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思想传统的反叛:弗里德维奇·尼采和现代主义的诞生(1/2)

不追热点,这个世界此刻与你无关。——爱读书Bookworm

编者按:疯子尼采。本来打算一次性发完的,但是发现确实太长,读起来太累,不符合公众号这种写作载体的特点,于是决定分两部分发。尼采是一个无法定性,而他自己也拒绝被定性的人,拒绝“稳定”,拒绝“定下来”,疯子尼采可不就是那穿过理性之狱的越狱者么?(Joker又何尝不是一个对于“理性”的反叛的意象和形象)//////////“在你看来是理想形式的事物,在我看来只不过——人类,哈哈,太人类了。我知道更好的人。”在漫长的西方思想史的发展历史中,总会出现一枝独秀的思想家,卓然孤立。他们思想的力量,他们的洞见和他们深远的预见力使得他们生活和想法成为一个记录,一种人类试图去解释不可解释的事物的努力。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并不总是哲学家。那些有勇气的人们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想法——这些“敢于知道”的人们。一个如同苏格拉底一样的人——一个智者——就是这样的人。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去质疑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基础。如同他从德尔斐神庙带来的神谕,苏格拉底的信条是“认识你自己”。使用你的理性!思考!寻找答案。最重要的是,检验你的生活,因为“未经检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很容易可以列出那些有惠于西方思想传统的伟大思想家。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人们:他们乐于提出问题——这些人探索最好生活的本质,或是最好形式的政府,或是人类福祉的最好形式,或是存在与非存在的意义。从回顾的视角而言,如果撇开他们的区别、爱好和个人怪异不谈,这些思想家不可避免得会被归为同一类。卡尔文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启蒙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者、科学革命、精神分析学派或是托马斯逻辑主义者,所有的这些人都展示出了对于人类理性的唯一信仰。这是一种对于思考的力量的信仰。从某个角度而言,他们都是乐观主义者。即便是让·雅克·卢梭,这位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中的谜语,他也只是偶尔会流露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哲学家的悲观情绪。卢梭,仅仅只是相比于他的同时代的人,没有那么乐观而已。把卢梭归为与托马斯·霍布斯或是约翰·斯科特·密尔,或是康德的同类,并不是问题。这些思想家,这些巨人,一起构成了西方传统。无论他们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西方思考模式”,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自行考量。一场以理性之名的狂欢——一种对于人类思考的信仰——一种本质上来源于理性的思维。撇开这些人的种种不同不看,他们是很类似的思想家小圈子——不是在他们的具体想法,而在于他们的精神。在他1879年出版的书籍《人,太人了》 的前言中,尼采提出了他的见解。语言诡异怪癖。尼采说了什么呢?够了,我还是活着呢;而生命并不是由所谓道德感设计的;道德感呼唤欺骗,它靠欺骗存在——但是你不是知道这一点么?我在这里,再一次出现,做着我以前就做过的事情,我是个老混蛋和捕猎者,我的言谈如此得非道德,如此的超越道德,这是“超越善和恶”的言论。毫无疑问,尼采是19世纪后半段最为著名和拥众最多的思想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他也是西方思想史上最鲜有人理解,而且时常被误解的思想家。事实上,很难去定义尼采,把他归为哪一类。困难可能来自于尼采自己对于被定义的厌恶。定义马克思,或是霍布斯,或是黑格尔或是达尔文是简单工作——实际上他们自己已经把自己定义了。但尼采不一样,高度不一样。他是个独特的思想家,他的脑回路清奇,内容也很清奇,而且,他在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方法上也很清奇。他是一个不易被归类的人。他讨厌分类。举例而言,他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认为人可以超越虚无主义。他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也不是存在主义者。然而可以说,尼采集合了上述全部的想法,而又同时摧毁了这些想法。尼采就是我们称为“问题思想家”的那种人。他的思考逻辑是反系统的;他的写作风格是反系统的。阅读或是欣赏尼采的思想的力量的困难不仅在于他写作的外部结构,也来在于他哲学思考的内部进路。尼采几乎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例外,尼采从来不写任何系统化的论文,他写得散乱,有时是孤立的论断,有时是格言警句。举几个例子供大家欣赏:一个人想要守约,可不得有好的记性么?难道生命不是如此短暂,以至于我们可以没办法数百次地让自己陷入无聊?大师们都被消灭了;普通人的道德取得了胜利。欧洲的两大毒品:酒精和基督教。那是什么:究竟是人是上帝的一个潦草制品,还是上帝是人的一个潦草制品?我的原则是:活出那种你想要再活一遍的状态——这是你的义务——那种你无论如何想要再活一遍的状态!哪里有德国人,哪里的文化就会被毁掉。德国人就像女人,你绝不可能丈量出他们的深度——他们完全没有这种东西。一个人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最好的都在一起。只有在《悲剧的诞生》(1872)以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85)中,尼采的思想才出现了一点点外部意义上的连续。毫无疑问,尼采不愿意去制造一个哲学的系统。这是因为他把“系统”等同于“腐败”,而“腐败”则恰恰是尼采需要克服的东西。“文学的腐败是什么?”尼采问道,“可不就是生活不再完整地出现。单个字词成为了主宰,跳出了句子,而句子跳出纸张,把整张纸的意思模糊了,而纸面的意义走进生活,而这种走进生活的代价是消除了生活的完整性——生活不再完整。这,几乎就是每种形式的腐败的表现:组成元素的无政府主义。”

