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叶落,忆“渔丈人”
谨以此文致敬世间的渔丈人们。
在武侠小说和各种正史野史中,
我不爱看那些弑君弑父弑兄弑子争权夺位的帝王将相
和拿别人鲜血染红自己顶子往上爬的百官群臣,
却喜欢那些“君子”“士人”待人交友的趣闻轶事:
比如一言不合就割席子不跟你玩的管宁,
下大雪的晚上乘兴而去拜访友人
到了就转身回家兴尽而返的王子猷;
比如渔樵们的山野村言,
比如劝屈原想开一点同流合污闭上眼睛
跟大家一起做“快乐的猪”的渔夫;
比如漂母蚕妇罗敷女刘兰芝们的善意贞烈,
“昨日入城去,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我总觉得这诗放在现在也很合适,
吃着精细食物的城里人有几个
下过田能体会田间劳作的辛苦?
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
有几人搬过砖爬过脚手架?
他们在满目烟尘的历史上不是主角,
上不了凌烟阁,进不了宣和书画石渠宝芨,
但这些人所传承和坚守的
“先民遗风”、“春秋风骨”、“魏晋风范”
常能深深感动我,
江南吴越间多此高人逸事,
除了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王,
还有那个《史记》里
侠肝义胆救了伍子胥的“渔丈人”:
“被楚王全国通缉追杀的伍子胥
刚一夜愁白了头混过昭关,
又被楚兵追逼至鄂渚边,
江水茫茫,一渔翁渡了他。
上岸后,渔翁见他面有饥色,
系舟于绿杨之下,入村取食。
这伍子胥等等不安起来,
想那楚国正四处重金悬拿他,且人心难测,
便隐于芦花深处。
渔翁取麦饭鱼羹回来不见他,
便高呼:“芦中人!芦中人!吾非求利者!”
子胥方出,饱食一顿后,
解下腰间的祖传七星宝剑以答渔翁。
渔翁却说楚王有令
得伍子胥者赐五万石,爵拜上大夫,
我不图彼又如何受此?
更何况君子无剑不游,遂谢绝了赠剑。
子胥问渔翁姓名,以便日后图报。
渔翁说我这波浪生涯,虽有姓名,何期而会,
但日后有缘再会时,
我呼子为芦中人,子呼我为渔丈人,
足为志记。”
这渔丈人真是
仁义伟岸、慈悲幽默、高洁洒脱的渔丈夫:
1、这渔翁明知眼前人就是那被重金悬赏的
“无罪的罪人”伍子胥,
却还愿意、还敢渡他,
又只叫他“芦中人”让他安心,
何其仁义伟岸也!
2、不但渡江,还为他取食,何其慈悲也!
3、施恩不图报,不肯留姓名,
只说自己是渔丈人,为了让伍子胥安心,
说楚王给的奖赏比你这七星宝剑多了去了,
我既然连那个都不要又怎么会要你这宝剑呢?
何其幽默高洁也!
4、芦中人,渔丈人,一个渔夫随口说来,
千载之下,细细思量,
真是诗意浪漫优雅得一塌糊涂,
何其洒脱风流也!
岁末适合总结,
不知道各位总结的标准是什么,
人们在回忆某一段岁月的时候,
许多事情都远去模糊,
唯有一些人的样子和话语留了下来。
就像人生中关键的那几步,
在那几步后面,也总有几张脸孔,
他们的出现和存在,
让你慢慢恢复对这个世界的信心,
恢复爱的能力,
一点点从泥泞中站起,
复施粉黛,重披盔甲,满血复活。
那人对你的影响,
在此后的人生中持续且微妙地发挥作用,
忽隐忽现,似有若无,
那人在汹涌波涛里捞你上岸,
在万丈悬崖边稳稳接住了你,
在漫漫寒夜里用厚厚的大衣围住你,
在你穷困窘迫被世界忘记或抛弃的至暗时刻,
像赵传歌里所唱
“当所有的人,遗忘我的时候”,
甚至连你自己也放弃自己的时候,
有个人撑着一叶小舟翩然而来,
不问过去,渡你过江,
到得彼岸,还送你一程,
让你的心和胃
在彻骨的寒冷中一并温暖起来,
你正要感谢,
这人已用最幽默的句子化解了你的羞涩和尴尬,
于千万人中,
他知道你是“无罪的罪人”,
他于你有恩却不愿你因此铭记成为负担,
甚至愿你忘了他......
他是往事苦咖啡里的方糖,
是举目无亲时从天而降的那位“亲”,
是那个曾渡你过江的“渔丈人”。
一生中可曾遇到过这样的渔丈人?
那个“潺湲皎洁,冰凝镜澈“的人?
如果有,
大概是前生一千次的回眸才换来的缘吧。
或者,
你也曾为渔丈人?
谨以此文,岁末感恩,
感恩过往曾以金钱和时间,
以身,以心,以话语和情感,
以灵魂和宿缘,
曾在那些疑似前无去路,却分明后有追兵的
渺渺茫茫,风急猿啸哀的
江河湖海、悬崖、寒夜、
渡过我、捞起我、接住我、温暖我,
扶我站起来的渔丈人们,
我的兵荒马乱,
你看见,你懂得。
今生若我为芦中人,
待来世,
且让我为你的渔丈人,
患难中为你撑一篙船,
饥饿时送一碗麦饭鱼羹。
又:渔丈人故事不可考,属于“古人有事在隐约之间,待后人以意会之。”
补结尾:
伍子胥欣然拜谢了渔丈人,走了几步听见扑通一声,暗叫不好,回头一看,渔丈人为了让伍子胥放心,已自沉于江中。
我爱这结尾的高贵,
又叹其惨烈。
补结尾的结尾:
渔丈人儿子曾劝伍子胥退兵——《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写到:“渔丈人之子,缒城而下,直入吴军,于营前叩桡而歌曰:’芦中人!芦中人!腰间宝剑七星文。不记渡江时,麦饭鲍鱼羹?’”
附《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原文:
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知伍胥之急”,“不受”,
吾独爱此两句,
渔丈人急公好义和施恩不图报的傲娇跃然纸上,哈哈。
叶落添新愁,菊香入旧梦。
忽忆往事,丁酉年十月廿二作。
最近开课:
2017.12.21晚8:00-9:00 《九型人格导修》
2017.12.28晚8:00-9:00 《自我教练导修》
以上导修课免费。
报名咨询:
--------
扫码可购买我的新书
公众号文章内容喜马拉雅电台搜“遇见三山”收听。
合作&咨询:13905812753 炜程
微信:william218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