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临到粗临,方能创作!

五王醉归图 元 任仁发
帮主斯唔嗯·超:“精临需要理性的判断和娴熟,粗临需要理解气息和神采。”
👆点击听 富贵·李 朗读此文
所谓精临是临帖最复杂、最痛苦阶段。首先,要选好最合适的毛笔,一般临习以狼毫、兼毫为主,此两种毛笔较坚挺、富有弹性,极易把握,听于使唤。临帖前要把帖认真地通读一至几次, 在通读中,把一些认不准的字记下来,要把帖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楚,如此则有助于临习。精临重中之重是掌握帖的笔法,笔法如果不对,临得则不像,就达不到精临的效果。
什么是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方法。笔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用笔,包括执笔、使腕和运锋。怎样掌握笔法,首先要揣摩字的结构,然后看走笔过程,从入笔到收笔,哪些是最为关键的笔画,在处理关键性笔画时,要怎样使笔尖触纸时产生所需要的效果。其次是要抓住帖中最具规律性的东西。众所周知,每个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隐藏在运笔的过程中,只有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来龙去脉。每种书体的笔法皆有不同,甚至自古流传下来的每个大家的笔法都有不同。
而这些书体中以篆、隶、楷的笔法较简单些,通常是逆锋入而回锋收,中间行笔为中锋,有些比较奔放厚重的金文或隶书可参以侧锋及散锋。行、草书笔法较为复杂,行书的入笔有逆锋、有顺锋,收笔处有回锋和出锋,运笔过程或中锋,或侧锋,但以中锋为主;草书的入笔有切锋、有逆锋,但更多的是顺锋,收锋处基本以出锋为主,有时为表达节奏感,以回锋作为收笔,中间的运笔较为丰富,或中锋,或侧锋,或散锋,或虚锋,极富变化,但亦是以中锋为主。
也就是说,无论哪种书体,其运笔都是以中锋为主,中锋极具质感,写出的线条厚重、结实,其他用笔都是为中锋服务,是配合性的。在精临过程中,只有临像了,才算掌握了,这就需要临习者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善于临习者,才不会盲目临习,不会信笔而临。
如苏轼《获见帖》,笔者所临力求忠实于原帖。如此长期下去,有质有量,下死功夫,同时在不临帖时,脑子里可以把帖过滤一下, 去思去想,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把帖中的精髓及规律性的东西熟记于心,习惯于手,精临的目的就基本完成。
所谓“粗临”,是指除了细临外,还要将临摹与创作结合起来。精临后就要面对粗临,粗临是精临的延结,是对精临的检验。粗临,也包括背临和意临,即脱开范本凭记忆临写,养成面对范本时不重形而重神的临习。因粗临和创作有极为贴近的关系,这就要求临习时要有创作的欲望,首先可试着在临习时加入创作时所需要的墨法、章法等,也可扩大范本的字框,也可改变范本的结体,同时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加入少许的他帖的元素。粗临还包括“倚帖创作”,即边临帖边创作。
如在临帖时,当手感比较好时,可顺势抄录一些其他诗文,力求和所临之帖基本相近,这种相近包括字的大小、形态、神态、章法、墨法等。“倚帖创作”是粗临中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初学者秉承此法,定有益处。当然,无论把碑帖临习得如何像,也只是临习阶段,只是理性地被动完成一样初级指标,真正要达到一种质的境界,必须进行创作。反过来说,如果终生不懂得创作,即使把帖临得一模一样也是没有用的。
所谓书奴,即是如此。
什么是创作,怎样创作?创作是指有一定的法帖根源,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法(笔法、墨法、章法),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符合此三个条件,是对一个书法家的起码要求。从古至今,名家巨匠皆有师承和精妙的笔法以及标新立异的个人风貌。
如米芾以大令为宗,赵孟頫以右军笔法独冠天下;王孟津兼容并蓄,得古法何止一处;近代如于右任者深谙魏碑技法,糅以行意,作品大气磅礴,开宗立派。具体到实处应该怎样创作?
我们以行草为例,加以说明。行草书法的第一要素是从实处表里使转,许多行草书都有纵横盘行的使转痕迹,尤其草书,点画不是主流,这是因为在使转中包含了点画,如张旭《古诗四帖》、张芝《冠军帖》、怀素《自叙帖》等。
这里说的使转有一定的用笔过程。在运笔时,笔锋内许多毫毛的组合位置有着许多改变,所以就产生了笔锋的转、折、顺、逆、流、纵、提、回、绞、按等变化。写字时在执笔使转运动中,应主动地熟练地掌握操纵这些变化,用来表现点画,这就是用笔的技巧。
冯景昶先生在《〈自叙帖〉使转中的用笔》中,把用笔的转、折、顺、过、流、纵、提、按加以说明,颇为精彩。录之如下:
(一)转:凡写曲转点画都用转,环转的弧度大,笔锋内许多毫毛大体是铺开顺行;环转的弧度小以及在小转弯处,毫毛就扭绞而行,这是“绞”。
(二)折:凡写直折点画,行笔成角处用“折”,笔锋内许多毫毛翻折。如“理识玄奥”的奥字第二画内墨色枯淡,笔锋毫毛翻折的行迹,非常明显易见。
(三)顺:凡笔锋内的毫毛铺开顺行,都是用“顺”,“顺”行多在点画的中节。
(四)逆:与“顺”的方向相反,多用于入笔处。笔锋毫毛先逆入,然后折而顺出顺行,此逆入处即为“逆”。
(五)留:一个笔画写到中途,需要改变方向,便把笔锋忽然留驻,在这时许多毫毛仍然是行来的组合,但停止不动了,这时把笔锋方向微微改移。毫毛的组合位置也随着立即变微折,再接着写去,此处留驻的地方,就是“留”。
(六)纵:写长画放笔疾行,就是“纵”。
(七)提: 书写时将笔管微微提起,笔锋毫毛着纸轻浅,点画细瘦,
叫作“提” 。
(八)按: 书写时将笔管微微下按,笔锋毫毛着纸重多,点画宽肥,叫作“按”。
冯景昶先生所做的这些著述是针对《自叙帖》,但对于临习其他行草书也有一定的启发和理解作用。赵子昂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周星莲于《临池管见》亦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所以在创作中只要把临帖 时 合 理 的 笔 法 发 挥出来,创作则可顺利完成,否则即便在理论上死记硬套,写出的东西也不合创作范畴。
本文节选自《大众书法》
原题为:《临帖与创作》
作者:王金泉
书法临帖帮

关于书法,这里只有干货和毒鸡汤!
4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