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误补趣案

【出处】 〔清〕雷丰《时病论》。

【原文】 里人范某,患风温时病,药石杂投,久延未愈。请丰诊视,视其形容憔悴,舌苔尖白根黄,脉来左弱右强,发热缠绵不已,咳嗽勤甚,痰中偶有鲜血。此乃赋禀素亏,风温时气未罄,久化为火,刑金劫络,理当先治其标,缓治其本。遂以银翘散,去荆芥、桔、豉,加川贝、兜、蝉,此虽治标,实不碍本。倘见血治血,难免不入虚途。病者信补不服,复请原医,仍用滋阴凉血补肺之方,另服人参、燕窝。不知温邪得补,益不能解。日累日深,竟成不起。呜呼!医不明标本缓急,误人性命,固所不免矣。

【注解】①罄:尽,消退。

【白话文】 乡里有个姓范的人,得了风温时病,乱服方药,经久不愈。请雷丰来诊治,见其面容憔悴,舌苔尖白根黄,脉左弱右强,发热缠绵不退,咳嗽尤甚,痰中偶尔有鲜血。这是体质素来亏虚,而风温之邪不退,久而化火,刑肺金伤肺络,应当先治其标,缓治其本。于是用银翘散,去荆芥、桔梗、豆豉,加川贝、马兜铃、蝉蜕,这虽然是治标之方,但也不伤其本。如果见血治血,难免不造成无效的情况。但患者认为应当补益而不服汤药,又请了原来的医生来看病,仍然使用滋阴凉血补肺之方,另服人参、燕窝。殊不知温热之邪得补益之药,则更不能清解。患者病情一天天加重,最后一病不起。唉!医者不懂标本缓急,贻误性命,这是在所难免的。(郁东海等)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9,20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服用桂枝汤呕吐 者,为什么用桂枝汤,说明患者是有表证的,用了之后吐了为何,咱们回顾第17条:就明白了. "若酒客病,不 ...

  • 疳积误补趣案

    [出处]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 [原文] 潘见所一小价①,年十六七,发热于午后,医者以为阴虚,用滋阴降火药三十余剂,热益加,且腹中渐胀,面色青白.仍以六味地黄汤加知.柏.麦冬.五味之 ...

  • 肺寒误治趣案

    [出处]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原文] 京东转运使李公,有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各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钱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 ...

  • 寒凉误人趣案

    [出处] [宋]窦材<扁鹊心书>. [原文] 予目睹京中来一太医院官陈某,自炫能开瞽①目,专以冷水冰伏,又以寒膏内陷.其人本领,实而火重者见效亦捷:若本弱元亏者,无不阴受其害.斜桥一盐贩之 ...

  • 寒疟误治趣案

    [出处] [清]王堉<醉花窗医案>. [原文] 茶商某,忘其名,在都中,夏得疟病.医药数进,而午后必寒战经时许.沉绵者数月,渐至体肤削减,饮食少进,出入随人扶掖,又年过五旬,获利不丰,家无 ...

  • 【医案分析】脾虚伤食泻误补案

    误诊医案 脾虚伤食泻误补案 中医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误诊.误治的总结,古代医案除涵盖大量技艺高超.思维缜密的各类成功医案外,也不乏对失治.误治的种种反思. 案例 黄承务子,2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 ...

  • 补托真诀趣案

    [出处] [日本]浅田宗伯<先哲医话>. [原文] 土佐翁(谓长泽道寿)隐栖西山,一日诊京师商人痈疽,曰:宜日服人参五钱.后五日诊,曰:未见参效,恐不治.病家告实曰:服参一日不过二钱五分. ...

  • 『名医经验』产后误补案一则

    来源: 作者: 陈某,女,32岁,2012年6月初诊.患者产后一月余,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四肢倦怠乏力,脘腹不适,经服药治疗未果.时有亲戚送来红参,其自认为产后体虚,服而补之,以求康复,以红参30克分 ...

  • 结眙治误趣案

    [出处] [清]李用粹<旧德堂医案>. [原文] 疡科君略曹先生长君大美内正①,日晡潮热,经候不至.治者皆云血枯经闭,用通经之品,寒热愈甚,呕吐恶心.予诊两手滑利为结眙②之兆,非经闭也,寒 ...

  • 纯补救虚趣案

    [出处] [日本]浅田宗伯<先哲医话>. [原文] 江州北村左太夫,虚羸①不食,一日气息淹淹②将绝,急延林市之进,诊曰:血脉衰弱,不绝如缕,庶几万一耳.乃作剂,仅用人参一分,龙眼肉一个,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