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奶你一次!
股价一跌,各种负面消息就来了。
比如中国平安。
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关注的焦点从股价上挪开,回归到企业本身。
平安六到七成的利润,来源于寿险。
而寿险目前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新业务价值增速。
切个图,给大家普及点基本常识——
这张图能给我们传达出哪些信息呢?
第一,2020年平安寿险的新业价值同比大跌了34.7%,但寿险的内含价值却上升了8.9%。
看明白了吗?
新业务价值增速下降,但内含价值却上升了。
能搞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我举个例子:小明的体重,2019年增长了20斤,2020年增长了10斤,2020年的增长量与2019年相比大跌了50%,但2020年之后,小明的体重还是比2019年增长了10斤。
新业务价值就相当于小明每年体重增长量,内含价值就相当于小明的总体重。
新业务价值增长同比下降,并不代表内含价值下降——只是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
那些吐槽平安新业务价值的人,有一半是没搞清上述道理的。
第二,2020年平安寿险用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同比下降了7.2%,新业务价值率下降到33%,比2019年整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什么意思?
平安寿险2020年的新业务价值之所以会同比大跌34.7%,主要是因为这一年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下降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就一个:瘟疫。
2020年上半年因为瘟疫的冲击,寿险业务员线下展业大受影响。
下半年为了冲规模,平安就多卖了些低价值率的产品。
全年下来,新业务保费下降并不多,但整体价值率却下降严重。
问题是:2021年这种状况还会出现吗?
答案显然是:不会。
所以我非常有信心地说,今年平安的新业务价值一定会实现同比正增长!
是10%、20%,还是30%、40%,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哪怕是同比正增长10%,内含价值同比正增长也会被同步放大很多。
这就是确定性!
第三,哪怕是业绩下降的2020年,平安寿险的营运ROE也高达35%——你扒拉扒拉整个A股,有几家这样优秀的公司?
昨天有人告诉我:平安股价老是这样跌,说明今年一季度财报肯定很差。
其背后逻辑是:散户消息闭塞,机构消息灵通。
我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告诉你:很多时候,机构就是个屁!
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这是平安2020年寿险代理人的相关数据。
您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
第一,2020年平安的寿险代理人,生存状况真惨。
无论是代理人活动率,还是代理人平均月收入,都下降不少。
但我要提醒你,这些代理人,大概只干了大半年的活。
小半年被困在家里无法展业。
这一点,还是那话:今年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二,2020年这么困难,平安依然在坚定不移地进行寿险改革——平安寿险改革的方向就两个,一是渠道,二是产品。
所谓渠道,就是指代理人队伍,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2020年平安寿险代理人数在2019年基础上,继续下降12.3%。
这个数据的下降,是平安主动进行的。
也就是说,2020年的疫情困难,并没有动摇平安坚定寿险改革的初心。
我认为这是好事。
你怎么认为的我就不知道了。
第三,结合平安股东大会上释放的信息——陈心颖说,平安就是要打造百万人规模的高质量代表人队伍——目前代理人数恰巧就下降到100万人左右。
这可能是一个见底的信号。
友邦曾经进行过类似的寿险改革。
我去年曾经给大家专门分析过,最后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代理人队伍的见底回升,是寿险改革转折点的标志之一。
未来一段时间平安的代理人队伍极大可能会暂先稳定在目前规模上——同时,不断地用高质量人才替换掉低质量人才——最终再逐渐上升。
这一点,有预判的味道——但是,它是有逻辑的推断,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断。
我们可以继续关注这个数据的变化。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平安目前的PEV值约近于1。
考虑进2021年的增长,已经小于1。
历史上看,当下就是平安的底部区域。
PEV中的“P”是指股价,“EV”是指内含价值。
用PEV给保险公司估值,只是一种参考。
因为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只是现有业务的未来价值的折现——如上所言,只要公司还在开展新业务,“新业务价值”就会不断滚入和增厚“内含价值”。
也就是说用PEV为保险公司估值,是一种静态思维,并没有考虑进未来业务开展的那部分价值。
对一个前景广阔、经营优秀、富含开拓精神的保险公司而言,用1倍的PEV来为企业估值和定位,那就是典型的静态思维。
而且明显低估了企业的未来价值。
结论:现价下的中国平安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应该越跌越买。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