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阅读笔记
以色列历史学者赫拉利的通俗历史著作,高中第一次读到时惊为天人。如今细想,又有不同的体会。
书中谈到的农业革命,科技革命,资本的力量等等从内容上讲并无新意,但是表达更通俗,写法更流畅,读来有融会贯通之感。
抛开表达加分,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认知革命。谈到了讲故事的重要性。
二是为帝国正名。帝国在聚合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帝国崩溃之时,被殖民者学会了用殖民者的观念进行回击。例如二战之后各国的独立运动,使用的都会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宪政'等话语。帝国的实体已逝,但观念传播反而更广。
最大的疑惑同样也有两点。
一是各种农作物奴役人类的观点。作者说,狩猎采集时代的人们食物来源更丰富,营养更均衡,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等等。而农业时代种地要辛苦操劳,为未来担心,还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种出来的粮食要上交等等,所以实际上不是人类驯服农作物,而是农作物驯服人类。可是,只要看一看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人们的生活,就会发现狩猎采集时代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美好:活动范围必须广,部落人口不多,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等等缺点。
二是故事和实体的关系。作者谈到认知革命时,认为国家,公司等等没有实体的概念都是故事而已。这里有一种虚幻的感觉:这些故事背后没有实体的支撑吗?作者又说,只有和实体紧密结合的故事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于是这就是一个现有鸡还会先有蛋问题了:到底是先有故事还是先有实体?作者其实没有回答,我也回答不了。
关于这本书的两段题外话也很有趣。
一是作者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拿到不能被开除的终身教职后,才真正开始做一些走出小众学术圈的尝试,本书就是通俗写作的成果。我以小人之心揣摩一下作者的嘚瑟心思:'老子终于捧到铁饭碗了,以后不按照学术圈的规则来玩了,有本事你们这帮老教授来咬我啊!'
二是负责该书中文引进的人说,这本书最开始是在创投圈火的。但在购买后电子阅读的进度上,绝大部分都只读了百分之一不到。也就是说,很多人并不在意书的内容,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社交信号:只要读这本书,你就是我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创投圈中的一员。
其实,阅读的时候,需要在意的是内容,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姿势是否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