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学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

传统中医学认识的人体结构与功能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组成。人体的各种功能,传统中医称神,也由它们分担。以明朝晚期(1569年)比利时主教加内罗(D.Melchior Carneiro)在澳门设立医院作为生物医学引进中国的标志,查到之前存世的《黄帝内经》《难经》《脉书》《备急千金要方》《存真图》《十四经发挥》《格致余论》《针灸聚英》《医学入门》《濒湖脉学》等记载中医解剖知识的著作,借以梳理传统中医的解剖知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权威性地描述了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借以梳理传统中医关于人体功能的认识。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结构表2-1  传统中医学与生物医学具有相似毗邻关系的内脏脏腑传统中医学生物医学脾①“脾与胃以膜相连”《内经》;②“脾居中脘一寸二分,上去心三寸六分,下去肾三寸六分”《医学入门》;③“脾则有在心之左”《存真图》①脾脏与胃之间有胃脾韧带;②脾脏位于左上腹,心脏下方,左肾上方;③脾脏位于心脏的左下方肺①“肺系喉管”《医学入门》;②“肺在膈上”《难经》;③“肺之下,则有心、肝、胆、脾”《存真图》①肺脏上连气管;②肺脏居横膈之上;③心脏、肝脏、胆、脾脏都位于肺脏之下肾①“肾……当胃下两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十四经发挥》,“腰者肾之府”《内经》;②“肾则有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存真图》①肾脏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第11胸椎至第3腰椎间,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②右肾前上部与肝脏相邻,左肾左上方与脾脏相邻肝①“肝……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着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②“胆在肝之短叶间”《难经》①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右叶后部邻接右肾,左叶下面与胃前壁相邻;②胆囊位于肝脏右叶之下心“心……居肺下膈上,附着於脊之第五椎”《十四经发挥》;“有血肉之心,居肺下肝上是也”《医学入门》心脏左上方邻左肺叶,下方邻横膈,右下方邻肝脏,后方平第5~8胸椎胃、小肠、大肠①“胃在膈膜下”《针灸聚英》;②“胃……上透咽门食管”《医学入门》;③“胃之下有小肠,小肠下有大肠”《存真图》;④“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难经》①胃在横膈之下;②胃上连咽和食管;③胃下连小肠,小肠下连大肠;④小肠与大肠的交汇点称回盲口,大肠终于肛门胆“胆在肝之短叶间”《难经》胆囊位于肝脏右叶下的胆囊窝内膀胱“膀胱居肾下之前,大肠之侧”《十四经发挥》膀胱在两肾脏的前下方,直肠之前脑、髓“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医学入门》脑位于头部颅腔。脊髓位于椎管,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位于第一腰椎下缘表2-2  传统中医学与生物医学具有相似形态结构的内脏脏腑传统中医学生物医学脾①“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难经》;②“脾扁似马蹄”《医学入门》①脾脏宽6cm~8cm,长10cm~12cm,宽长比约为3:5;②脾脏形似长扁椭圆形肺①“肺形似人肩”《医学入门》;②“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①肺脏近似圆锥形;②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肾①“肾……重一斤一两,状如石卵,色黄紫”《十四经发挥》;②“肾有两枚……重各九两……裹以脂膜,里白外紫如江豆兮,相合若环”《医学入门》①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②肾脏左、右各一,纤维囊外周包裹有黄色脂肪层。肾皮质为红褐色,肾髓质为淡红色;外缘隆凸,内缘中部凹陷肝“肝独有两叶”《难经》;“肝重二斤四两”《难经》肝脏有左右两叶心①“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难经》;②“心形如未敷莲花”《十四经发挥》①心脏有主动脉孔、肺动脉孔、肺静脉孔、上腔静脉孔、下腔静脉孔、左房室孔、右房室孔。连结房室瓣与乳突肌有三支较大的羽状腱索;②心脏形似倒置且前后略扁的圆锥体胃、小肠、大肠“胃重二斤二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难经》胃呈钩型。小肠长约5m~7m,迂曲盘旋于腹腔的中下部。大肠长约1.5m,起于右下腹,上行至肝脏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再转向左后上方,至左上腹,在脾脏下转折下行至左下腹,转入盆腔胆“胆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难经》;“胆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玄,其形如悬瓠,其神为龟蛇,无出入窍”《医学入门》胆囊呈青绿色,梨形,除了胆囊管没有其它开口膀胱“膀胱者……重九两二铢,左回叠积,上下纵,广九寸……两边等”《备急千金要方》膀胱正面观纵径大于横径,左右对称子宫“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格致余论》子宫呈倒置的梨形,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为子宫颈,上端宽而圆凸为子宫底。输卵管位于左右两侧从表2-1、表2-2容易看出,中医解剖知识关于脾、肺、肾、肝、心、胃、小肠、大肠、胆、膀胱、脑、髓、子宫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的描述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同名组织器官是基本一致的。

