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七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路过门口遇到一位戴口罩的小师父,怀里正抱着几件师父们的大褂,像个移动衣挂,着急有事需要脱掉大褂的我凑上前试探着问道,要不也帮我拿一下呗,小师父立马接过衣服,一脸欢快,高兴的说道,原来师父您认识弟子啊。
我瞅了瞅小师父口罩外露出来的眉眼,其实确实不太认识,以前是否见过也毫无印象,为免不知如何回答的尴尬,我只好做出一副自认为最熟悉热情的笑,打着哈哈,立马离开。
事毕,原路返回,和小师父告别,心里感慨不已,小师父的欢喜还有他说的话竟然成了这一天繁杂事物中最能刻画进内心的一件。
有时候自己关注的人,不一定关注自己,有时候关注自己的人,自己恰好未曾关注。
当你正出神于远去的一抹背影,可能你身后正有一双眼睛盯着你的这抹一抹背影出神。
有时候,让一个人发火的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来自对方的态度,尤其是明明沟通了,却旁若无人或置之不理的那份冷漠。心绪是即便大人,也会莫名其妙酷似小孩,在意得到一份来自周围的回应。
所谓的方便都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看似方便快捷的背后,又以另一种不明显的方式为此方便付出代价。
师父讲戒,文中有这样一句:一分之利尚计,不及俗士高远。忽然提起孔子的二大弟子之一,原宪。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卫国草泽中,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
《庄子》中记载: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步行往见原宪。
原宪华冠縰履,杖黎而应门。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 宪不忍为也。”
乃徐步曳杖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文章没有深厚的积累和提前资料收集的准备,就开始动手写堪比挤牙膏管里最后的那点牙膏。
一起排班,寒风凛冽,小师父说,这个冬天抖着抖着就过去了。小师父所谓的抖着抖着,是师父们冻到哆嗦,
当说放下,其实是未曾放下,真正的放下,是连放下都放下了。
存在即是合理,菩萨显慈悲相,必定也显怒目相,有这样的人,即有这样的地狱相。
亲人供养沾亲带故已经出家的比丘,比丘总是知足不多求,有人问其为何,比丘答曰:多求以不爱,不得怀怨憎,是故我不乞,恐生增减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初读这首诗的开头,何止是震撼,生命在眼前谢落,生命消失的模样真正展现于眼前的惊心动魄,那般真实。那种极其微细的逝去和别离,在对一片飞花落叶的感受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年陈子昂登临,燕昭王求士,招揽天下贤人,使燕国得以兴盛而筑的幽州台,遂写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为诗人的他们都遇到了一种无尽的空寂。
多少时候,我们都活成了一副粗糙的模样,看不到万物变迁的模样,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当下的心念。
我们可以录下一段视频,照一张美好的照片,却无法代替一种氛围下,那份六根仿佛被调动的身临其境。
耳塞,围布,坐垫,一本书,一张桌子,安然入座,周围明明有人,窗外那条通往山道的大马路喧嚣依旧,而那些入眼善法的文字,越看,竟越舒服,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想要活动,也不觉时间已过许久。
时光中,正好遇到身心舒泰,正好这样沉下心来安心看书的时间少之又少。都说求无为法,但有时候会被迫陷于忙碌。
小师父们集体合影,和教授六年的政治课老师,在结束最后一堂课的时候。
老师是在家课退休的老师,六十几岁,虽不信佛,但能将从小排斥的政治课讲成这样有趣摄受大众,从世间学校一路走来,学习这么多年,这是首遇。
当摄影师说,就这样吧,收起相机。
师父们散开,老师的身影准备消失,身后的小师父喊,谢谢老师,您教了我们六年。
老师说,也谢谢您们,再见。
他双手合掌,举至鼻尖,像他无数次上课师父们喊起立,向老师念一句佛号,他当时的回应一样。
每每出来,总是有种繁华落尽后的恍然,情绪夹杂的紧张,纠结,一抹欣喜以及无措交织的复杂蜂拥而来。
都是欲界的凡夫,在未见之前可能信誓旦旦的自认为大丈夫之相,当见了,可能瞬间男女有别的差距横亘彼此。
有时候对对方的话会忽然恍惚,神游天外。有时候又忽然忍不住妄想纷飞,偷偷乐一须臾。
踏出门外,清凉的风迎面吹来,这,原来是一种热恼。
那种热恼是数日之后,谢落去的影子仍乍现脑海,不请自来。
要用一生的时间闭关,却在开门的缝隙,被投入尘世的繁华。
……

第十七,我说:

大雨敲响了树的木鱼

天空开启一场诵经

雪用洁白

掩盖了世界的污浊

火车划开那条拉链

拉启了春的序幕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 往 期 链 接 —
写于竹林|闲言碎语 十六
时光映画——2020年12月
(0)

相关推荐

  • 【师父说】一切教育,无非正人心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互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接受过孔子的"批评",唯有提及颜回,孔子总是充满了赞赏. 当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 ...

  • 《在外面》《迟来的道歉》

             <在外面> 有多少人漂泊在外 远离家乡没有回来 离开咱的家乡 好像和那里说了一声拜拜 有多少人思念咱的家 多久没有见过自己的爸妈 孩子在老家 又有多久没见过咱这个爸妈 都 ...

  • 新年相聚小珠家,忆思追往太极路

    年关将近,又是一轮紧张的店事家事,迎来新的一年. 小珠在炮竹声中醒来,一年的疲累已留在旧年.阳光透过玻璃窗,伴着空气中弥漫的炮竹的味道,小珠还闻到希望的气息. 起来吃过早餐,例行向一众长辈亲戚朋友电话 ...

  • 文人六病

    |文人六病 文人,有六病.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病不由人,而在心,雅不在事,而在心.一曰癖:典衣沽酒,破产营书.吟发生歧,呕心出血.神仙烟火,不斤斤鹤子梅妻:泉石膏肓,亦颇颇竹君石丈.病可原也 ...

  • 善待動物尊重生命

    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文明城市,从怜悯弱小生命开始.包括不抛弃病弱非肉食型小动物,不遗弃未成年或身体不圆满的小孩子. 不能一味的譴責流浪貓狗如何的討厭,亂拉糞便,發情的貓夜半撕叫.其實,更應該譴責的是那些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七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佛世时,有俗女来寺,六群比丘示之,此人犯戒,此女随口说偈道:出家已经久,宜应修梵行,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七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有人又一次提起五台山,提起现仍供奉于五台山大显通寺的一张文殊菩萨显灵照片.在照片中,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开始另一个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那一世,佛是颜貌端正,绝无双比,能自识宿命无数劫事,皆悉知见所更善恶罪福受报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开始另一个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如果一个微笑就能省掉一连串的语言,如果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心思,有着酷似钱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假若将自己比做一杯水,将烦恼比做水里的尘垢,生活的奔忙像是被将这杯水不停摇晃,水中的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五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一 从人声鼎沸的楼层逃离,艳羡院子里高蓝的天空,被大风吹过,不留一丝乌云,几只鸟儿正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六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佛说生住灭三相,彷佛放在一个长的时间段,一眼看过去,一切法,生了,住了,灭了.法的刹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七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僧众聚集的殿堂,每每响起声势浩荡的诵经声,都非常感动,即便仅仅是一首短短的炉香赞和心经.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八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一位教授古汉语相关作品的老师,懂得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建筑,音乐,绘画,周易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