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夫人当众羞辱王熙凤,贾母雷霆震怒,王夫人稳坐泰山

三个女人一台戏

一一说说红楼梦中婆媳之间的嫌隙

作者:林烟

《红楼梦》的主角是女人,有小姐,有丫鬟,有婆婆,有媳妇,有太太,有夫人,有管家,有婆子,有老嬷子,有小丫头,各种角色,应有尽有,各样故事,层出不穷。

曹公神笔,刻画小姐便有小姐的范儿,描写丫鬟便有丫鬟的神韵,即使那些下层的婆子,三言两语便也刻画得唯妙唯俏、栩栩如生。贾府人口众多,千人千面,共性上相似,个性上不一,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

婆子身处二门之外,轻易到不得主子面前,所以婆子与主子之间的故事不多。七十一回,曹公以两个婆子说事,故事层层推进,矛盾步步升级,直至贾府的高层都身不由已地卷入其中。蝴蝶振翅,风云满天,曹公神笔,叹为观止。

一、尤氏是个好心人

贾母过寿,尤氏承欢,王熙凤忙的分不开身,尤氏晚间便住在园中李纨处。行至园中,见园门未关,彩灯犹照,寻当班的不在,便命小丫头去传管家的女人。

小丫头寻至二门外,只见两个婆子正在分菜。见是小丫头,又是东府的奶奶传话,两个婆子待理不理,只说管家奶奶们才散了,便只顾分菜。

小丫头让她们去传人,她们说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于是,丫头与婆子间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婆子说话难听:各家门,另家户,有本事,管好自己,管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气得小丫头含怨而回。

小丫头寻尤氏至怡红院,一五一十地把婆子的话说与尤氏听。尤氏冷笑道:“这是两个什么人?”袭人等劝解,欲叫人来处理。尤氏不同意,只叫那两个婆子及凤姐一起过来。众人以“老太太的生日,不宜动气”相劝,尤氏才忍了。

尤氏一片好心,却落个没趣,可见好心人难做!管理是件难事,要求严格,人心生怨,管理松驰,事多不周。另一方面,婆子如非职责所在,为什么要他们传人呢?可见,管理在于制度,制度在于严谨,人为因素,尽量减少。


二、周瑞家的会撩事

袭人不放心,遣个丫头去园外找人,刚巧(一次巧合)遇到周瑞家的,便把这事告诉了她。此事本不归周瑞家的管,但她心性乖滑,会献勤讨好。今闻此事,便飞也似的跑进怡红院,口内还说:气坏了奶奶了,可了不得了......

见周瑞家来,尤氏便讲明原委:一是夜门不闭,灯烛未息,当班人又不在,出了事可怎么好;二是派小丫头去传话,有两个婆子很是无礼,话极难听。周瑞家极会说话,给足尤氏面子,也卖尽了乖。

转身,周瑞家的便把这事告诉了凤姐,因与两个婆子不睦,汇报时不免添油加醋。凤姐自有分寸,指示:记下人名,过了老太太寿诞,再捆了交与东府处置,最多不过打几下,也没什么大事。

周瑞家巴巴的得了这句话,转身出来,不是过几天处理,而是立刻传办。先是立刻传林之孝家的进来见尤氏,再是立刻让人把两个婆子捆了交在马圈里。周瑞家只想着治人,全不念老太太过寿,此时处理,时机不宜。

史湘云讲过:太太屋里人多心坏。周瑞家做事如此勤快,一是讨好尤氏,再是报复异己,看似执行领导意图,实侧另有目的,极引把事情引偏引斜。这种人,身处高位,阴险有余,正大不足,坏事尤甚。

三、林之孝家再助澜

林之孝家专管当值之事,上次宝玉寿怡红就是她查房,还说了很多体面的官话。这次听传,一点不知因由,先至凤姐处,凤姐已安息,让她园中找尤氏去。

至稻香村,知其是凤姐叫来的,尤氏反不好意思了。只说:不是什么大事,都过去了,让你白跑一趟,快回去休息吧。李纨想说原故,尤氏拦着没让说。林之孝家白白地绕了一圈,却不知个所以然。

