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结束——到最后没有真正的赢家
301年,赵王司马伦被杀。西晋大权几经周转,到了齐王司马冏(念jiong三声)手上。
打倒司马伦并非齐王一人的功劳,此外还有成都王司马颖的协助,以及河间王司马颙的'威慑'。为啥是威慑?因为这哥们并没有一开始就跟着齐王起事,而是等到司马伦失败成为定局时,他才敢跳出来搞事。现在好了,自己没什么功劳,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核心权力之外。而且当时成都王司马颖母亲去世,本来司马冏还想交好司马颖邀他共同执政,结果司马颖二话不说带兵回自己封地去了——西晋大权尽归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乱时局
与此前的司马亮、司马伦不同,齐王司马冏与楚王司马玮最为相似——至少司马冏有较高的声誉。司马冏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个差点成为皇太弟的司马攸。早年司马攸当'皇太弟'的梦想彻底破灭,晋武帝强行让司马攸回封地乖乖当齐王。司马攸当时大病,晋武帝派御医去治,结果都说他没病,谁知司马攸竟然这样就病死了!身为司马攸儿子的司马冏嚎啕大哭,专门跑去见晋武帝,愤怒地控告几个御医的不作为害死了自己的父王。晋武帝此时方才'大怒',下令处死了几个御医。而司马冏因此事'一炮走红',晋武帝还专门把身为次子的他直接钦点为下一任齐王。
可年少的美德并不能伴随终生。
司马冏开始执政,孰料他骄纵专权,任用小人,还加九锡僭越礼制,和前面那几位弄权家毫无两样!若说杨骏、贾南风、司马伦本就是如此品行,但是身担大任的楚王司马玮与素有雅名的司马冏,竟然在加入这场'权力的游戏'之后,都一改昔日作风,成了无比贪婪的狼,而且是被遮住眼睛的,失去理智的狼。
遮住他们的眼睛的,就是那洛阳城中的王座——权力。
频繁的权力交接,身边昔日的同事一个一个因党争株连被杀,使得朝廷中的大臣们日渐恐慌——但讽刺的是,他们仍旧不想赶紧离开这个无底洞——万一某一天,自己所站的一方,成为真正的胜利者了呢?
齐王·司马冏
就在这个人人都还挣扎于这场空前的政治斗争时,一个人突然上交了辞职书,此人名叫张翰。
'秋天到了,我想吃家乡的菰菜,莼羹还有鲈鱼脍了……'(这个便是成语'莼鲈之思'的来历)
张翰趁着司马冏执政时相对安定的环境,趁机从这潭污泥中脱身而出。当其他人还在为其仕途'惋惜不已'时,张翰此刻心里最为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反观当政的司马冏,他仍沉浸在'权倾朝野'的幻梦之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此时已完全丧失理智的司马冏完全没有注意到,另一双眼睛已经将他锁死——
河间王,司马颙(念yong二声)。
河间王·司马颙
此前我们说过,司马颙因为起兵不及时,所以没能像齐王那样入主京城。但是他哪里忍得了齐王一家独大?但奈何他也差不多一个平庸之人,不过空有野心罢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到来让他大喜过望——
翊军校尉,李含。
此人本是司马冏的部下,但因为和司马冏的其他手下不和,直接连夜出逃来投奔司马颙。
为何偏偏是司马颙?
李含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三王起兵事后,司马颙是最想成为下一个'辅政大臣'的人。李含给司马颙的计策也并不非什么玩权谋的计策——矫诏起兵,直奔京城。
这封矫诏要是细细品,肯定是无理无据的。但李含在里面加了一个小小的细节——
让长沙王司马乂(念yi四声)做内应。
此时的长沙王,恰恰正在京城之中。
请注意!李含所安排的矫诏檄文,可是要公布出去的!司马乂压根没有和司马颙这边通信过,而李含非要直接在公开的檄文里道:让长沙王内应。
李含的用心可谓极其险恶——司马颙出师无名,但是通过这样一份狗屁不通的檄文,把司马冏的注意力转移到同在京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让势力强大的司马冏干掉势单力薄的司马乂,这样就可以借'齐王杀了长沙王'的恶名名正言顺地出师了!
司马冏接到消息后大怒,立刻戒严京城。而长沙王司马乂消息灵通,立刻带着他的死士们一路冲锋,拼死杀入皇宫,直接挟持晋惠帝——所谓什么狗屁'辅政大臣'的名号都是假的,只有把晋惠帝这个把柄抓住,才等于掌握了一切!
