳叶和绿树飘扬,这样的景象不免让人有种错觉,冬天未走春天已到,此时大寒已过,时近立春。明年没有立春,住在岭南家里的老人总会感叹,但假如他们也到江南生活一段时间,应该也会如我一般,时常感觉春天在贴近,又在告别,错综复杂的情绪,就像当年的诗词侠客,总会无端端生出很多感叹来。

去小面馆吃宵夜,从屋子穿过整条街道,夜风凛凛,馆子里却是热闹非凡,只好被安排到了角落里,旁边就是热气腾腾的厨房,看厨子阿姨把面捞出来浇上汤头,被风吹冷的心又热乎了起来,这一碗面下去,能暖到半夜了吧。

大禹陵区域是绍兴禹裔姒姓家族繁衍生息之地,所以在大禹开元也会看到姒姓相关的历史介绍和风俗展览,姒姓在中国是个很小众的姓氏,但在中国却有四千年的历史,从周朝以来便有,据说跟褒姒有很大的因缘。在绍兴的姒姓应该很少了,而且多半是远古遗传下来的大禹的后代,考究起历史来,真是能说上一天一夜,这也正是大禹开元的文化内涵所在,很多建筑元素也是由此而设计。

早晨起来去吃早餐,穿过石拱桥的感觉就如旧时小姐被传去饭厅用餐,小桥流水之后是举箸轻食,大禹开元的伙食很地道,江南的美味以及绍兴的特色都很明显,禹家小厨的腊味拼盘,也让我回味起去年在安昌看到的每家每户门前挂腊鸭的壮观场面,吃腊味代表年到了,也不知何时这味觉就跟时节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有名的水乡,绍兴城的河道到处可见,大禹开元的河道也是保留了当时的模样,有很多房间都是推开窗户便是小桥流水,能听见乌篷船戴毡帽的船夫唱着船歌挥着船桨离开,平时无事的早晨沿着河道走,有厨房的阿姨会把养的白鹅放出来戏水,那么冷的冬天,白鹅摆着笨拙的身子下水,碧绿的河水映衬着它们白色皎洁的身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傍晚的时候又去南山书房,此时的书房已经改为一个小小的茶室,风格突然高端了不少,若约喜欢雅趣的朋友来此探小聚,应该能增加不少气氛,《直到长出青苔》大概早已经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摊在木桌前的心经,时而从帘子后面传来客人低语,此时情景也恰到好处,多了几分更幽静的禅意。

离开大禹开元的一晚我没有事做,准备把送来的两瓶花雕酒一个人静悄悄的喝完,正好还附送了一小碟果子糕饼,于是赶紧把浴缸里的水填满,把酒端到浴缸前,这样的冬天自己跟自己小酌两杯,正好不辜负前来江南的一番美意吧。

离开绍兴去杭州,今年的初雪便落下了,想起三年前雪晴之时在大禹开元,感叹时光匆匆,这一年年的光景,也很快落幕了,立春将至,冰雪融化的时候,江南的春天已经在等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