林之孝家回去,可巧遇见了赵姨娘(二次巧合)。赵姨娘专会打听别人的事,把事情原委告诉了林之孝家。林之孝家听了,道:“原来是这事,也值个屁!”赵姨娘本不是个善茬,又向林之孝家说了很多坏话。

林之孝家绕了一圈,这事也就算了。但那两个婆子的事却没完呢,捆在马圈里,家人不知多大的错,便央求林之孝家开恩。林之孝家知道,其中一个婆子的亲家姓费,是邢夫人的陪房,她便说:让你亲家求邢夫人,此事准成。

周瑞家有心,拿着鸡毛当令箭,小事当着大事办。林之孝家无意,指出求情的门路,也无恶意。倘若婆子家知底细,不去求情,尤氏知道,也会立即放人。偏偏事情紧急,婆子家去求了情,反而引出更大的矛盾来。

四、邢夫人积怨已久

矛盾在邢夫人这里加剧,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邢夫人因鸳鸯事件,在贾母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又见贾母偏重王夫人、王熙凤,宠的王熙凤高过自己头上去,心里很是不爽。但自己实力不济,所以一直在隐忍。

邢夫人不受待见,她身边的婆子们也出不开身,看着别人风光,心里也憋着口气。亲家虽有口舌之争,也不算什么大事,如今被捆,可见那边人太张狂,这费婆子当年也兴过,岂能忍得这口气?

邢夫人本有怨言,经这些婆子们不断调拨,心也就动了。婆子们先不过告那边的奴才,后又渐次告到了凤姐,再后又告到了王夫人,说她们哄着老太太不理邢夫人。邢夫人自己不淑,又有小人进馋,嫌隙之心渐盛。

终于,在公开场合,当着众人面,邢夫人求凤姐放人。还说:老太太的好日子,只该舍钱舍米,怎么折磨起自己家人了呢?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

邢夫人出身卑微,行事狭促,王熙凤对她的恭维是有不足,但王夫人一直敬让她,尽量平起平坐。邢夫人自己做事没分寸,碰了壁,惹人嫌,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受人蛊惑报怨她人,是自己心胸不阔、气量不高,世人当警之戒之。

五、王熙凤受了委屈

邢夫人是婆婆,当众羞辱凤姐,凤姐无言以对。凤姐并没错,也不知周瑞家提前捆人,更不知怎么这么快就传到邢夫人那里,这皆是意料之外的事。凤姐做给尤氏看,顾个礼数而已,谁知自己反落个不是。

邢夫人发威,王熙凤难看,王夫人也是很没面子。此时,王夫人以大局为重,她说:尤氏不是外人,不必要这个虚礼,并派人立刻把婆子放了。王夫人顾全大局,别无他意,邢夫人早生嫌隙,另有目的,此时的关系,十分微妙。

王熙凤羞愧无地,泪流满面,眼睛哭肿,偏偏贾母派琥珀来叫,立等回话。回话时,鸳鸯发现了王熙凤的端倪,问凤姐,凤姐怕老太太知道了不开心,拿别的话搪塞过去了。鸳鸯问及琥珀和平儿,打听清楚后,趁无人时,告诉了贾母。

贾母是个明白人,极力称赞王熙凤知礼。凤姐不因为是老太太的生日,就由着婆子把族人都得罪了,这是对的。只怪她婆婆素日没好气,不敢发作,只拿她做法。贾母与鸳鸯正说着,宝琴走了进来,此事便不再提及。

做人难,做事难,被人误解,做人做事更难。王熙凤未必一定要捆要打,只是个样子而已。谁知人多语快,几经辗转,传到邢夫那里时已弄假成真,王熙凤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向所有人解释清楚,何况婆婆有心刁难,受些委屈,在所难免。

六、老太太再次发怒

回头再看,因为园门没关,因为婆子嘴碎,经过有心的和无心的介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基层的矛盾转向高层,王熙凤、邢夫人和贾母皆卷涉其中,一步步走来,紧锣密鼓,合情合理,曹公运笔,出神入化!