六脏和六腑的结构表2-3  《灵枢·经脉》描述的十二正经络属脏腑的毗邻关系十二正经体内循行六脏六腑的毗邻关系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胃位于横膈之下;胃居大肠之上;肺位于横膈之上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肺位于横膈之上;大肠位于横膈之下胃足阳明之脉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胃、脾位于横膈之下;胃位于腹部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胃位于腹中,横膈之下;心位于横膈之上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小肠位于横膈之下;心位于横膈之上,肺之下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心位于横膈之上;胃、小肠位于横膈之下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肾、膀胱位于腰中、脊骨附近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膀胱位于脊骨附近;肾位于肝、横膈之下;肝与横膈毗邻;肺位于横膈之上;心、肺毗邻,位于胸中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心包络位于胸中,横膈之上;三焦位于横膈之下三焦手少阳之脉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心包络位于胸中,横膈之上;三焦位于横膈之下胆足少阳之脉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肝、胆位于横膈之下肝足厥阴之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胃、肝、胆位于腹部,横膈之下;肺位于肝、横膈之上显然,在十二正经络属的六脏六腑中,肺、心、心包络位于横膈之上的胸中,脾、肝、胃、小肠、大肠、胆、三焦(可能是肠系膜、大网膜、小网膜,尚无定论)位于横膈之下的腹中,肾、膀胱位于腰脊附近,与现代人体解剖学同名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基本一致。故传统中医学关于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可见,在生物医学引进中国之前,中医就有与现代解剖学类似的解剖知识。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功能1.五脏(六脏)的功能 详见表2-4。表2-4 五脏的功能五脏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喜燥恶湿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华盖、娇藏、宣降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气主蛰守位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肝主疏泄,主藏血刚藏、升发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心主血脉,藏神阳藏、主通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心包络又称心包,为心指宫墙,能“代君受邪”,如热入心包可出现神昏谵语。2.六腑的功能 胆主决断并贮藏和排泄胆汁。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通降,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液和泌别清浊。大肠主津和传化糟粕。膀胱主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3.奇恒之腑的功能 脑主宰生命、精神和感觉运动。子宫主持月经并孕育胎儿。

脏腑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系要建立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直接关系,组织器官的内容物应是重要证据。如《难经》“胃……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描述了胃中盛有的水谷及其容量,应是胃参与水谷运化的解剖学依据。《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应是胆囊存储胆汁的依据。故依据内容物,可以推断胃、小肠、大肠、胆、膀胱、子宫的固定结构与其功能直接对应,且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完全一致,详见表2-5。但脾、肺、肾、肝、心、脑、髓的功能却不能从中医解剖知识推知。表2-5  传统中医学与生物医学具有相似内容物的内脏脏腑传统中医学生物医学胃、小肠、大肠“胃……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难经》胃接受经口腔、食管而来的食物,初步消化成食糜。小肠接受胃中的食糜,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并将食物残渣推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将食物残渣变成粪便胆“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素问·痿论》,“胆病者,善太息,口苦”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囊存储胆汁。胃炎、食管炎等致胆汁反流,常出现口苦膀胱“膀胱……盛溺九升九合”《难经》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子宫“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格致余论》子宫为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

五体的结构与功能古代文献几乎没对五体的形态结构做出描述,但从五体与脏腑的关系、功能特性、内容物和功能异常时的症状表现看,肉(肉为墙)、皮(皮肤坚而毛发长)、骨(骨为干)、筋(筋为刚)、脉(脉为营)五体的结构和功能分别与生物医学的骨骼肌(运动、缓冲保护)、皮肤及黏膜(防御)、骨(支撑保护)、躯体神经系统(支配躯体运动)、脉管系统(循环)基本一致。详见表2-6。表2-6  传统中医学与生物医学关于五体的描述五体传统中医学生物医学肉①肉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营养。“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痿论》、“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灵枢·本藏》;②肉有缓冲外力的保护作用。“肉为墙”《灵枢·经脉》;③肉功能异常的症状表现。“脾气虚则四支不用”《灵枢·本神》①骨骼肌的供能性物质来自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骨骼肌能产生肌力和肌紧张,维持人体的姿势和运动;②骨骼肌为软性组织,能缓冲外力,起保护作用;③消化系统不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则四肢骨骼肌无力皮①肺外合皮毛。“肺生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②皮防止外邪入侵。“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灵枢· 百病始生》、“肺主皮毛,故洒淅寒热”《难经本义》①皮肤、黏膜位居体表,呼吸道黏膜是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常见途径;②皮肤、黏膜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可出现怕冷、发热等症状骨①骨具有支撑功能。“骨为干”《灵枢·经脉》、“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痿论》;②骨中有髓。“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①骨是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定形功能。骨是骨骼肌机械运动的支点;②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筋①筋的特性。“筋有刚柔,刚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维”《类经·十二经筋结支别》、“筋,肉之力也”《说文》;②筋的症状表现。“搏于筋,则为筋挛”《灵枢·刺节真邪》、“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素问·生气通天论》①躯体神经能产生和传导躯体运动信号支配骨骼肌的运动;②运动信号的产生或传导异常容易表现为抽搐、强直、软瘫等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异常脉①心与血脉的关系。“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②脉中有血。“壅遏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①脉管系统能推动血液运行全身;②脉管系统是血液、淋巴循环的通道

