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樱花山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对于邹平县南部山区的樱花山景区,我可谓常来常往,熟门熟路了。我见惯了她春樱飘花雨,秋菊熏香岩,夏湖清水碧,冬松邀雪染的四季美景。但每次路经儒雅古朴、高端大气的“问水阁”时,我都要抬望眼,这三个金色的大字曾经一次次映入了我的眼帘,也曾经一次次让我浮想联翩。干旱缺水的北方,不同于阴雨连绵、雨量充沛的南方。昔日遍体鳞伤、沙坑刺目的荒山秃岭,在十多年时间内,历经艰苦整饬,架桥修渠,早已变成了山青水秀、翠彩相间的人间仙境。问水樱花山,该是每一个游客的疑惑所在了。
其实,在与樱花山主人颜景江先生所接触的这些年中,对他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的创业故事,我早就了解到了一些。他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优秀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特别懂得生活情趣,而且还有着较高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的艺术家。在鲁中长白山下出生、读书、成长的颜先生,对大山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从很小的时候,就好山乐水,喜欢植树、喜欢盖房子。他敢为天下先,敢于吃螃蟹的性格,便决定了会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果断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下海经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因为他名字中嵌有一个“江”字,注定了他与“水”必然有着一生的缘分。记得他早说过,他自己所理解的所谓“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片沙坑遍地,令人触目惊心的荒山秃岭时,他的心就被深深地震撼和刺痛了。这片山的生态植被,被急功近利的人们破坏得太严重。对山水过于依恋和尊重,并且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颜景江先生,做出了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大胆决定,他始终信奉那一句“有了水,就有生命,用不了几年,它就会还您一个原生态”的说法,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修复,为她全面疗伤,尽快地使她恢复自己的本来面貌,以清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社会。整治荒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仅仅是一个难念的“水”字经,就让他殚精竭虑,费尽心思。
国在山河破,三十多年的掠夺式发展,将养育世代中国人的山河大地破坏污染成满目疮痍,颜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一个认准了理就绝不回头的人,面对来自于家庭和企业内部的多重压力,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治理荒山、恢复生态的艰辛之路。一生喜欢追梦的他,懂得廉颇老矣和宝刀不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见好就收与激流勇进,是两种人生哲学。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时多,归隐山林,剑老风尘,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有路可上,攀援高行,老去情怀,犹如天涯万里梦,也是一种选择。从此,五十五岁的颜先生,开始巧设黛溪涵,智用余洪水,硬断虎伏山,引水过岭前,然后再行填沟壑,缓陡崖,客土盖,乱石藏,遍挖鱼鳞坑,多垒挡水墙。
十多年间,患有关节疾病的颜先生策杖步量了山中的沟沟壑壑、角角落落。人们常说,胸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他和自己组建的施工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得他讲过一个小故事:市里的一名干部莅临工地视察,午饭是馒头就野菜,颜先生多次劝皱起了眉头的这位干部尝尝看,结果数干部吃得最多。十多年间,他以山峦做画布,以大小挖掘机为画笔,通过涵养水源,环修盘山路,密建管水网,把水吸进了大山山体,滋润出了满山翠色,最终实现了他“恢复生态,造福社会”的梦想,打造出了“十里樱花舞银龙,万点绯红飘香雨”的北方生态园林奇观,建成了江北规模最大的赏樱基地。