王熙凤为着老太太的寿辰,受了委屈,倘若婆子们被冤枉,王熙凤做错,邢夫人发威,老太太也无话说,毕竟凡事都有个理。问题是,王熙凤没错,老太太岂能任着婆子使性,由着媳妇(邢夫人)发威?

周瑞家是王夫人的陪房,她没有息事宁人,反而推波助澜。她撩的事,王夫人不知,不会怪她;邢夫人也不知,只拿王熙凤出气;王熙凤虽知道因由,但她身份特殊,也不好说,白白吃个哑巴亏。

七十三回,为了躲避贾政查课,宝玉借故受了惊吓,贾母对各处上夜的极为不满,更怀疑她们是贼。别人都不敢接话,独探春接了一句,贾母便以此为突破口,开始对婆子们进行清理整顿。

家大业大,管理困难,凡事必须有个制度。对于婆子们赌博,贾母自有话说:吃酒赌博(各色婆子们),寻张觅李,门户不严,藏贼引盗(司棋引潘又安),小姐丫鬟们的住处,倘或有事,关系不小。

在贾母的亲自督办下,查出聚赌者二十多人,其中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大头家分别是林之孝的两姨亲家,厨房柳家媳妇之妹,迎春的乳母。贾母盛怒,大头家每人四十大板,撵了出去,不许再入。

林之孝家自己管理不严,已经失职,况又是亲家犯事,自觉没趣。柳家之妹,地位低,此处无费笔墨。到是迎春乳母犯事,迎春脸上很是不好看。迎春懦弱,又没意思,也不好开口求情。

钗黛和探春在场,物伤其类,一起出面替迎春求情。谁知贾母气犹未消,极其愤怒。不但不从,并且还说:这些奶子们仗着有功,比别人体面些,他们就生事。更可恶的是,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

迎春是贾赦的女儿,也算是邢夫人的女儿,迎春的乳母出了问题,迎春不好看,邢夫人也不好看。别人求情,贾母不但不许,反而说了很多话,尤其是那句:调唆主子护短偏向。其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贾母一生,经风历雨,阅人无数,邢夫人那点心胸和能耐,她根本没放在眼里,她有的是耐心,等的是机会。只因探春多说了一句话,就被贾母借题发挥,重重地整治了骄横的婆子,给邢夫人难看,为王熙凤出气。其精明果断,余者无有不服。

七、身正不怕影子斜

邢夫人气量有限,见识又短,为人处事缺乏正大光明。为贾赦讨鸳鸯,讨个没趣,让人笑话;内心狭隘,听人蛊惑,虽在王熙凤面前逞了威,终在贾母眼前失了态;更有绣春囊事件,由着王善保家胡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邢夫人讨鸳鸯,王夫人也被误解,幸有探春解围,王夫人清者自清。邢夫人向王熙凤发难,明着是让王熙凤难看,暗里矛头己指向王夫人,但王夫人大人大量、姿态甚高。送绣春囊,也是想看王夫人的笑话,但王夫人正大光明,不藏隐私,一番查抄,是非清白,水落石出。

王夫人做事,滴水不漏,正人正己,严守礼制,岂能授人把柄。她对金钏反应过激、对晴雯苛求太严,为的就是防微杜渐,免人口舌。贾府里,谣言不少,诽谤尤多,但关于王夫人的却未曾见,这也是王夫人时时刻刻注意形象、注意言行的原因吧。

《红楼梦》中既有大场面,也有微芥事,难得的是曹公俱能推精出彩。一件小事,各色人物,婆子结怨,婆媳生隙,故事生动,情节合理,感怀何如?叹服而已!

此段故事,平地风起,倾刻云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波三折,层层递进,曹公笔法,无人能及。寄故事于生活,寓人物于事理,小故事,大道理,小人物,大波澜,千古文章,于斯为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