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爹娘】陈玲:母亲说,屋檐水点点滴,这话真没错

等风来

天底下最好的嫁妆,就是娘的话。

母亲的名言


文 | 陈 玲

一向好强的母亲这次终于没有逞强了。

躺在病床上,母亲的眼睛里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无助和依赖。一个右膝关节置换手术,将做事雷厉风行、走路风风火火的她变成了弱者。这场大手术对古稀之年的母亲来说实在是场煎熬。手术后的剧烈疼痛,让她每日不得安身。

二姐自学了按摩,不停地为母亲翻身、轻摩,几乎没有睡觉。有时刚合上眼,听到母亲半点动静,就一跃而起。二姐在企业上班,一米七个头的她是家里的主劳力,这次又主动包揽了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活。她四处找工友换班,凑了半个月假,一直呆在医院。

哥嫂包下了所有住院开支,哥哥买来不锈钢升降康复椅,作为母亲的代步工具;嫂子买菜做饭,每日辗转公交车一两个小时送上营养餐。

其他姊妹轮流请假,陪护母亲。

除了亲戚,我们兄妹的好友同事一波又一波地赶到医院,父亲的工友郭叔叔也托在省城的儿子前来探望,弄得本是清冷的病房人气很旺。其他病友好生羡慕,说母亲好福气,有这么一帮孝顺的儿女,还有那么多亲朋好友。

母亲感慨说,屋檐水点点滴,这话真没错。

母亲读书不多,只上了四年学,但为人的友善、处事的周全、做事的能干、说话分寸的把握在亲朋戚友中有口皆碑。

母亲不善言谈,简单朴实的话语却常能叩在人的心上。她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讲起道理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脱口而出,说得多了成了她的名言,也成了我们兄妹立身处世的准则。

母亲在家排行老二。老大是个姐姐,打小就抱养给几百公里以外没有生养的亲戚家。母亲自然而然担当起老大的职责。记忆中,母亲对外公外婆的孝心非比一般。30年前,外公外婆住在新邵的小山村里。母亲在厂矿上班,操持完一大家子的事儿,一有空就会赶几十里山路照顾他们,省出的肉票、豆腐票变成了外公家餐桌上的牙祭菜。外婆病重期间,母亲几乎每天往返,披星戴月进门,晨光熹微赶路。听说外婆临终前,两眼婆娑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崽呀,屋檐水点点滴,你以后一定会享福的。

“屋檐水点点滴。”我最先听到这句话,很小,完全不懂其中之意。我只知道,邻居们问妈妈,每天跑几十里路是不是太辛苦。妈妈就是这样回答的。懵懵懂懂中我好像明白,一个人要关心别人,特别是老人。我们成家后,母亲不止一次地叮嘱,要对爱人的父母好,要孝敬长辈,因为屋檐水点点滴。

是呀,屋檐水点点滴,滴出的是浓浓真情,诠释的是心想他人,彼此关爱。几十年来,我们这个大家庭穷过苦过,却从来都是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兄长自参加工作起,就把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全力庇护着我们姊妹,兄妹们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母亲是个热心肠,邻居熟人遇到难事,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忙。

郭叔叔在井下事故中受伤,右手的三根手指没了。他是半边户,妻子在农村。妈妈闻讯,立马和父亲赶到医院。做完手术的郭叔叔很悲观,看到缠满纱布的右手,不愿说话不愿吃东西不愿配合治疗。他说,下了一辈子井,钱没有赚几个,还弄个残疾退休。他想不通。母亲说,你想不通也得想,你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到家,母亲变着样儿做汤菜,一日三餐让我们送到病房,还一再强调要快跑,不然饭菜凉了。她说,郭叔叔这时候最困难,一定要热情尽心,不要让人觉着麻烦,要知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后来,郭叔叔回到了农村老家。不久,两个儿子从农村考了出来,家里盖起了新楼,生活很幸福。郭叔叔也已习惯左手操持农活,偶尔会托熟人带来他种的黑豆、玉米、西瓜。

享受着带有泥土芳香的土特产,心里有一种被人惦记的幸福和满足。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知道了为人要老实,生活上吃点苦、工作上受点累不要紧,因为“吃亏是福” ;我知道了当天的事儿当天做,干事不能拖拖拉拉,因为 “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我知道了在单位干活,不要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因为 “牛不背犁也会老的”;我知道了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因为“老公有还隔只手”;我知道了要趁着年轻多学东西多长本事,因为“艺多不压身”;我知道了要勤俭持家、勤劳肯干,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感谢母亲的名言。让我们从这些朴实的话语里明白: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应该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