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秫米汤:失眠第一方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方剂大词典》收载有此方,但其“主治仅记为'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现代许多医者也多将其用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窃以为有所不妥,如此大大地局限的了半夏秫米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有违于《内经》设本方的主旨。
《内经》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相关论述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问·逆调论篇》等20余处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立旨、方药组成还是煎服法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试简要论述如下。
1.立方依据
1.1 睡眠生理
《内经》认为,生理睡眠发生的根本机制是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的睡眠理论,实际上是在“人体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的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人体的阴阳消长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节律相应,而有睡眠与觉醒活动的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种人与自然统一的综合睡眠机制,其中心环节,就是营卫之气的运行,即人体是通过营卫之气来对生理性睡眠节律进行调控。《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元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大惑论》亦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都对营卫运行、阴阳相贯的生理进行了明白的阐述,指出营、卫之气按不同的经脉次序运行五十周后,于夜半子时相会于手太阴肺经,并循环往复。卫气日行于阳经,则阳经之气盛而主动,神动而出于舍即寤,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卫气夜行于阴经,则阴经之气盛而主静,神静而入于舍即寐,人疲乏困顿,需睡眠休息。因而,对于人体生理睡眠节律的维持,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机体阴阳调和是根本。
1.2 睡眠基本病理
由于睡眠觉醒生理节律的根本机制在于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认为,卫气运行不循于常道,阳不能够入于阴,营卫失调,则是失眠一类病证的基本病机。卫气日间行于六阳经(属六腑),夜间行于六阴经(属五脏),因而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无论哪脏哪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凡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卫之气运行失度者,都可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多种失眠病证发生。
《灵枢·邪客》指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面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皆指卫气滞留于阳经,夜晚不能尽行于阴分而失眠。此“阴虚,故目不眠”与一般所谓“阴虚”(如六味地黄汤证)的概念有不同,乃卫气运行失常之阳盛于外阴虚于内,阴阳不相交通。
1.3 治法确立
明确了营卫失度、阴阳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机,《内经》就提出了具体的施治原则和方法。《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所谓“通其道”者,谓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会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故《灵枢·邪客》其后又借黄帝之言评半夏秫米汤日:“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由此而能“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所以失眠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就是:补泻兼施,交通阴阳,和调营卫。体现贯彻此法则的基本方是半夏秫米汤。
2.运用
2.1 辨证要点
临床症状即以失眠为主症,轻者每晚能睡2、3小时,重者数日彻夜不眠,昼日神倦体乏,头晕纳减,甚至神志恍惚。具备上症,即可应用此法此方;伴有其它见症时,则可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分型论治。
2.2 组方分析
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瞑”,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法半夏有良好的镇静神经中枢的作用;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者,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半夏、秫米合用,而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之功。所谓“通其道而去其邪”,则“其卧立至”。故凡失眠病证,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治疗。另可根据具体病情,做适当化裁,如心脾两虚加党参、炒白术,痰热扰心加黄连、淡竹茹,食滞胃脘加陈皮、六神曲等。方中半夏的用量较大,可为常用量的4-6倍,常可用至40-60g。秫米,《类经》注为“糯小米也”、“北人呼为小黄米”,因药房不备,今医多遵吴鞠通意,代之以薏苡仁。
2.3 病案举例
病案1.金某某,女,21岁。久患失眠,每晚只能入寐三四小时,即使寐亦多梦易醒,醒时口苦,但不口渴,痰多食少,食后噫气,多食则吐,进干饭则梗阻胃脘,大便隔日一行而硬结涩痛难下,舌润,脉濡细稍数。1963年4月23日初诊投以《灵枢》半夏汤加味(半夏一两,糯米二两,夜交藤一两),连服3剂,失眠显著好转,每晚上床不久,即能人寐直至天亮,只是稍有响声即被惊醒,但亦随醒随睡,不似过去醒则不能再入睡,大便虽仍硬而易出,不似过去艰涩难下,痰亦大减,食欲渐开,但食后仍感胃脘不适而时时噫气;复诊守上方加旋覆花、陈皮、甘草各五钱,再进3剂,大便通畅,失眠痊愈。(万友生《伤寒知要》)
病案2.龚某某,女,26岁,1977年4月28日诊治。失眠半年,每夜服泰尔登两粒方能人睡。口苦,胸闷,心烦,急躁易怒,心悸,时有恐怖感。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扰心,即以上方(半夏秫米汤:法半夏、薏苡仁各60g)加黄连15g。嘱停西药。服药当夜即能安静入睡,梦少,口苦、胸闷、心烦亦减。继服2剂,诸症如失。(《新中医》1983年第ll期)
病案3.某女,40岁。半年前因与人吵架而致心烦不寐,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痛头沉,五心烦热,半年来服用安定、舒乐安定,效果不佳。给予半夏秫米汤,7天后睡眠大为改善;继用7天,诸症若无,随访半年无复发。
I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第3期,付春梅。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