(卡夫卡)如沃特·卡夫卡所写的那样:“尼采的风格是一种粗鲁而直白的坦诚,那就是今天的任何人都只不过能提供一些破碎的简介,或一些分立却美丽的句子。”尼采拒绝系统。系统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它必须建立在一些不可被质疑的基础上。这些系统化的思想家——黑格尔、康德、马克思或是笛卡尔——都是首先开始去讨论一些前提,一些推断,从这些前提中他们推导出自己的整个系统。这些思想家把“推断”“前提”当做理所当然——这些“推断”或是“前提”是不证自明的。这些,当然是武断的,除了反映这个思想家自己的主观状态以外,反映不了任何事情。尼采不喜欢这些的原因在于这些理论都不敢去挑战自己的前提。一个思想家相信自己体系的终极真理,不去质疑这些真理,对尼采而言看起来太过愚蠢——这些传统思想家根本不敢超越准则去思考,而在尼采看来这就是一种微妙的道德腐败——慢慢地腐烂、退化。没有任何系统可以展示真理的全貌——每一种都只是一种观点,一个角度。尼采使用这些系统当做一种教育自己的方法,尼采使用它们,但是非常小心,而且仅仅用来质疑,“从一扇窗看出来,然后从另一扇窗看出去”,他在《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写作于1883-88年间,1901年出版)中写道,“我讨厌一切的'定下来’。”于是,尼采成了一个问题思想家,而从这一意义而言,他与索伦·克尔凯格尔(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很相似。索伦是一个19世纪中期的丹麦思想家,同样对于这个时代感兴趣。

(SØREN KIERKEGAARD,被为是后现代主义的鼻祖)超越概念和意见的窠臼的崭新尝试,他是为了触摸事物本身。每一句格言或是几个格言,都必须为思想实验所验证。但是这些试验却并不具有连续性。只做一个试验——如同康德、黑格尔或是其他一切思想家那样——就太片面了。尼采坚持一个哲学家必须不断得做各种新试验——只要有必要,那么他思想开放,为一切做好准备,“勇敢地在任何时候宣称自己反对自己之前的意见”。思想试验就是关键。如果我们只是寻找真理,那么我们可能找错了东西。如同卡尔·杰斯普(Karl Jaspers)写得一样,一个人如果找不到尼采思想的“矛盾点”,那么他根本没有看懂尼采。当一个尼采的门徒了解到这一点以后,他的想法深度不会减低半分,但可理解性就大大降低。所以,尼采的想法是反系统的、格言式的、高度个人化的以及心理学意义上的。他的思想,从未摆脱过内在的矛盾。他要求自己的读者去探寻。"Du sollst werden, der du bist.(You shall become who you are)(你应当成为你自己。)"他的反系统,高度个人化的视角以及内在的心理学,来自于尼采的大脑自身的痛苦纠结,一个备受折磨的思维。哲学思考不是冷静、理性思考后的、科学的研究。它并不消极。康德是一个典型的冷静追问者。康德在柯尼斯堡(Konigsberg)孤独地研究,他与自己有着一种平静相处,并最终得出了一个人类理性的建筑学式的思想成果。尼采并不是这样——极端地不同。尼采的思想可以是一切,但就不是平静——理由或许相当明确:尼采发现自己和现代生活最为深刻的谜团在搏斗。他的哲学思考,是他内在精神的产物——就像一个巨大的锻铁炉所冒出的火花。尼采的哲学自带一把锤子——然后所有的一切在尼采看来就像是待锤的钉子。一个读者,如果首次阅读尼采,他基本上会叹着气走开。这并不奇怪。他很困难,因为他要求你放弃传统,学着去理解。这种教育缓慢而不可避免地痛苦万分。读尼采,你的大脑和心灵需要做好如同赫拉克勒斯(一个希腊的英雄,完成强加于他的十二项艰巨任务后,被封为神)般的准备。他的思想需要你有这样的准备。生活也需要这一点。只有读者绞尽脑汁以后,他才能明白尼采思想的内部结构和形式。读者的大脑必须做好战斗的准备,做好备受折磨的准备——它必须接受最终的挑战:挑战它自己。当尼采攻击苏格拉底的时候,思维要开阔。当尼采说“上帝死了”的时候,思维要开阔。因为尼采不是简单地说,“哦,我不信仰上帝。”这不是他的意图。但,当你把他的宣称放进上下文的时候,他的意图就变得明显了。换言之,这句宣称“上帝死了”只有放在那章“疯子的预言”(Parable of Madman)的时候,它才会意义非凡。

(赫拉克勒斯幼年杀死毒蛇。由于这位英雄是在太污,只能放一张幼年图片。他的十二项功绩中包括释放了普罗米修斯,大赞)从他的笔记和已经发表的作品中,尼采建立一种他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的时代的主流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当时流行学说的部分清单最起码会包括:达尔文主义、理想主义、反理性主义、生机论(vitalism)、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实证主义。尽管他的思路像个浪漫主义者那样沸腾,但是他又反对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倾向以及精神主义(spiritualism)。用一句经常被引用的尼采的话来说,尼采追求的是“重估一切价值(the 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尼采不属于任何被定义的运动之中。他的大脑和思考路径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孤独、深刻、独特,而且总是处于悲观中的思想家。但是,他确实也会使用自己对于现代思潮和潮流的理解作为形成自己思想的辩证因素。他是一个谜语,他不仅属于自己的时代,又同时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提供了一种新鲜的、思考的、心理的同时也是诗歌一般的视角。学习尼采的思想,只能通过阅读他已出版的主要著作。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去年开始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时候,我不去阅读那些尼采的评论或是批评。这就像是看电影:自己去亲自看一看,比阅读那些误导性的评论要好得多。这些误导性的评论,可能只是为了引人耳目,它只是描述,却从不追问真意。(1/2)END冬Wint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