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得憋屈到畅意人生,只有一张纸的距离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有25年经验的临床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所写。我们已经在2017年6月18日的晨读中,介绍过取悦症的成因和拒绝技巧。这次,一起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如何彻底戒掉取悦症。
我们重点讲解的内容,分别是摆脱认可瘾、修正思维清单和减少对外诉求。
①
『摆脱认可瘾』
想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或认可你,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单从概率上讲,这一点也不现实。换句话说,用自己的时间和热情来换取他人的认可或高看,这何尝不是对他人的一种操纵呢?如果真的想让感情更深,你首先要有的动机是你对他人的爱和喜欢,其次才要看他人是否对此珍惜。如果付出了却不能得到回报,就因此感到失落的话,这很不明智。因为,实际上只是你的预期没有被满足而已。
这类问题的背后有两种心理在作怪:一个是价值实现,另一个是情绪满足。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法来应对。
001 价值内求。用自我认可来奖赏和激励自己,这是摆脱认可瘾的关键一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你大相径庭,甚至夹杂了成见、偏见或情感的成分,因此,来自他们的不喜欢或不认可,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好的方式是,我们要善于从“做过什么”找自信,从“正在做什么”明确自己的价值。
002 自我满足。你最近的一次讨好自己是什么时候?你还能记得自己开怀大笑的样子和情景吗?这些问题如果很扎心,你就需要给自己列个愉悦清单了。写下所有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比如:痛快吃遍小吃街、不受打扰地玩两把游戏、和朋友来把狼人杀……说到底,被认可也是种喜悦情绪,何不把喜悦的权利交给自己呢?
②
『修正思维清单』
我们还可以从思维角度修正取悦想法。抱有这种期待的人大多有以下三种惯性思维:
1、我应该总是满足他人对我的要求或期望。
2、我应该当好人,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
3、我应该永远不拿自己的需要或问题去麻烦别人。
也许程度和说法有不同,但它们基本涵盖了这类人的做事原则。可是,当你反复读几遍过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自我逼迫,显得有点毫无道理。毕竟,不是你认为的应该就是应该的。而且正是这些“应该”加重了取悦的情绪。
可是如果我们修正一下句子的表述,心境也会大有不同。比如,我们把第一个“应该”改成:如果我愿意,我会满足一些人的要求或期望,但一定是重要的人。在这个例子中,自我苛求被软化了。一是增加了时间和偏好两个条件;二是凸显了自己的选择;三是凸显了对人的选择。这才是把控制权握在了自己手上的表现。
对于其它表述也一样。我们要善于从“自己”出发,利用限制条件来遏制自己想要取悦的心态。最好列一个“修正思维清单”,把那些修正后的表述,工整地抄写一份。你还可以把这份清单做成手机屏保,或者多印几份,放在家里的关键位置,时常提醒自己。你会发现,很多消极情绪会得到很大缓解。
③
『减少对外的诉求』
当然,期望被认可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会帮你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求。但是当你的主动付出无法收获认可后,负面情绪也会被延伸和放大,从自己出发的三个“我应该”会变成“他应该”,分别是:
1、他人应该感激我、喜欢我,毕竟我为他们做了那么多。
2、他人应该善待我、关心我,毕竟我一向对他们很好。
3、他人应该永远也不拒绝我或批评我,因为我始终在努力满足他们的期望。
所以,这种有毒的逻辑一旦形成,当彼此有一点摩擦和误解时,就会上升到情感,从而引发情绪的震动。这也是取悦心态中负面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那该怎么办呢?还是要先从修改表述着手。比如,对于第一个“他应该”,我们就可以改成:他们最好能喜欢我这个人,而不是喜欢我为他们做的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不拿事情做喜恶的依据和情感交换的筹码;其次情感建立在“人”上,比建立在事上要长久的多。毕竟很多事不是我们想帮就一定能搞定的。
同样,找出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有“他应该”。修改对这些错误想法的表述,并写在前面提到的修正清单下,这样就可以从里到外地纠正这些错误思维了。
总结一下,大多数习惯取悦别人的人,对来自外界的冷漠、拒绝和批评有着下意识的惶恐和焦虑。为了刻意维持好人形象,他们会做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这种取悦是有毒的,会让人在外界的变化中,迷失自己。因此,不论从行为、情感还是思维上,我们都要纠正它们,充满自信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试试就知道灵不灵了,从想法到做法,也许你差的只是一张纸的距离。
参考书目:《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美] 哈丽雅特·布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