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六)
3、建国初期对中医发展的各种举措
(1)努力发掘民间秘方、单方、验方,加以提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人民政府医药主管部门把发掘中医民间秘方、单方、验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让这些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服务。
就以季德胜蛇药为例。在旧社会,季德胜是一个“蛇花子”。他出生于南通城外的一所破庙,他的大半辈子是带着家人寄宿在破庙里的。他家世代靠卖蛇药为生。他卖蛇药的方式就是在城镇的街头摆地摊、拉埸子,风里来,雨里去。他售卖蛇药的方法就是:当着众多观看者的面,让一条毒蛇啮咬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等自己身体发生中毒症状后,再用自己的蛇药治愈自己,以取信于观者。用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己和家人“叫花子”式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整顿民间医疗秩序,下令禁止江湖游医以及街头摆摊卖药者,使季德胜一时失去了生计。但地方政府医药部门早已开展了对民间医药情况的广泛调查,了解到季德胜的蛇药在当地甚有口碑,确有治蛇伤的疗效。逐由地方医药局主要领导亲自出马,找季德胜交朋友,从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入手,到吸收其进入新成立的蛇医诊所当医生,让叫花子穿上了白大褂。又通过千方百计解除其思想顾虑,终于感动了季德胜,主动向国家交出了他的蛇药秘方。当然,国家随后也给了季德胜很大的荣誉和较高的生活待遇。
当时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
在搜集到民间秘方、单方、验方以后,人民政府还会将其交给有关专业人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治病的原理,去除其中无效的或不适当的成分,增加其有效的成分,使其药效进一步提高。
六十年代,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发表以后,随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和赤脚医生的出现,各地人民政府医药主管部门纷纷将发掘和经整理的各种中医民间验方汇编成册,大量出版。以助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2)中医进医院
前面讲过,在旧中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出于对中医的歧视,旧政府不允许中医办医院。所以,旧中国留下来的中医,基本处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私人开业的个体诊所;二是较大药铺设置的坐堂郎中;三是串村走户的游方郎中。其中,游方郎中由于没有固定的开业场所,居无定所,其中良莠不齐,不乏有一部分靠行骗诈人钱财、误人病情之徒。
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政府为整顿医疗领域秩序,明令禁止游医和街头通过摆摊、卖艺等方式出售药品者。
1954年下半年,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各大医院,开始吸收中医参加工作,并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公费医疗也明确规定中医看病吃药准予报销。
五十年代中期,结合当时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将分散的个体中医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在有条件的地方,仿照现代医院制度,成立中医医院;在中医从业人员人数较少难以成立中医医院的地方,则在新成立的国营医院中专门设立中医科。
据1958年统计,当时全国已建立了300多家中医医院。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吸收中医参加领导工作并设置中医管理机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的政治地位。
(3)设立中医研究机构
1954年6月,毛主席在一个文件上做出批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
1955年12月19日,由国务院卫生部直接领导的“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为研究院题词:“发展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下设附属医院、内科研究所、外科研究所、针灸研究所、针刺疗法研究所、中药研究所、医史研究室、编审室和中医研究班。
该机构原系卫生部直属“中医研究院”,1971年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2月举行五十周年院庆时,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截至2016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下设17个科研单位(包括14个研究所),6家医疗机构,3家教育单位,2家分院,5家学术、出版单位,3家挂靠单位;有职工58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19人;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及1个独立设置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以中医药科学研究作为中心任务。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终生研究员。她的她的团队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创口办了许多专门的中医研究机构。
(4)创办中医院校
前面已经说过,国民党统治时期民间创办的三大中医院校都没有维持到解放。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连一所中医院校都没有了。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新中国开始创办一批中医院校。
1956年,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设立四所中医学院,1962年,全国中医学院增加到19所,1978年增加到22所。
此外,各地还创办了大量中专级别的中医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中级中医人才。
(5)整理出版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和中医古籍
1958年卫生部发出《关于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紧急通知》以后,二十多年来,各地采取了许多措施,整理出版了一批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
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贯彻中西医结合方针
在如何发展医药学的问题上,毛泽东倡导的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西医和中医,各有其长处和优势,也各有其短处和弱点,所以,毛泽东的方针是让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结合起来,各自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医学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在一个题词中所说:“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1954年,毛泽东强调:“要大力号召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学遗产”。
