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印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印度宪法将印度的国家性质定义为一个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可能有人看到这一定义时会觉得好笑。我们姑且不讨论印度是否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主权,也不讨论印度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至少印度是一个世俗化国家这点就够令人忍俊不禁了。印度在国家政体上的确不像中东一些国家那样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然而与此同时印度却又是一个宗教气息颇为浓厚的国家。
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在宗教化和世俗化之间拧巴着的国家。印度的拧巴还不只表现在宗教问题上:全世界最有钱的500名富豪中有18个印度人,除了这些顶级富豪之外就职于国际大公司的IT工程师、宝莱坞电影明星也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收入。如果我们去看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一定会得出印度是一个发达国家的结论,然而实际上印度却是一个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极为悬殊的国家。
在印度1%最富的人拥有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拥有全国财富的68.6%,10%最富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世界贫困人口的1/3来自印度,超过8亿人每天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这一数字占印度总人口的75%以上。有时在同一条街道上一面墙就把富人区和贫民窟分隔开来。一墙之隔就是两个世界。
印度的孟买、班加罗尔等大城市在国际上也能与美国的纽约、中国的上海、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等大都会齐名,然而如果深入印度的中小城市乃至农村的乡间地头就会发现脏乱差是这里的常态。在世界经济论坛对148个国家基础设施进行的排名中印度名列第85位。在印度只有首都新德里以及孟买、班加罗尔等特大城市才有供水系统,而一般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仍延续着数千年来使用河水、井水的习俗。
印度的七大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齐名,每年为世界培养数以万计的工程师。然而印度的基础教育却与高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有着全球一流理工学院的印度却有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失学儿童,印度成年人的文盲率占全世界的37%。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女童失学的现象就更为普遍了。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女性都和男性一样主动参与社会竞争赚钱养家时印度女性却已然只能过着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
由此可见印度就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拧巴国家,那么印度这种拧巴的状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印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古以来就一直拧巴着,而且在1947年之前印度甚至不能被称为一个国家。印度向来被誉为是人种、语言、宗教的博物馆。关于印度人种的划分历来聚说纷纭。目前国际学术界最为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在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
古哈将印度的种族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蒙古利亚人以及北欧人。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创造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他们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和原始澳大利亚人混血所繁衍的种族。如今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的达罗毗荼人约有2.17亿。
不过达罗毗荼人并不是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由他们所开创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不是今天印度文明的主流。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在征服达罗毗荼人的过程中逐渐由原始部族向成熟的国家文明形态过渡。种姓制正是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性产物。
事实上种姓制是雅利安人为适应新的统治需要而发明的。雅利安人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区别。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意识,因此极为排斥与达罗毗荼人融合。现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雅利安人之所以发明种姓制就是为了起到种族隔离的作用,所以最早的种姓制就类似于美国、南非等国曾存在过种族隔离制度。
雅利安人认为与被他们视为低劣民族的达罗毗荼人联姻会玷污高贵的雅利安血统,所以就使用种姓制这一工具人为地将两个种族隔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居于高种姓的地位,而作为被征服者的达罗毗荼人则处于低种姓地位。当然雅利安人为种姓制蒙上了神秘的宗教主义色彩:通过把不同种姓的命运说成是神的旨意而赋予其合理性。
根据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的教义:创世之神的四个孩子繁衍出了日后的四大种姓。这四个孩子一个由神的口中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双臂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大腿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脚生长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将祭司阶层被称为婆罗门,王室以及为其征战或从事行政管理的文臣武将称之为刹帝利,平民称为吠舍,奴隶称为首陀罗。在这四大种姓之下还有一种不被承认的“第五种姓”。
所谓的“第五种姓”被称为达利特人或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甚至不被视为是人,所以不列入四大种姓之内。印度种姓制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二是每个种姓都遵循世代沿袭的原则;三是不同种姓在接触食物、水等生活必需品时需要遵循不同的仪式;四是每个种姓在赡养家庭、缔结婚姻等行为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道德准则。
古印度的地缘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东、南、西三面均为海洋环绕,北部则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从海上征服印度是不可能的,而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征服印度也是不可能的。印度在地缘环境上唯一的缺口就是西北部的开伯尔山口: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外来征服者进入印度的必经之路。生活在波斯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不断跨越兴都库什山脉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
