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杨永璇独创圆筒形套叠式铜质火罐
火罐在古代取用兽角,唐代是用竹制火罐的开端。杨氏学医时,业师王诵愚先生所用火罐,种类较多,有瓷质鸟食罐,竹罐,陶罐,雪花膏瓶,乳腐瓮等。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火罐易破碎,出诊时,不便携带。在1918年秋冬杨氏大胆提出改革火罐的设想,设计制成每套6只,大小高低,依次递减,使用起来大小任择,出诊时可套叠成筒,携带方便,提高使用率。这是火罐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上一页:四、详审病因,善调情志
下一页:三、杨永璇倡用杨氏絮刺火罐疗法
三、杨永璇倡用杨氏絮刺火罐疗法
杨氏根据古代“絮者调也”的“絮针”法则,在60年代初倡造地运用
七星针叩刺加拔火罐相结合的多针浅刺出血的“杨氏絮刺火罐疗法”。其法是用七星针作为工具,运用轻叩、重刺手法,分别起到“员针”和“锋针”的两种不同治疗作用。
主张先在病变部位和有关经脉循行路线上进行触诊检查,若视之
穴位上有血络、色变,或摸及硬结、索条状物,压之疼痛等实症者,用七星针重刺出血手法,每点叩刺100~120次,再加拔火罐15分钟,吸出瘀血凝块,可以起到“锋针”的泻热出血作用,同时也含“络刺”、“赞刺”、“豹纹刺”等刺血作用。
如穴位痒麻,酸冷,或脉陷空者等虚症时,则用七星针轻叩不出血手法,每点叩刺60~80次,再拔火罐15分钟,吸出汁沫稠液。既有“员针”的揩摩分间,无伤肉分、以泻其气的作用,同时也含“毛刺”、“半刺”等浅刺法的综合作用。
所以杨氏絮刺火罐疗法轻叩重刺,灵活运用,足以疏通营卫气血而调和阴阳,皮肉筋骨,顽痹痼疾,诸病悉治。
曾治22名颈椎病,在用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对照,观察到治前由于
神经根受压,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在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等部位出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和束颤电位等异常肌电发放,经治后,当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时,上述异常肌电也减少或消失。经X平方统计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杨氏絮刺火罐疗法的确具有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消除病痛的疗效。
四、阴刺法
杨氏继承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师传阴刺法以治发音嘶哑。《灵枢·官针》:“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其
太溪双穴,同时进针,双手持针,左右同入,一样深度,如针下有麻感,则效果更佳。
润燥益气,益阴和阳之功,疗效颇为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