时至今日,年近七旬的颜景江先生,仍然一如既往地喜欢藏族歌手容中尔甲的那首歌曲《九寨之子》:“一株树,是我生长的路;一株草,是我岁月的数 …… 哦,九寨,我是故乡的全部;哦,我所有、我所有的爱,都是对你的付出。”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因为颜先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引水蓄水,遍植樱花而得名樱花山,此外,相继栽植了包括水杉、楸树、黄栌、红枫、皂角、玉兰、塔松、紫藤、丁香等在内的八十余种珍稀树木。这样一来,山、水、林、路发生沧桑巨变,花、鸟、鱼、虫重来休养生息。有人说,人间有恙,山水为药,山环水绕的樱花山,既是他心目中的“九寨”,也是他理想中的“故乡”。在这里,没有什么要去可以掩饰,没有什么要去费力寻找,一切都是那样自然,一切都是那样健康,一切都是那样和谐……
水乃生命之源。由于樱花山景区的山美景美,她才能让劳形的都市人将疲惫的身心放置在这青山绿水间;因为樱花山景区的水波荡漾,人们才能感受到“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林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置身于樱花山景区,在领略天然氧吧之乐之时,还能顿悟人间风景之美。颜先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景区不建庙宇,不供神灵,不刻诗赋,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里,你可涤祛心垢,净化自我,心无旁骛,放牧心灵;可听鸟语闻花香,可赏袅袅长堤间,青青一树烟。当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不同,我自是喜欢朝气勃发,斑斓多姿的樱花山四季。
问水阁前涌泉淌,自问源头何处藏。因为喜欢樱花山的水,故而每次经过气宇轩昂的“问水阁”下,除了喜欢这三个字酣畅饱满的线条,苍劲飘逸的法度,古朴悠闲的意境外,还能感受到它的风骨独具,雄健浑厚;我仿佛能从这个“水”字中间,体味到冽冽兮融冰雪而清凉,晶晶兮积春露而澄澈,灵灵兮滤珍草而富疗效,醇醇兮吻花果而溢甘甜。高高耸立的“问水阁”之下,清澈甘洌,汩汩喷涌的“涌泉”,该是颜景江先生感恩时代,造福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实声音了。如果没有人主动介绍的话,其穿着打扮,其言行举止,总会让你误认为走在山阴道上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老农”“庄稼把式”。
景区门楼上的“问水阁”三个大字,定然凝聚着颜先生的梦想、追求和行动,他十几年如一日,一以贯之地做好、做足“水文章”,念好“水字经”,大量引水、养水、蓄水,东湖西岭的景区内,沟沟相连,渠渠相通,每年夏季收集来的雨水全部被高耸的山体所吸收,许多地方已经冒出了汩汩的泉眼。清代诗人袁枚诗曰“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有了水的滋润,便有了景区的繁花满树,洁白如雪;有了水的滋润,便有了“五湖两溪水系”、“樱花大道”等五大核心景区。因此,喜山乐水,仁智兼备的颜先生才当仁不让地成为山东环保第一人,荣获了国家环保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
沿着景区北门逶迤而上,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条鲜亮的小溪由前方欢跳迸发而来,溪水跳动的声音由远及近,从花树下和草丛中传来,不由得令我想起了郭沫若所说的那句“袅袅歌声发,琮琮浪语传”。我还记得散文作家谢大光先生在其《鼎湖山听泉》中这样写过:“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在景区山路上,那些甚是调皮的孩子们,很快就会跑上前去,掬水嬉戏,乐不思还,照看孩子的年轻父母们,也很快意蕴清廉,陶醉其间。水润樱花山,绿盈樱花山,花满樱花山,人们肯定是从容幽静,自在安然,我倒是相信诗人们的话语:走进了山水,就走出了喧嚣,给身心以清凉,给精神以沉淀,给灵魂以升华。
小溪尽头的拐弯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的西侧,人们可以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这里便是景区的嘉园食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劳碌俗世,红尘滚滚中的人们,口福、眼福、耳福尽可随便享受。从食府窗户外望,是景区的杨李湾,乌龟、各种水鸟、珍稀的红嘴鸭,甚至杜甫诗中的白鹭也来这里和睦相处,自由栖息,没有人可以随便去打扰它们。湖面碧波荡漾,清爽怡人,水影山光,黛青如画,景色秀雅,明净澈清。临水而居,清泉洗心,所以,水能让愚者慧,贪者醒,凶者善,恶者悔,迷者悟,忧者乐,仁者施,乐者寿,舍者得,混者澈……
