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姑城里故事多

从省道S323(潍博路)博兴段走过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在这条路的两侧有许多以“门”命名的村庄:西门、东门、南门、前门等。在离这些“门”稍远的地方,从潍博路通往临淄的公路西侧还有几个名字中带有“城外”二字的村庄:城外李、城外刘、城外王、城外徐等。
从这些村名来看,在这些“城”、“门”附近似乎有一座城池。不错!那就是商周古城蒲(通“薄”,读bo,二声)姑城。此城在《史记》《括地志》《中国通史简编》《青州府志》《博兴县志》中均有记载。
蒲姑城是蒲姑国曾经的都城。蒲姑国至少在商朝末年就已经存在了。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蒲姑国仍然存在。周朝第二代国君周成王即位时,以武庚为代表的商朝旧势力发动叛乱,蒲姑国是被很多史书直接点名的追随国和参与者。叛乱被镇压后,蒲姑国被取消番号,后来成为了齐国的领地。
有个故事可印证此事。有一次,齐景公到今天的博兴县境内打猎,回来后和晏婴、梁丘据等大臣一块饮酒。君臣凭风酹酒,谈笑风声,好不快活。忽然,景公感慨道:“人要是生下来不死,该有多好啊!”

知识渊博、反应机敏的晏婴对曰:“我们现在呆的这个地方最早由爽鸠氏居住,然后被季荝、逄伯陵承继,前朝时这里是薄姑国,后来被分封给(姜)太公。臣以为,人要是生下来都不死的话,那么今天在这里喝酒的就是爽鸠氏,而轮不到我们了。”这个问题,齐景公问得古怪,晏子回答得巧妙。

在今天博兴县湖滨镇还有一个叫相公的村庄。据说,这个村庄名称的来源与历史上的齐襄公有莫大的关系。齐襄公是齐国历史上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出游蒲姑,到沛丘(又名贝丘,也就是今天的相公村所在地)狩猎时被人谋害于此。后来在这个地方建立的村庄就叫襄公村,再后来人们可能觉得“襄”字比较难写难认,就把“襄”字改成了“相”字。2700年多前的相公村既然能成为国君的狩猎场,想必当时是一个树木繁茂、生态优美的所在。

蒲姑城在汉代的时候仍然是存在的,以后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考证出蒲姑城的原址就在今天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以北大约1公里的地方,当地群众称为“旧城子”。
千百年来,关于蒲姑城流传着很多故事和传说,把蒲姑城描绘得神秘而庄严,在博兴县及周边县区几乎家喻户晓。有些故事虽然很凄婉,却很有教育意义。如善良的穷人在蒲姑城旁边给财主耕种时拾得金砖,还有孝子因没钱孝顺父母在蒲姑城旁边的大树上吊时,树上落下元宝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三皇姑因孝行感动西方佛祖,被封为“千手千眼佛”的故事。直到现在,每逢春节,周围村里的村民都来烧纸烧香,供奉这位孝贤的“三皇姑”,并祈求“千手千眼佛”保佑平安。
提到蒲姑城,很多老人经常会说起一个叫魏休庵的传奇人物。据说,他生前曾经说过一段话:“蒲姑黄河底,兴福做南岸;少种清朝地,莫抽洋人烟。”
现在来看,他的这四句话已经应验了。对于后二句,大家都非常清楚:解放前种地太多的人,后来被划成了地主或富农;那些抽大烟的人不仅身体受到摧残,财产也被消耗殆尽,直到灯枯油尽,家破人亡。堂堂大清王朝,还因此被卷入了一场战争。
关于前二句,也早已应验了。在魏休庵生活的年代,黄河是从江苏北部入海的,而且这一流路保持了600多年,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那时,在蒲姑城遗址以北流淌着一条在中国水系史上同样著名的河流:济水。在中国古代,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今天山东省济南、济宁、济阳等地的名称来源都与济水有关。济水下游又称大清河。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河道——即现有流路入海。从此,世上再无济水大清河。魏老先生当时就生活在今天博兴县的兴福镇,他的这一预言也是以兴福镇为中心做出的。兴福镇就坐落在今天的黄河以南并不算远的地方,说“兴福是黄河的南岸”并不算错。其实,关于古代先贤的一些预言,不可能做到毫厘不差,现在的人们没有必要为魏休庵先生的这一预言担心受怕。
魏休庵是何方神圣,竟能做出这些惊人的预言?
魏休庵,名帮基,号方石,明代庠生,晚年隐居于今博兴县兴福镇的福旺村。
据传,魏休庵先生擅长书法,精通周易,能够见微知著,对阴晴雨雪、农时收成的预测,无不应验,号称“天外逸人”。所以,有关他的传说都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时常带有神话色彩。
下举二例。
有一天,魏休庵外出游玩归来,碰到在田地里耕作的同乡,同乡问道:“魏叔,今年应该种什么庄稼呀?”他笑着说:“问什么,低着头耩(jiang,三声)就行啊!”同乡人知道,这就是说今年可以种谷子(谷子成熟后谷穗就自然下垂),秋后果然谷子大丰收。
还有一次,他刚要外出,走在村边,看到他的儿子在地里干活,就对儿子说:“孩子,你抓紧回家吧,顺便把我晒在窗户台上的鞋子拿到屋里去。”就这么一句话,儿子明白了:别看现在是晴空万里,但一会就要下雨了。于是,收起农具,赶紧回家,刚把父亲的鞋子收好,就见西北方向上来一片乌云,随后大雨倾盆而下。
如今,在博兴县兴福镇的福旺村有一座魏休庵纪念馆,又叫魏休庵祠、“老爷庙”,是博兴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福旺村人为“饮其风节,感其惠泽”而修建的。20年前,这里只有一座坟冢、一株孤树,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占地将近5亩的纪念馆。在纪念馆大殿的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道德名望百世风范,文章词华一代宗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围村庄的村民,都对此深信不疑。正是因为福旺村里建有魏休庵祠,祠中供着魏休庵这位传奇人物,改革开放以后的福旺村百业兴旺,成为全国闻名、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钢铁板材加工基地。大家都认为这是魏休庵先生在保佑着他们。
十年前,魏休庵祠再一次扩建修缮的时候,福旺村及其周边的村民自发捐钱捐物,投工投劳,毫无怨言。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拜祭,不只是本村的,很多外地人也来此凭吊瞻仰。
香火很旺。
作者:李建林,博客名厚生堂主,山东博兴人。业余文史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