用通俗的话来说,八王之乱就好比一场球赛,八个王都是选手,而晋惠帝正是那个球。
控制了晋惠帝的司马乂带着他的死士在京城中同司马冏的大部队拼死作战,谁知司马乂竟然绝地反击,捕杀了司马冏!
事情出乎李含的意料,转眼之间,'辅政大臣'位置再度换人。
八王之乱,【齐王·司马冏】第四个淘汰出局。
如果你以为司马乂还要保持前面几位的'作风'的话,那就错了。司马乂是八王之乱中,唯一的清流。他先后经历了贾南风乱政和三王起兵,从杨骏到司马冏,他见证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同时他也是离这些事件最近的人物之一,因而他对权力的认识最为清晰——究竟是谁掌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维系这大晋天下的安宁。这是他的哥哥,楚王司马玮的遗志。他哥哥当初利欲熏心,死于非命。如今他再也不能容忍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了。
司马乂不过靠少数人死战才胜过齐王,从整个局面看的话,他仍是势单力薄的。他素知河间王司马颙的野心,对其卑劣手段甚是咬牙切齿,可他此刻必须维护大局,但也不能和河间王这样肮脏的人联合。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三王起兵时主动离开京城的成都王,司马颖。
他主动写信给司马颖,让他以大局为重,自己如今势单力薄,希望能得到司马颖的支持。司马乂为了表示诚意,尽管自己身在京城,却将'辅政大臣'的位置交给还远在邺城的司马颖,并且朝廷之事不论大小都交给司马颖处理——由此,司马颖成为当时实际的掌权者。司马乂主动放权,暂且稳定了局面,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司马乂任内无论何事都小心翼翼,这使得当时人对他毫无怨言,司马颙这样的奸人更是无从陷害他。但你要是认为让人抓不到把柄就没事了的话,那可就错了——
司马颙突然派去了几个刺客,差点就杀掉了司马乂。
司马乂大怒,但也无可奈何。为了维系大局,他必须放下私人恩怨。
长沙王·司马乂
本来司马乂以为司马颙只会玩这样卑劣的套路就完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司马颙突然联系成都王司马颖:'你不要再配合司马乂做什么辅政大臣了!如果你和我一起起兵灭掉司马乂,我保你做皇太弟!'
也就是说,自己可以当下一个皇帝了?
司马颖欣喜若狂,晋惠帝不过二傻子一个,想要诛除他还不容易?那时候自己就要成皇帝了!
于是司马颖拒绝了所有谋臣的一致谏言,直接回信同意司马颙的请求,宣布联合进攻司马乂。
司马乂大怒,但他仍然选择忍让——他在等一个时机。
河间王、成都王合攻国都。司马乂在军中声望极高,加上他任内作为非常得人心,因而尽管京中缺粮,但上下将士都愿意为其死战效力。司马颖本就人心不齐,远道而来,这一战竟被司马乂斩杀和俘虏六万人!而另一边的战场上,河间王司马颙心怀鬼胎,所有进攻只是虚张声势,结果受害的还是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乂当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趁司马颖元气大伤之机,再次写信苦口婆心地劝司马颖不要再打了,让他以大局为重。但是司马颖此刻已走火入魔,尽管其部众损失惨重,但他仍然坚信:只要一直打下去,他会得到属于他的'皇太弟'的身份!于是果断回绝司马乂,要继续打下去!
可怜了司马乂的良苦用心。
本来河间王司马颙的大将张方见司马乂治军严整,而且本来就出师无名,于是开始考虑撤军。也就是说,司马乂差不多快要在这场战斗中获胜了。
但没有——
当司马乂即将力挽狂澜之际,洛阳城中竟然出了个内鬼——
东海王,司马越。
东海王出场
八王之乱最后一位参与者,登场。
司马越在此之前,本一直在京城中默默无闻,所掌部队较少,压根没人管他。可司马乂浑然忘记了当年的赵王是如何乘势而起的。
司马越误判形势,以为司马乂兵力有限,面对成都王、河间王两路大军必败无疑,于是趁夜率人攻入殿中,将司马乂关押进金墉城内。司马乂在狱中上书极尽其用心良苦,但都没有用——书信到不了晋惠帝那里,就算到得了也没啥用。
司马越想杀掉司马乂,但是又害怕失去人心,于是密告司马颙部将张方。张方迅速带人前往金墉城抓走司马乂,将其用火活活烤死,年仅二十八岁,三军无不为其动容。就连张方这个司马乂的敌人也对其相当敬重,司马乂以前的手下刘佑冒死为司马乂送葬,张方以为义士,不加以追究。
奈何一心护国,惨遭奸人出卖……
八王之乱,【长沙王·司马乂】第五个淘汰出局。
长沙王被害
司马乂死后,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兴高采烈进了京城,司马越因为出卖司马乂方便了他们俩,被封了尚书令的官;司马颖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太弟',同时身担辅政大臣之位把持朝政。不过奇怪的是,他仍旧像当年一样,并未在京城执政,而是返回自己的老巢邺城遥控朝政!大概是司马颖也学乖了——离权力的漩涡中心越近,就越容易暴毙!
