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痹汤,宣痹止痛!痛风,类风湿均可治
杨勇50岁,左内踝关节红肿热痛3日。
3日前杨勇因工作劳累,饮酒过量,左内踝关节于当晚出现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着地行走时疼痛加剧,坐卧则疼痛稍减。伴心烦口渴,溲黄便结。
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湿热瘀阻。
治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宣痹汤加减。
张丽42岁,反复双手关节肿痛,加重1周,活动功能受限。
手不能握,得凉则痛减,伴口渴却不想喝水,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湿郁热壅,痹阻经络。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方用宣痹汤加减。
宣痹汤,为治湿热痹证良方。
中医之痹证,“痹”有闭阻不通之义,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
经络包括了经脉和络脉,就如地球的经度与纬度,不仅运行气血,还连接着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若经络受阻,气血不能畅行,易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均属中医“痹证”范畴。
痹症的表现那么多,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将罪魁祸首风寒湿热全部抓来认罪,这样就成一团乱麻理不清了。
《金匮要略》单独将经络受了湿热拎出来,提出“经热则痹”的观点。
当热毒流注关节,或体内有郁结的邪热,又外感风寒湿邪,在经络处发生交战,致成热痹。引起关节或肌肉灼热、肿胀、疼痛、重着,皮肤发红,或见硬结、红斑。可伴发热、口渴不想喝水、烦闷不安、周身沉重、小便黄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跳动频繁。
清代名医吴鞠通从风湿热的病因人手,发挥《金匮要略》的观点,创制了宣痹汤,主治湿热引起的痹证。以骨节烦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色灰滞,面目痿黄为辨证要点。
组成:
防己、薏苡、杏仁、滑石各15克,连翘、山栀、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赤小豆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非药肆中之赤小豆,药肆中之赤小豆乃广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黄,不入药者也)各9克。
本方以清热通络,辛苦通阳,宣痹止痛而治。
1
既为经络湿热,用药上便需循经入络。故以防己、薏苡仁急去经络之湿热。
防己自古以来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两大类,一般习惯所称的汉防己实际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木防己则为马兜铃科的广防己和汉中防己,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现代中医应用防己的经验是:汉防己偏于利湿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用于祛风湿以止痛。
本方之用,正是非马兜铃科的汉防己,性味苦寒,入经络而祛经络之湿、通痹止痛。
关于薏苡仁,以祛湿闻名四海,但其性味甘淡凉,不去寒湿而祛湿热,故平素单用,寒湿之人不适合。
对内能利肺胃肠,止咳消水肿,止泄泻等,对外可除筋骨邪气,治筋脉拘急挛缩,屈伸不利。
二味共同为本方所去经络湿热把好舵。
2
鉴于阳气不到即是病,而本方之湿热,又不能以温阳而治,故以“通阳”行宣发痹病而止痛之功。
所谓通阳,关键点在通,就像凿壁借光,不能直接拉个电灯来照亮,否则便成了助热,那病便不用治了。
所以用药上,要将上中下三焦视为墙壁,一点一点打通它,获得光源。
第一,肺为水之上源,上源闭塞,则下流不行,故宣降肺气可祛湿。
杏仁苦温,开肺气之先,发散风寒,下气除喘。可降肺金之气,清肃润肺。与防己薏仁之用量一样,担责重大。
薏仁,滑石、山桅子、连翘均能去肺火,尤以滑石质重,使肺气降而下通膀胱。担责重大,故滑石也与防己薏仁杏仁用量一样。
五味共助防己通调水道,令水湿下行。
第二,脾胃为水之中源。湿郁脾胃,可令气机升降失常。治宜宣中焦,畅中阳。
半夏辛散温通。入脾胃肺经。最善在中焦燥湿化浊而通阳,打通气机。
蚕砂甘辛温,配合半夏和胃化浊,制中焦湿气。由此疏筋缓急,祛风除湿,行痹止痛。
滑石淡寒,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利中。
共同上承肺气的通利,下承水道的降泄,通通脱脱畅中阳。
第三,下焦湿热,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让其直接随尿尿出去。
滑石、赤小豆、薏苡仁均属甘淡渗利之品,可疏导下焦,使湿行热去,引湿热从小便而解。
尤以滑石味甘淡,甘能滋养补虚,淡能行水,滑能通窍,止烦渴而利小便。
赤小豆甘酸平(方用赤小豆皮,但现代没分那么清)。活跃于心、小肠经。不仅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更是治风湿热痹的良药,极合本方所治。
同时,山桅子连翘均苦寒利尿,并可共除湿热痹阻引起的烦闷不安。
山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利湿。连翘擅清热解毒,将心火移于小肠,泻火除烦,助热从小便而去。
多味合用,正合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指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全方以辛温、苦温、苦寒之品辛开苦降,合以甘淡渗利之品宣上畅中渗下,通络、祛湿、清热俱备,最终通阳去湿热,凿壁借到光。湿热祛除,经络通畅。
难怪为去湿热痹症名方。
宣痹汤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