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捂”少生病
做好“春捂”少生病
2020.9.4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那么,“春捂”该怎么“捂”呢?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15天。这时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一个过渡期(10--15天)。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身体容易在一冷一热的变化中,不适应而多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我们要注意温度的变化,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仍旧穿棉衣,而超过这个温度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衣着了。每个人的体质,耐受冷热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如果“捂”着感到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棉衣。而对于肾阳虚体质,畏寒怕冷的人来说,就是比临界值温度高了好多度,仍感手脚冰凉,那就更应该继续“捂”了。早春时节,要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春天,人体最捂的部位,即手腕,腰部,肚脐,小腿,脚踝。
遗憾的是,在乍暖还塞的春天,一些年轻的女士却过早穿起了单薄的裤子,裙子,露着脚踝,殊不知,这对身体非常不利,易患关节炎,妇科病及其他疾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