道家认为,水生万物。换句话说,水是根,山是苗,根深苗才旺盛。在我看来,人们常说的“山青水秀”是语句的倒装,只有水秀才能山青。花艳树茂,湖水幽静,物欢人乐,情趣盎然,从景区的虎伏亭上四下望去,南湖、麦饭湖、杨李湾、天池尽收眼底。沿湖的柳条随风摇曳,真的应验了那句“柳色早黄浅,水纹新绿微。”除了虎伏望水这一远眺功能之外,当第一缕春风吹进了樱花山景区,就顿觉有了“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的舒爽感觉。勤劳朴实,如水赋形的樱花山人,始终凝神聚力,融智合慧,用豪迈的情怀壮美了一阁,清澈了两溪,绿化了三山,长青了四季,锦绣了五湖,芬芳了六峰。
因与樱花山有缘分,我游樱花山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樱花山的水多,夏、秋时节,“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尤其是一场微雨过后,水随风动,柳因水漾,不由令人产生仿佛身处于江南景色之中的美妙感觉。景区的麦饭湖水,富含硅、锌、钼、钒、硒、碘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友人闲坐于景区亭台楼阁之中,轻啜一口用麦饭湖水浸泡的明前黄山毛峰茶,初始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尔后汤色青碧而略微黄,再饮用时便是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悠长。群山叠翠,苍野盈绿,此行无悔,樱花山水。这时,若再闭目深呼吸,空气沁人心脾,世间俗事皆抛之脑后,无怪乎到过樱花山的人,常发归隐山林之怀想。
沿着樱花长廊环山而行,路侧见有简朴的二层小楼,楼下散养着为数不少啄食的公鸡母鸡,它们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你侬我侬,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我没有看到有人居住,但这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的优雅环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这里,可谓是夏蝉鸣翠,微风送香,秀姿蔽天,浓荫袭人,气韵蒸蔚,如仙吐纳。从东晋陶渊明的“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到时下女教师写给校长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我们在樱花山已经做到了这些。放松身心,怡养心性,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到最舒适的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早些时候,我读到余秋雨的《山居笔记》,见“山居”二字,以为他该像陈忠实写《白鹿原》一样躲到小山村里去了。可我看了该书“小引”之后,竟对山居十分羡慕起来,他这样说:“一九九二年深秋,我在香港沙田的一个小山坡闲住。推窗出去,一半是绿树织成的山壁,一半是迷迷蒙蒙的海湾…… 为此,我常常离开城市,长途跋涉,借山水风物与历史精魂默默对话,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把自己抓住。”青山清我目,碧水静我心。畅游樱花山,学习水的那种审时度势,适时而为,沉静丰厚以及内敛坚韧的品质,我们更应该感悟到,自己应该和大自然再亲近一些,活得再简单一点,再柔和一点,再洒脱一点。
樱花山,虽无擎天捧月之姿,亦无拔地通天之势,但她以自己清秀的山水风光,丰厚的樱花文化积淀,成为淡山无尽,山回水轻的“金山、银山”,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观览。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走进天宽地阔,走进了美丽大自然,山水浩浩不竭的生命之源注入心田之时,便构建起了人类精神世界多姿多彩的绚丽图景。我们更应该学会处变不惊的从容,胸有成竹的大气,与世无争的淡泊,游刃有余的厚实。然后,我们再从山水飘逸俊美的景致里,可以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审美体验和丰富素材,同时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胸怀更博大,追求更高远。
作者:范廷伟,山东邹平县人,现供职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邹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文集《故乡的笛手》,杂文集《蒺藜花开》,散文集《故乡与往事》,《行走的故乡》以及《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等。2015年9月,《故乡与往事》获邹平县第三届“范公文化奖”;2015年10月,入选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
范廷伟先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