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指出:“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并说:“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套用外国的东西。”他还说,历史上中医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从不拒绝接受外来的好东西,比如中药胖大海,实际上是进口货,但中医拿过来了,现在谁能说它不是中药呢?中医得到发展,是由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确实有许多东西人们至今尚无法解开其中之谜,例如,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人们至今尚无法从人体解剖上找到实证,用今天的西医理论,人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一个人的手掌的虎口(合谷穴)上剌入银针,可以治疗他的面瘫,在一个人的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剌入银针,可以治疗他的腹泻,等等。这些问题都曾在毛泽东时代被广泛讨论过,而当时的主流意见是,这些经络和穴位是经过无数中医医生世世代代的医疗实践证明是确实存在的,虽然我们至今尚无法真正解开其中之谜,这只能说明我们今天的科学水平尚不足以解开人体的全部奥秘,而不能以轻率的态度将中国数千年中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中医经验和理论加以随意否定。
1954年,毛泽东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要抽调100名至200名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毕业生交给有名的中医,去学他们的临床经验,而学习就应当抱着虚心的态度。西医学习中医是光荣的,因为经过学习、教育、提高,就可以把中西医界限取消,成为中国真正统一的医学,以贡献于世界。
1955年12月,在中医研究院成立的同时,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学,从全国调来76名有经验的西医,脱产两年半学习中医。从1955年底到1956年初,卫生部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举办了6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从全国范围内抽调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及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西医参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两年半。参加学习的共有300多人。
1958年10月11日,卫生部党组向中央写了《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毛泽东作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著名批示。在这一批示中,毛泽东还指出:“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人至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毛泽东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了西医学习中医的积极性。据1960年全国西学中经验交流会时统计的资料,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有37个,学员2300余人,在职学习中医的有36000余人。高、中级医药院校,也大多开设了中医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西学中人员。其中,大多数成为以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为今天中医药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前三十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1、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解决了多代无性繁殖后代退化问题,使天麻这种名贵中材的供应有了根本改观。
2、针剌麻醉。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针剌止痛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针剌穴位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新的麻醉方式。
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使三分之二以上病人避免了手术痛苦。总治愈率达到92.7%。
4、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采用外用中药为主,结合内服中药和西医治疗方法,使大量感染性开放和久治不愈的骨折患者保存了肢体,恢复了功能。
5、抗疟新药——青蒿素。从传统中药青蒿(黄花蒿)的提取物中分离出抗疟有效单体,是一种与已有抗疟药完全不同的新结构类型。对治疗各种恶性疟疾具有显著效果,为人类医疗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2015年,当年研发此药的领头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6、新药氢漠酸山莨菪碱。从唐古特山莨菪植物总碱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生物碱。用于治疗中毒性痢疾和暴发性流脑,疗效高于传统西药阿托品,而副作用又显著低于阿托品。1966年实现人工合成,合成品与天然品的药理活性基本一致。
7、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药靛玉红。发现中成药当归芦荟丸中发现对治疗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疗效,经拆方筛选,确定其中青黛为主药,从中分离出有效成分靛玉红,通过系统的药理、毒理实验过渡到临床,经3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有效率为87%,与国内外传统治疗该病的马利兰相比,缩脾效果好,对骨髓抑制少。
在我国五十年代掀起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中,在控制或消灭如吸血虫病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中,在六十年代贯彻毛主席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发展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我国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针均起了很大的作用。2020年我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同样贯彻了中西医结合方针,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