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还是笨拙?惜春一句话,早已点破史湘云一生的为人
每天一场解说,伴你轻松读红楼
贾府人多嘴杂,是个矛盾重重,利益纠葛不断,充满斗争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该如何生活,还是贾敏的一句话吩咐得极是:
你去了之后,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也不可多行一步路。
这也就是黛玉在荣国府能够有惊无险地生活那么多年的根本保证了。母亲节将近,也就不得不感叹林黛玉有一个好母亲。这是红楼梦里其他的孩子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史湘云。
你看她刚一进贾府,大嘴巴就哇哇地说过不停。
起先,她经不得薛宝钗的一点温存,就自曝家丑。说自己在家干活怎么辛苦啊,万事作不了主啊,没有钱用啊……说到动情处,有时候还两眼泪汪汪。
总之,她的絮叨让人觉得,她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简直如同生活在监狱里一般。
因此,她总希望贾母派人去把她接到荣国府来。而且,走的时候,一向爱笑的她,更是极度悲伤,说着一定要记得又早早地去把她接来的话。
是啊,让人看着,史湘云确实可怜。但是,反过来一想,你不觉得史湘云这样做太过分了吗?这让她婶娘知道了,她婶娘该作何感想?大家情何以堪?
再怎么说,她在家里吃了一点苦,也不该如此在人前抱怨。作为孩子,就算是有亲生父母在,又有几个是不用吃点苦的呢?何况,她婶娘能够养育她长大,也就十分了不起了。
因此,她如此抱怨,只会让人觉得她极度的没有教养,不知道隐忍。
这样,她婶子又怎会喜欢她呢?只会越发地对她不好罢了。因此,她婶子也就早早地把她定了人家,早早地打发了算事。
其次,她主动论及家里的是非不说,还掺和进宝黛钗的三角关系,谈论人家的是非。
这之中最明显的是,她对于林黛玉的打压,对于薛宝钗褒扬了。她全然不懂得因为林黛玉的关系,贾母与王夫人早已展开暗战。她更不知道向贾府里众姐妹嫂子学习。
别人对此敏感得不得了,对于宝钗黛玉都同样敬重,不发表个人看法。就算是王熙凤十分喜欢林黛玉,她也没有在明面上说宝钗的不是。可是,她史湘云喜欢薛宝钗一样,就死磕林黛玉。
她说黛玉像戏子,宝玉暗示她一下,她又耍小性子,责怪宝玉,说落黛玉,全然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她跟着袭人一唱一和,在宝玉面前,十分刻薄地指责林黛玉,宝玉只得请她到别的屋子里坐坐。
贾母对宝琴好一点,薛宝钗表现得很不高兴,她却有意往黛玉身上引,暗示真正不高兴的是林黛玉。
她和宝玉吃鹿肉,黛玉开一句玩笑,活跃气氛,她立马就抢白黛玉,说黛玉假清高,非常讨厌。
而,黛玉却一次次都包容了她的无礼,她却全然不知悔改,有时候,反而是变本加厉。自以为尽可一直这么样地碾压林黛玉。
这样子看来。如果说,她自曝家丑是没有教养,那么,她的这些作为,则分明是告诉别人,她没有涵养。
再次,就是她的拎不清好歹。纵观她一路的交往之路,明显是偏向薛家,而忽视贾母这一方。
薛家是她的什么人呢?有的只不过是利用罢了。
贾母对她,除了血肉亲情,更是一如既往的看重她,疼爱她。她来了,贾母让她跟黛玉住。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时候,贾母基本上都是让黛玉和她待在自己身边,宝钗与众姊妹,反而离得比较远。可是,她却一直做着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这六个字(亲者痛,仇者快),也就着实道尽了她一生的粗蠢与悲哀
还有,她给贾府的丫头送戒指,也是她不知好歹,不知感恩的一个缩影。大家想想看,刚开始的时候,她跟着黛玉挤在一起住,紫鹃没有少照顾她吧。可是,一点离开了黛玉那里,她却一点都不念及紫鹃,只是记得贾府里鸳鸯、平儿、金钏、袭人较有影响力的丫头,只送给了她们四人戒指,而忘了紫鹃。抛却势利不是,就算她们四人是她的发小,可是,当下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又怎么可以一转身就忽视掉呢?
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说,哪里有史湘云,哪里就有是非。走到哪里,她都要生出一段是非。她这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也就完全不同于惜春的坚持,惜春后来就曾对尤氏说:“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
于是,我们也就不得不说,史湘云一生的悲哀,一生的为人,均为惜春这一字一千金的话语所道破。史湘云如此爱搬弄是非,如此令亲者痛,仇者快,她到底成个什么人呢?豪爽还是笨拙?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