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七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佛世时,有俗女来寺,六群比丘示之,此人犯戒,此女随口说偈道:出家已经久,宜应修梵行,童子戏不止,云何受人施。对此偈深有触动。

有的人并不标榜自己信佛,有宗教信仰,但是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气质却无不是静谧安详,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无不符合菩萨精神。

小师父说,睡了一觉起来不想考研了,我睡了一觉,打包立马走人的冲动又被搁置了。想和不想竟在睡一觉中不觉改变了。

他每见小师父,就说,你快要毕业了。

小师父说,哼,别提醒我,我知道。

就像台上的法师总是说,你们也快要站到台上弘法了。

这些有意无意中被提醒的事情,是小师父近期内心一直惦记的事,意味着离开这里,意味着重新学习新道场的规则,意味着要适应新的环境,小师父说最重要的是这个所谓的新的环境,遥远的不知道究竟是在哪里。

师父说,出家人,德为其亮点,如果为僧,连同基本的德行都没有,那还谈什么别的。浩浩荡荡的半天时间传达两会精神,昏昏欲睡中,我就听进去了这样一句话。

诵戒,按部就班,维那唱到那句,“利益报檀那厚德”,静谧的僧团中,合着钟磬声,仅仅一句,像是忽然被唱到了心里。

唯有佛前,受众人供养,消耗的每一份不劳而获,可不就是檀那厚德,而扪心自问,能交换的我的利益又积累了多少?

一个人别人眼里一直被认为的好人,偶尔一件不好的事瞬间会被否定往昔所有的好,成为此人一生的污点,甚至被认为以前的好都是另有所图或虚假的成分。一个十恶不赦做惯了坏事的人,偶尔为一件好事,人们总是会另眼相看,认为此人并不坏。就像一张白纸,偶尔有一个墨点十分醒目,一张被墨侵染了的白纸,偶尔露出一角未被侵染的地方也十分醒目。

将日子平平淡淡重复,在重复中能安之若素,又有是日已过的危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认为一样东西能吸引自己,从中能找到乐趣,只是没有发现比其更好的代替而已,一旦找到了,那些所谓对此乐趣的欲罢不能或乐此不疲,都会被置换。有人问,历经过禅味的人,其舒泰是世间乐所不能及,看过天女的人,见世间最美的女子也成了母猴,享受过天人的快乐,欲界谁还想来。正如老师父说为什么屏幕上的那些影子明明虚幻,却那么多人被吸引,寺庙安静惯了便再也适应不了世间的嘈杂。

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带着笑客客气气,一种是冷漠的互不认识,前一种不熟,后一种熟。

师父说,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弘扬戒律,弱弱的说了一句,这里很难行持起来。师父叹了一口气。

小师父问我,你喜欢什么样的道场,我说人太少,围着灶台过日子的不喜欢,这和在家过日子有何区别。人太多只剩下排不完的队,集不完的僧,住不完的集体宿舍磨合不了的各种繁杂人事不喜欢。

小师父瞪眼,竟对我无话可说,我也为自己无话可说。

人一生当中,别的不一定,但死是一定的,但世人都不喜欢提及。

我们一路走来,眼花缭乱,被各种吸引,放不下的那些喜欢的人事,但最后仍然是我们自己独自挂掉。

你所有的自律和坚持都将是收获路上的必经。

那些被我们讨厌的东西,只是还没有被彻底习惯而已。

识知佛法的甚甚微妙,才能知其真实。念不断,则慧愈明,定不断,则心常一,持不断,则忆识强,辩不断,则化无碍,备此四门,则万行自在。

佛世时,佛知自己化缘已尽,将入涅槃,佛告诉阿难,以佛的威德力,在世间住世可长达一劫。阿难为魔所扰,不知佛说何意。

后佛涅槃,迦叶尊者为此责备阿难,为何不请佛住世。

当年wh大革命,对佛教冲击前所未有,三宝受到致命的影响。其影响波及的每一位僧人都早所难免。

当年海公上师正在五台山,一日海公上师问侍者说,你说我走还是不走。

侍者说,走吧。

侍者转身,但见海公上师盘腿坐化。

侍者后悔不迭,自当是上师说要暂时离开五台山,避难红卫兵,没想到师父问的走不走,竟是以如此生死自在的功夫说走就走的离开这个世间。

上师当年一问,假若侍者说,不走,就像是请大德住世一般。

师父说,自己如今已经形成习惯,拜访见到每一位大德,临走都会说一句,请大德住世,师父说怕一不留神,这些大德都纷纷离我们而去。

师父说,大德若长久住世,是世人的福报。大德是一个人一生,短则几十年的修行,如同一棵大树,人人可在树下乘其福荫。一个人的品德,修为,磁场真的能影响一个地方。

躺卧在床,隔着一棵芒果树距离的另一栋楼,铃声响起,称念佛陀圣号和开经偈的声音,通过一间又一间的教室此起彼伏的传来,数百号人同时。有开会的笑声,有集体念诵,有老师讲课的抑扬顿挫,也有课间休息的瞬间沸腾。

芒果树上的鸟在啁啾,芒果树的芒果摇晃在窗外,四周的一切也并没有因为我的不适而陪我安静。

六年来,第一次在课堂请假,第一次跳出这样一个氛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忽然想,假若一个人要去世,耳根的作用最后谢落,这个世界的声响一样又一样的传来。当明明知道正在离开这个世界,是否也会是这样的感觉,四周的一切都没有变,四周的人事依旧,却没有一样陪同自己感同身受般认真和这个世界作别,世界的喧嚣和热闹也依旧,却没有一样再是属于自己了,尽管他们从来都不属于。

小说中注重环境渲染,意在衬托,而真正的现实却经不起渲染,不是秋风衬托着悲凉,也不是离别衬托着茶凉,而是恰恰相反。

在一种氛围中待久了,需要偶尔跳出来,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将现实理一理,放不下的更明朗了,需要珍惜的更时不我待了,看不开的也不过如此了,忧喜都是内心的影子稍纵即逝了,连前一刻都是刹那过眼云烟了。

明明写论文的我,一不小心,就写上了与论文无关的文字,世界上怎么能有论文这种不一定有人喜欢读,却枯燥无味的东西。

……


第二十六,我说:

从小就想着出走
走了这么多年
仍没走出
内心
暮鼓晨钟
诵经祈福
光风霁月
袈裟披体
要经历多少事
才可以佯装看破
云淡风轻的说
阿弥陀佛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 往 期 链 接 —
时光映画——2021年2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