刚刚崛起的东海王司马越看在眼里,甚是不舒服——他通过阴谋害死了司马乂,获得了尚书令的高位,这让他初次感受到了权谋斗争胜利的快感以及获得权力的喜悦。由此他在这条道路上持续走下去,入万劫不复之地。
机会不久后便来了——司马颖在京城遥控朝政,树立亲党,引起众人不满。司马越凭借着晋惠帝仍在京城,也就是在自己的把控中,封自己为都督,率领十万多军队以及晋惠帝'御驾亲征'邺城——司马颖的老巢。
但司马越万万没想到,这一仗他居然败了,甚至还把晋惠帝给弄丢了——司马颖手下将领石超带走晋惠帝,由此司马越失去权力把柄,又不敢再回洛阳这个虎啸龙吟之地。于是连夜仓皇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国。司马越从此吸取教训,疯狂在自己封国内积蓄力量,静待局势变化。
司马颖成功击退了司马越,但是接下来他要面临的,是更可怕的事——
他在幽州安插的刺史被盘踞幽州多年的王浚联合少数民族击杀!如今王浚纠集段部鲜卑、乌桓诸部以及东瀛公司马腾一起进攻司马颖!很快司马颖陷入苦战。此时一人找上司马颖道:
'要不要我回老家给你请援军?'
此人名叫刘渊。
司马颖本不想同意,但最后还是放他回去求援。殊不知此人竟拉开了接下来一个大时代的序幕。之后的章节我们再讲他。
回到邺城战场,司马颖在王浚纠集的幽州兵猛攻之下,最终战败,在河间王司马颙别有用心的迎接下,和晋惠帝一起被接到了司马颙的老巢——长安。当然了,此时已经失去了军队,失去了封地的司马颖,仍旧是'皇太弟'。
可司马颙会让他继续当吗?
荒唐。
司马颙当即跳出来,声称司马颖党争期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直接废掉了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接替他'皇太弟'身份的是晋武帝的第二十五个儿子——司马炽。
由于司马颙强行将晋惠帝带到长安,成为了新的'辅政大臣',远在东海国的司马越当然不爽。此时他已经积蓄了数年的实力,终于又一次跳出来,与司马颙对决。
司马颙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司马越在东海国不仅积攒实力,甚至纠集了多方势力形成联盟,以'司马颙部将张方挟持晋惠帝'为名征讨司马颙。司马越联军迅速攻破司马颙设下的各个防线,逼近关中。司马颙手足无措之际,竟将其大将张方的首级献给司马越,想要借此息事宁人。但可怜的司马颙还没明白——人家的目的根本不是张方,而是你自己。
张方一死,司马越军队每到一个关口便展示张方首级,司马颙随即军心大乱,一溃千里。司马颙终于投降,仅仅保留着一座孤城——此时他才明白,性命比权力重要多了。
司马越见此,便不再用兵事相加,而是'征召'司马颙来京担任司徒。司马颙和他的三个儿子在去京路上,都被司马越安排的人杀死。
八王之乱结局
而此前已经不再是'皇太弟'的司马颖,在司马颙兵败后逃回北方,多次想要重新起事,均遭失败,最后也被杀死。晋惠帝司马衷在几经周折后,也于同年在宫中去世。也有传言称系东海王司马越毒杀。
至此,八王之乱终于结束。
此时已是306年,离这一切的开端——贾南风召楚王诛杀杨骏已经相隔16年了。如今八王已死七王,最后出场的司马越成为这场'游戏'的赢家。
真的是赢家吗?
八王之乱后的五胡乱华
趁着十六年的内乱,北边并州、幽州之地早已烽烟万里,匈奴、羯(念jie二声)、鲜卑、羌人趁势南下,西南益州甚至早在304年即有氐(念di一声)人建立了'成'国。少数民族趁着八王之乱后晋朝空前的虚弱纷纷登上舞台,开启了新的一轮混战。
司马越作为新的帝国执政,却完全无力处理这空前绝后的内忧外患。八王之乱结束仅五年,司马越病逝。再过五年,西晋灭亡。到头来,八王之乱根本没有真正的赢家。
当诸人围绕着洛阳城中的王座互相拼杀博弈之时,他们都以为自己才是主角。但事实上,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
正是洛阳城中的王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