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黄河滩

“黄河滩”系列之麦穗

河滩里风大,被吹拂的麦苗,旋起一圈圈绿色的涟漪。浇过一遍黄河水,麦杆又往上蹿了一节,滚滚的麦浪此起彼伏。空气一天天湿热了,麦穗秀了出来,颗粒在悄悄地鼓胀。阳光普照,一河滩的金片儿。由绿变黄的麦田增厚了很多,成熟的麦子一根根直立着,扎煞着麦芒朝向天空,碰撞、摩擦的叶和穗发出阵阵“沙沙”声,似是在叫喊,呼唤人们来收割。

亮晃晃的麦田映红了农人的笑脸,人们手握镰刀,喜气洋洋地奔来了——他们怎么能不得意?土地肥沃,水充足,从开春小麦长势一直很喜人,现在金灿灿的麦子就要收进场院、收进粮仓了!

有一个汉子,收了工却蹲在地头上,大口大口吸着旱烟,团团烟雾笼住他蹙起的眉头,他嘴里喃喃自语:“这是第九年了……”

在旧安村的记忆里,每隔十来年,黄河就要发一次大水。每一次发大水都是旧安村的灾难。旧安村坐落在河滩里,距河道不远,最近的那户人家出门五百米就到河边。人和庄稼,都是喝黄河水生长,祖祖辈辈在这里过活,他们的命是黄河给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可是洪水肆虐的时候,房屋、庄稼、树木、花草……一切都无处躲藏。一次一次的浩劫,使人心有余悸,他们在心里一年一年地数着,越数越慌恐,惴惴不安。

这位汉子是村支书。我们这帮沿着黄河去码头镇旧安村采风的青年作者,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他。他此刻是站在旧安村新村村头接受我们的采访。已经是古稀老人的他,身板硬朗,精神很好,背后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他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忧虑,但脸上一道道皱纹犹如干涸多日的河底,在烈日下绽开纵横交织的裂痕。那一刻,我们都停止了“叽叽喳喳”,默默地注视着这张沧桑的脸,那深深的纹路里不知有多少痛苦、沉重的故事?

“你们没见过呀,黄河可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发起威来,吓死人!”这张苍老、麻木的脸好像从噩梦里“醒”过来,他对我们讲,就是在那年,在前次发大水后的第十个年头上,黄河水的野性又发作了,是随着一场大雨暴发的,凶猛的洪水咆哮如雷。乡亲们刚收完麦子,那年产量高,收成好,大家正盘算着颗粒归仓可以歇几天了。可是,汛期的洪水大大超出了村民们的预想。大水滔滔,先是灌满河滩,玉米棵子只露出一点梢头;又横冲直撞,闯进院子,进了屋,床腿没在水中,装满粮食的水缸飘了起来,眼看就要被冲到河里了。家家告急,户户惊慌。一家人分好了工,女人和老人、孩子守在家里往高处收拾东西,男人们得不住地出门查看水情,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去搬石头、抗麻袋包挡水。洪水越来越大,村子里的水与宽宽的河道连成片,成了一片黄色的茫茫的“海”,路早就被淹没,人不敢出门,再出去说不定会被水卷走。每家都有爬上屋顶和大树的人,打探上面救援的消息,等待救援的物资。

“那一回,村子被暴涨的黄河水围了将近二十天。县、镇领导划着船来查看灾情,看望乡亲。”老支书声调颤抖着,接着说:“县长现场布置搬迁工作,要求旧安村迁到堤外,重建新村。可是哪有这么简单,多少年过去,也没有一户人家搬出来。搬迁需要财力物力不说,人们也都舍不得走,一代一代在这里生,在这里死,哪能说离开就离开?还有,老辈里的人都认为,俺旧安人与水有缘,命里抗水,淹不死!”

在旧安,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人与黄河是一种特殊关系,他们惧怕黄河,视其为猛兽;他们又是如此地依恋黄河,赖以生存。这种又恨又爱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大水过后,墙上留下水浸的痕迹,被冲毁的旧房屋剩下一堆残砖断瓦。人们一边重整家园,一边琢磨对策。再盖屋,高筑房基,房屋都“猫”在二三米高的土台子上,门前则修一条长长的斜坡,回家像爬山。站在院子里四下望,好像当年诸葛孔明在城楼上观景。

日子又平静了,黄河恢复了温和的样子,看不见波澜涌滚,只有河面上缓缓流过的黄沙,真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河滩里树绿禾青,鸟语花香,鸡鸣狗叫,羊咩牛哞,满眼祥和兴旺景象。人们忘记了昔日的灾难,曾经冒出过的搬迁的念头又缩了回去,何况盖座房子也不容易。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还到镇上,一再要求留在这片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他们的理由也不无道理:滩内的地是黄河水冲出来的,不用施肥就流油,而堤外是盐碱地,不长庄稼,就算长收成也低,怎么能放弃良田种荒地呢?俗话说“穷堤根,富河沿”,“三年不收获,一收吃三年”,这么好的地到哪儿找去?可是,就在他们完全放松下来的时候,那只猛兽却突然睁开眼睛,一跃而起,怒吼着朝村子扑过来……

人们渐渐明白了:这里,本是黄河的地盘儿啊!