当初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就是从这一缺口入侵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人。此后波斯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相继从这一缺口侵入印度次大陆。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经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这一地区大力发展伊斯兰教。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卧儿王朝取代:具有中亚的莫卧儿王朝控制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随后开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由于本土的印度教徒数量过于庞大,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无法将其完全同化,但通过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人头税等措施使伊斯兰教在印度河流域站稳了脚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占多数逐渐转变为信仰伊斯兰教突厥后裔占多数。这也就不难解释作为古印度文明发源地的印度河流域为何如今却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的领土。
莫卧儿王朝虽然控制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但这种控制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靠武力压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许多土邦王公,这些土邦王公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半独立的国中之国。纵观印度这片土地的历史不难发现: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突厥人等征服者一波接一波涌入这片土地。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印度只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从来都不是指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这时的印度就像被普鲁士统一前的德意志一样是指同一地域内有着共同文化渊源的一堆小邦。尽管印度的文明史颇为悠久,然而印度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并不长。事实上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始终都是一盘散沙,所谓民族国家的概念从来就没在印度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中国历史尽管曾经历过多次分分合合,但不能否认的是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相比之下分裂却是印度历史上的常态化现象。
长期以来印度人对记录自己的历史并不重视。尽管印度有很多文明古迹,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没人知道这些古迹都是什么东西。如今印度人探索自己的古代史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赖中国的法显、玄奘等求法高僧留下的记录。古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迦毗罗卫国位于何处就曾是一大历史谜团,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印度考古工作者以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为线索才在比普拉瓦找到了“迦毗罗卫国”的遗址。
18世纪的印度莫卧儿王朝被地方土邦王公架空了权力,与此同时信奉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发动了起义,阿富汗、波斯等周边邻国也趁机侵入印度。就在各方势力混战不休之时远道而来的英国人最终把他们全都征服了。正是英国人首次把一盘散沙的印度整合在了一起: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政府是印度数千年来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尽管这是一个由殖民者建立的政府)。
正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人才真正萌发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印度最早的民族主义者恰恰是由英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曾说过:“我在精神上更像是一个英国人而非印度人”。独立后的印度领导层在思想几乎都有明显的英国色彩,所以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始终以大英帝国在南亚的殖民遗产继承者自居。1947年刚独立的印度与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从而继承了英国向锡金派驻专员的权利。
1949年印度又通过缔结《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的形式继承了当年英国对不丹所享有的“指导、保护”的特殊权利。印度还要求继承英国殖民政府非法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大打出手,1987年到1990年期间印度又出兵干涉斯里兰卡内战》........印度这种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国策使其与几乎所有邻国均存在一定的领土争端和边境冲突。
纵观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被征服的历史:一波接一波的外来民族征服了土著民族,然后又不断被新的征服者所征服。印度文明实际上就是在一波接一波的征服过程中叠床架屋形成的。印度如今所存在的很多拧巴的现象就是这种叠床架屋所造成的结果:如今的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印度仅官方语言就有14种,各种民族方言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历史上不断有新来的征服者涌入所造成的结果。
印度独立时本来一度打算用印地语替代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然而这一计划在具体实施中很快就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左右,这也就是说印度所有少数民族的人口加起来已超过了这个最大的民族。在南印度地区生活着大量不会说印地语的民族,所以印度最终只得保留英语作为维系印度斯坦族与不会说印地语的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纽带。
同印度的语言一样复杂的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锡克教......几乎凡是只要世界上有的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身影,甚至一些在世界其他地区已不复存在的远古宗教也能在印度找到遗存。这也就不难解释印度为什么会被誉为人种、语言、宗教的博物馆。印度不仅拥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而且印度的宗教气息相当浓厚。
印度女性地位的地下、种姓制的泛滥其实都和印度教有一定关系:印度教把女性视为邪恶的化身,所以在印度的传统观念中生女孩是最倒霉的事,而结婚则是女性摆脱邪恶状态的唯一途径。既然人家是来解救你家女儿脱离苦海的,那么当然得准备丰厚的拯救费用啊。在印度不同种姓和不同社会地位的男性会明码标价要求女方支付嫁妆,以致于在印度每4小时就有1名妇女因高额嫁妆问题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