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

5月中旬,我的一个同事接了个非常规项目,之所以说这个项目非常规,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项目,最令人费解的是,客户居然指定只要她来做项目经理。说话,很多咨询顾问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多大的困难,摊上了,也不会怕,会积极面对,所以她把项目接了下来。然后组了一个四人团队,我是项目成员之一,本来有一位成员是有这方面项目经验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且到项目关键的时候,他退出了,也就是说,最后所有的工作都落到了我们三个人头上。

尽管我说项目经理没有任何的类似项目经验,但是我和另外一个成员也仍然是张白纸,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三个毫无“经验”可言的人,要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而且要在客户提出的一个月以内完成所有的成果。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三个把工作计划书一写,然后“掐指一算”觉得蛮容易,于是欣然应承,能够欣然应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们三个预估完工作量后,觉得so easy……

但是接下来,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三个的预期,几乎是没有了周末,也没有了晚上(这也是我这么久没有更新文章的主要原因),来回倒腾、不停测试,虽然我们已经那么拼了,好几晚大家都是凌晨3、4点才睡的,而且三个人几乎是错开时间睡,真是非常苦逼,感觉自己像一棵草……但是第一次汇报时,几乎完全被客户否定了,好在,这一次这些高管们非常大度,看我们几个“没精打采”的样子,不仅没有很多的责备,反而不断安慰我们,说让我们再多花点时间,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但是,接下来几天,我们依然没有很清晰的方向,这一次,客户的某个高管朝我们项目经理发火了,那个时候我们甚至都想到放弃了,想告诉客户说,我们做不来,给你调公司其它团队吧,或者也想直接说——我们不陪你们玩了……但是大家互望了对方一眼后,还是觉得这太丢人了,以后在公司肯定是抬不起头了(算是面子救了大家),本来就年轻的三个人,这下肯定要被人说too young too naïve(太年轻、太幼稚)了,而更关键的是,我们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分析的那么多数据,于心不忍,于是振作起来,继续工作……最后,尽管我们比客户预期的阶段性成果要晚了一周时间,昨天汇报的时候,却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同,虽然疲惫不堪,我们三个还是觉得这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

写这么段经历,我可不是想告诉你一个励志的经历(如果读者诸君非常要这么读,我也不反对,哈哈!),事实上,我想说的是,这一过程中,我们三个最大的问题出在——高估了自己,或者说是低估了工作量。很早以前,微软就发现,工程师总受制于规划偏差,往往大幅低估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我的一个自己做生意的朋友,看我这段时间非常忙,问我在做什么,我告诉他在做一个XX项目,他问我们收了客户多少钱,我告诉他XX万,他非常惊讶地说,这么容易的事,给我十分之一,我就能做,那一刻,我就觉得他真是蛮无知的,哈哈!完全不能愉快的聊天了……类似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股市,牛市的时候,很多股民都觉得自己俨然就是一个专家、大师,分析任何一支股票都头头是道,一到大跌之日,绝大多数人突然就人怂了……

事实上,据我的观察,企业里从CEO到基层员工,几乎所有人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总是低估任务的难度及所需时间,或忽略项目方案中的疏漏,也就是说人们通常都会出现认知偏差,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充分了解偏差,然后使用特定技巧和工具克服它们。决策时要三思而后行,设计多种方案,不要操之过急。

当然,关于认知偏差,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约翰-贝西尔斯提出了他的解决思路:一是了解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错误,我们三个当时对整个项目难度及工作量的估计是非常乐观的,甚至于觉得这个项目太容易赚了,这大概是我们决策过程中最大的错误,事实上,如果多一点时间,并不会出那么多漏子(尽管后来也算补上了,但依然是漏子);二是判明人的行为是不是糟糕决策的核心原因;三是找出决策失误的具体原因;四是重新设计决策环境,减少认识偏差的负面作用,增强个体行为动机;五是严格检验解决方案。用这五点来衡量我们当初接这个项目时的过程,没有一点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最后,我想说,别太迷信自己,更不要刻意地为自己的认知找数据支撑,实际上在这个获取数据、资料非常容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任何观点都几乎都是可以找到“理论论据”和“数据支撑”的,因为我常常会高估自己,或者是有很多的认知偏差。

(0)

相关推荐

  • 图解项目经理高效决策六步法

    著名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指出:"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在项目中,项目经理每天都需要对大部分事务做出决策,如何正确.高效做出 ...

  • 十年了,你做项目经理还好吗?

    陈奕迅的一首<十年>, 曾经唱出多少人的心声. 十年,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年? 你又把你这人生中最好的十年献给了谁? 10年前,你刚大学毕业, 成了一名普通的项目经理. 10年后,你已经成 ...

  • 打破3个认知偏差,才能获得最大价值

    内容来源 | 摘自湛庐文化<数循环>,车品觉(著)[整理摘编:时英平] <淮南子·本经训>有云:"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q ...

  • 自我认知偏差:32岁剩女自觉“贵如千金”,六次相亲都被对方嫌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不应该在世俗之中降低自己谈恋爱结婚的眼界标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心比天高.好高骛远,你永远没有办法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大龄剩女一词很 ...

  • 逆向思维:提升自我认知偏差,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

    逆向思维:提升自我认知偏差,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所有九十岁以下,和九十岁以上的青年们节日快乐!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三万来天. 有的人喜欢感性,有人喜欢理性,有人靠 ...

  •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投资者偏误:认知偏差

    理性人的假设在现实世界里很难成立,我们人类在决策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我们人类的身体深处的根植着非理性irrationality. 151.过度自信:单身男性的投资更容易失败 (1)过 ...

  • 12个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曾看过"一个汉堡"的两条广告,一条为:"该食品80%没有脂肪",另一条为"该食品20%有脂肪". 分别使用这两条文案销售汉堡,前者的销售额比 ...

  • 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批判性思考之难: 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言论充斥在我们周围,它们往往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以最近因疫情而再度成为热点的"中西医之争&quo ...

  • 什么是投资生活中的认知偏差?

    局限于投资者的认知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半径,也就是巴菲特所谓的能力圈.当投资者意识不到自己能力圈的限制时,往往会用有限的认知去推演未知的事物,或者用外行的视角去质疑专业的结论,导致出现认知固化或 ...

  • 下属之所以会无效工作,真正的根源是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管理者在带团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的下属当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做出的东西不合格或者工作的结果令人不满意:而真正能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比例在20%左右,不会有太大变化:这 ...

  • /高毅资产投研内训3/邓晓峰: 深度研究, 从市场认知偏差中发掘大机会

    本文为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和研究员团队的投研分享讨论会的部分纪要.讨论时间在2016年10月. 邓晓峰: 谈谈我的研究体会. 1.时间更多花在增长型行业.体量大的行业上,是投入产出比相对高的做法. ...

  • 人类的52个认知偏差 | 面对这些陷阱,请保持清醒

    你觉得这张图里有几根木棍呢? 我们多少都曾掉入过认知陷阱,影响自己做出了错误/不当的结论和选择.但这种偏差只要我们有所意识,就并非绝对的坏东西,因为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利用这些认知偏差,去影响你周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