官窍的结构与功能从古代文献关于官窍的形态、位置和功能描述看,口(纳谷)、鼻(息)、耳(闻)、目(视)、舌(语)、前阴(生子排尿)、后阴(排便)分别与生物医学的口(饮食)、鼻(呼吸)、耳(听)、目(视)、舌(言)、外生殖器(生殖)和尿道(排尿)、肛门(排便)基本一致,详见表2-7。表2-7  传统中医学与生物医学关于官窍的描述官窍传统中医学生物医学口“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难经》、“口以开阖为用”,“口者脾之窍,心之外户也。难经七冲门,谓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以其开阖运动,声音从口出,饮食从口入,四通五达,为脏腑之冲要也”《望诊遵经》“口者,脾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口是饮食物进入体内的门户,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也是发音的器官鼻“明堂者,鼻也”《灵枢·五色》,按部位不同,明堂有山根、鼻尖、鼻梁、鼻翼、鼻孔之分,“鼻中出气之孔谓之鼻也,鼻形谓之鼽也”《黄帝内经太素》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能帮助发音并有嗅觉功能耳“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医林改错》、“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耳郭上各一”《素问·气府论》、“蔽者,耳门也”,别称耳屏《灵枢·五色》、“两耳坠上浮肿如核”又称耳垂《重楼玉钥》、“然耳聋之证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其不可治者,耳膜破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耳郭主要有收集声波作用;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耵聍腺分泌黏稠液体能湿润耳部皮肤鼓膜的作用是接受空气的振动(即声波的刺激)目“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则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乃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瞳神,此水轮也”《审视瑶函》、“若夫瞳人处暗则大,处明则小者,是隔帘舒缩之常,非疾病之变也”《望诊遵经》为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眼球能将光波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至大脑皮质而产生视觉。眼副器位于眼球周围,对眼球起支撑、保护和运动的作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眶筋膜和眶脂体及眼的血管神经舌“舌常有刺也,无刺者”,“舌以舒卷为用”《望诊遵经》“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辨舌指南》舌位于口腔底,是口腔内司味觉、助发音、助消化(吞咽、搅拌饮食物)的重要器官前阴男性:“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素问·厥论》、“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精液之道也”《灵枢·刺节真邪》女性:“玉门、四边,主持关元,禁闭子精”《妇人大全良方》“五脏六腑津气流行阴道”“产后阴道肿痛候”《诸病源候论》前阴是指男女的外生殖器及尿道。男性尿道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仅有排尿功能阴道是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的肌性管道,富有伸展性,是两性交媾的器官,也是导入精液、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后阴“食饮至此,精华已去,止存形质之糟粕,故曰魄门也”《庄子·天道》、“肛门者,主大行道”《千金方》、“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素问·五藏别论》肛管被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控制排便的作用

经络的结构与功能十二正经的循行见《灵枢·经脉》。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五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号的通路,具有这种功能的人体结构只有神经系统和脉管系统。因为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其中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只有借助脉管系统才能发挥调节作用;②神经系统与皮肤的表皮同源于外胚层,体表分布着大量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不同区域的体表通过神经系统和脉管系统与脏腑建立特异性关系是可能的。

精气血津液的结构与功能传统中医学认为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分布、相关脏腑、功能和分类详见表2-9,与处于流动状态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一致。表2-9  精、气、血、津液的来源、性状、分布、相关脏腑、功能和分类来源性状分布相关脏腑功能分类精禀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液态、有形、主静脏腑、主要在肾肾、脾胃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气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无形、主动脏腑、经络、五体、官窍肾、脾胃、肺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固摄、中介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血水谷之精、肾精红色、液态脉中心、肺、肝、脾濡养和化神津液水谷之精液态脏腑、五体、官窍脾、肺、肾、肝、三焦、小肠、大肠滋润濡养、充养血脉津、液作者:张启明。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任何转载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欢迎读者到文末留言参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