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真谛,是“义”!

中国什么庙最多?关帝庙。

文:中外管理创始人 杨沛霆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的《两代心语:管理预知30年》(文末可预订)
《人生谈义》,这是世界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他94岁时系统介绍自己经营思想的一本好书。它好在哪里?好在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强调先“义”后“情”,强调理性。
当前,我们在前进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麻烦,每家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经”。我认真想过,这些难处绝大部分不在于事情本身难办,而是人为因素在起作用,甚至不少问题出自私心,给企业领导带来许多烦恼。
辞典上说,“义”就是“正义”,正义事业就是属于公益的事业,即对共同事业有好处的事情。古今中外志士仁人,都在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杨家将》一剧,当包拯走上断头台,催人泪下,是以义感人。
多年前,我和日本企业家宇佐美先生谈话时提到,中国人和日本人对有些问题的思维方法存在差异。中国人办事,如果是一种大家都还没办过的事,一般较容易获得批准,正因如此,有的人好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等到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就卡得严了。这种先松后紧、时松时紧现象的后果,使不少人都想坐“头班车”。而日本人开展新事业,因为无章可循,尤其慎重,等有了经验、制度、办法,就简便多了。“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哪个好?我想大家会有个结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一开始怎么都好,似乎很讲义气,主要是因为没有利害冲突,但当事情办好了有利可图时,“争斗劲儿”就来了。“窝里斗”本事大,“外向功能”差,是这些人的一大特色。最近听到一些企业出的事,令我深有感触。“打天下”时能讲点“义”,到“坐天下”时就不顾“义”了。日本人在合作之初,认真谨慎,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惜破裂,但这种初始的认真给后来换来了持久的稳定与和平。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先小人后君子”。总之,讲“义”,也要讲究“义”的规律、学问和方法。
松下谈“义”,揭示了一个企业管理最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文化”。而“文化”是由知识、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要素组成的。其核心是价值观,即人对事物价值的评断和追求,也就是价值取向。作为企业,在一个统一的合理目标追求的指导下行动,从而获得最大效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有了这个价值观,就能推动职工学科学、学文化、学管理。正确价值观本身就是演化中的道德观与法制观的基础。抓住价值观教育就牵到企业管理的“牛鼻子”了。
“松下谈义”的重点内容是谈“人心”。关于人心,他强调要有正确的幸福观、名利观。没有这两个正确观,就过不了“鬼门关”。人总是追求幸福的,但它靠感受去体现,而不是你享受的多于别人就比别人更幸福。事实上,挥金如土的人并不一定快乐。松下比喻:每天一次给狮子喂肉吃,他就会对你有好感而驯服于你。而人不同,不管你喂他多少次“肉”,只要有一次仅仅是给的方法不对,他就会翻脸,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难对付的了。人心是微妙复杂的,这种由复杂人心组成的社会就更复杂。怎么处世?关键是个“义”字,有了“义”就有了光明,就进了“天堂”,反之则会进“地狱”。
松下总是用“素直”两字来描写那种好心人。他能说真话、办实事、懂得尊重别人,对一切宽容大度、虚心好学。如果人人都有这种心境,一切事情都好办,整个企业就会呈现和谐、明快的气氛;否则,就会阴云密布,令人窒息。这就要求每个员工始终有一个与企业、事业“共存共荣”的原则,使自己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素直之心”。
以上是“松下谈义”的基本思想,它点到了企业管理的要害,又说到了做人的实处;它不讲大道理,但十分深刻感人,因为松下是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教化他的员工的。
中国什么庙最多?关帝庙最多。这就是中国人的追求心态,热望一个“义”字。意味深长!
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你的每个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