“黄河滩”系列之黄河

倚水而居,是智慧的选择;离开河滩,难道不是大智大勇?终于,在政府的帮助下,旧安人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勇敢面对新生活的信心,挥泪告别黄河,去堤外建村种田。搬迁之前,全村老老少少都好几天吃不下饭,也不想说话,村子里像死了人一样无声无息。有些老头老婆儿天天到黄河边上蹲着,守着那条河,看那从小看着的静静流过的黄河水。每人抓了一把土,包好揣在怀里。搬家这天,几个女人突然控制不住大哭起来,孩子们也跟着哭,撕心裂肺一般,隆隆哭声久久地和着黄河的波涛滚动。

“一晃四十年了,新村建得这么像样了……”老支书好像从长长的记忆隧道里走出来,变得明朗的脸上荡漾着阳光。是的,他身后这个村庄,绿树掩映着红瓦白墙,柏油铺平笔直的街道,家家门前种了花草,墙上绘着山水风景和文化图片,村中间的空场上安装着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老人、孩子们在那里嬉笑着锻炼、玩耍。村前村后,一派安详、和乐的气氛。旧安人的命运攥在了自己的手里,再也不像以往那样,任由黄河摆布。

我们在平坦的街道上漫步的时候,老支书回家取来那抔珍藏多年、念念不忘的黄土,让我们看。打开一层层的布包,现出干爽的浅黄色的沙土,轻轻地抓起,一缕一缕从指缝滑落,他眼睛里又闪烁着盈盈泪光……

“黄河滩”系列之纺车
“黄河滩”系列之小院瓜架
“黄河滩”系列之丰收
“黄河滩”系列之叮咛

“黄河滩”系列之事事如意

绘画:范红霞

作者:范红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理事、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曾在《散文百家》《青岛文学》《职工天地》《联合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散文《在京漂泊的日子》被收入《齐鲁文学作品年选2015》,并获首届蒲松龄散文奖一等奖。绘画作品曾在《书画山东》《邹平群文》等刊物发表,并入选首届“女娲文化杯”全国妇女书画作品展、第六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第三届邹平县“范公文化奖”等,现为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滨州市美协花鸟艺委会委员。

“句点论策”

(0)

相关推荐

  • 珍藏的印记

    我的家在滹沱河边. 当滹沱河从繁峙县大营镇的老泉头钻出地面,扭动着纤细的身子开始她的生命之旅时,迎面而来的是干旱松软的砂石河床.于是,她再次潜入地下,暗流四十华里,到了上永兴村的东头,才在绿树青草的簇 ...

  • 读石 | 作者:张耀中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大山带你走黄河》---22【高家坪】

    大山带你走黄河 碛口镇当年有大河带来大量的货物,这些货物需要由陆路转运.驼队是当年主要的运输工具,各家驼队从碛口镇仅有的三条通道日夜不停拉运货物,其中一条是路经侯台镇,钻进樊家沟,翻过吴老婆山,过离石 ...

  • 齐帅 || 这个夏天,让人忍不住想要流泪

         一夜之间,我已经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了.通讯中断,网络瘫痪,车辆停运,所有的亲人都无法联系到,耳畔除了还在呼啸奔涌的河水,就剩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了.      这一夜,整个镇子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合 ...

  • 朱先贵:黄河与大禹治水

    一 上古时期,当人类社会还处于文明发展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生产力十分低下,我们的祖先以石斧.骨铲.木器等原初材料作为使用劳动工具,在惨烈的自然灾害面前,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先祖们不畏艰难凶险.战 ...

  • 从洛河治理看家乡巨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我国中部九省区.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发祥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把黄河治理提上议事日程.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 ...

  • 【大荔文学·散文·李顺午】解放巷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44 解放巷 文/李顺午 假日回到故乡,我特地去了村东北的解放巷.好多年没来过,小巷的变化,委实让人惊讶和欣喜.      一条小巷,整齐排列着一座座两 ...

  • 水冲“葫芦峪”,三家连窝端!

    水冲"葫芦峪"是一场大灾难,就发生在七十多年前.因为这场灾难对于当地人来说损失太惨重了,影响力极大,所以有关它的那些现在已肢离破碎的记忆竟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葫芦峪位于少郎河 ...

  • 厚夫专栏◎散文:禹迹陕北

    禹迹陕北  文/厚夫 儿时,有个问题经常困惑于脑际.我在想,家乡的祖先们为什么当年起出"禹居"这个别扭的村名,而不像别的村子那般简单明了.直至长大,闻了些书香,浏览了许多世事后,方 ...

  •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015】秦长清|| 故乡的地平线(散文)

        主编:非   鱼 我的故乡在历城东北乡的黄河边上,名叫秦家道口.这里有一个最少存在650年的老渡口,历来是历城东北乡前往河西地区济阳.临邑一带的交通要冲.据说解放前的战争年代,这个渡口一直有官 ...

  • 散文||家乡的“花溪湾”

    家乡的"花溪湾" 十月二号,一家人回滦平县城看望了岳父,回来时,取道回了老家虎什哈,其实,主要是想看看老家的"花溪湾". 几天前,家乡同学的朋友圈不停转发&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