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6义正怀远非名非利
题文诗:
故动于近,成文于远.察所夜行,周公惭景,
君子慎独.释近斯远,反而塞矣.故闻善易,
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
狐向丘死,我其首禾.君子见善,则痛其身;
其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经曰:弗躬弗亲,
庶民弗信.小人从事,但曰苟得,君子苟义.
所求者同,所期者异.击舟水中,鱼沉鸟扬,
同闻殊事,其情一也.僖负羁以,壶餐表闾.
赵宣孟以,束脯免躯;礼虽不隆,而德有余,
仁心感恩,接生憯怛,其入人深.俱之叫呼,
其在家老,则为恩厚;其在责人,则生争斗.
故曰兵莫,憯于意志,莫邪为下;攻寇也莫,
大于阴阳,枹鼓为小.圣人为善,非以求名,
而名从之.求名也亦,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人之忧喜,故非为蹠,蹠焉往生.至人不容,
若眯而抚,若跌而据.圣人为治,漠然无为,
不见贤焉,终而后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
骐骥不能,与之争远.情真义深,非名非利.
【原文】
动于近,成文于远。夫察所夜行,周公惭乎景,故君子慎其独也。释近斯远,塞矣。闻善易,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狐乡丘而死,我其首禾乎!”故君子见善则痛其身焉。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义。所求者同,所期者异乎!击舟水中,鱼沈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余,仁心之感恩接而憯怛生。故其入人深。俱之叫呼也,在家老则为恩厚,其在责人则生争斗。故曰:兵莫憯于意志,莫邪为下;寇莫大于阴阳,枹鼓为小。
圣人为善,非以求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故人之忧喜,非为蹠,蹠焉往生也。故至人不容。故若眯而抚,若跌而据。 圣人之为治,漠然不见贤焉,终而后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骐骥不能与之争远。
【译文】
所以说能够注意自身的修养,就能获得深远的美好结果。也因为这样,周公能在黑夜里省察自己的行为,做到身正影正毫不愧色。这就是君子的“慎独”。反过来说,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却想企盼远大目标的实现,这是行不通的。知道行善的道理是容易的,但亲身行善就难了。孔夫子看到庄稼由种子变成禾苗、又长出穗谷的生长过程后,感慨地说:“狐狸头朝着山丘而死,那么人类也不应忘本吧?”所以君子看到善事,就感到自身也应从善去恶。自身如果正直,那么安抚远方的人就容易了。所以《诗经》就这样说:“君主如果不能亲自行正道,那么百姓就不可能信赖他。”
小人办事叫做只求得到好处就行,君子办事则只求符合道义。他们在追求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追求的目标则是不一样的。由船上摇桨击水的响声导致鱼沉入水底、鸟飞往高处,在这里听到的响声是一样的,而躲避的地方则是不同的,但鱼鸟都为了避害则是一致的。春秋时曹国的僖负羁因送一壶饭给晋公子重耳而被重耳立表旌表彰僖负羁的功德;赵盾因送一束干肉救济过灵辄而后却又受到灵辄的保护。僖负羁和赵盾所赠送给他人的物品并不丰厚,但得到的回报却相当厚重,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出于仁爱之心,并以恩德待人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使受恩者刻骨铭心、永不忘记。同样是吆五喝六的大声呼喊,在家中如是长辈对晚辈如此,则被认为是对晚辈的爱护;如果用这种呼喊对待陌生外头人,则有可能会引起争吵并为之争斗殴打。所以说:“兵器锋利所造成的威力比不上以情感化的威力;如此一比,就是莫邪宝剑也显得钝愚不堪了。同样,武力攻打的功效也比不上神奇兵法的功效;如此一比,击鼓进军就真的是小事一桩、不在话下。”
圣人为善行善,并不是为了什么名,但恰恰会使名望随之而来,求名也并不是为了利,但利禄又会自然归于他。所以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忧喜,产生和表现出来后并不希望能感染别人,但感染的作用却会自然而然产生。所以至德的人从来不修饰自己的外表,所以他的表现又像用手下意识地揉搓眯眼一样、又像快要跌倒自然地用手支撑一样。但就是这样,圣人的无为而治,开头看不出有什么能耐、漠然寂静,但到后来就知道了他的伟大。就像太阳运行,骏马都无法和它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