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格式教案

学  科语 文课  题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过程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1979年的春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年春天,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的青年诗人舒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多媒体展示)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识记舒婷的有关作品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感受改革开放带给人物的喜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是透彻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也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和内心情感的必要条件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教师范读(配乐)②学生自由诵读。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④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3.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讨论后总结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听老师范读,把握节奏和重音自由朗读谈谈阅读感受: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概括各诗节大意找出诗中的意象讨论总结:1.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2.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 所抒之情密切吻合。合作探究分析作者感情变化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的内容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辨析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四.欣赏品味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象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讨论归纳: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辨析“我”与祖国的关系,明确:“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细细品味,归纳: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也是祖国的象征。分析象征和比喻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归纳透过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通过讨论研习,能够把握本诗的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旨。落实节奏美教学,学习如何通过节奏来表现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