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089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下)
2.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在西欧加速发展起来。这除了商品货币经济和已经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自身的客观要求之外,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远洋探险中对美洲的发现以及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它不仅引起了西欧各国对海外地区的殖民掠夺,直接促进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还使西欧的商业和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并引起商业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物价猛烈上涨,引起了"价格革命"。因为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远洋探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掠取黄金和白银。它们的这个目的是基本达到了,大量金银因此潮水般涌进欧洲。据统计,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全欧洲的黄金储量由55万公斤增加到119.2 万公斤;白银储量由700 万公斤增加到2100万公斤。这些金银大量流入流通领域,引起了长时期的物价上涨。由于这次发生的物价上涨涉及到工农业全部商品,且前后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上涨幅度又高达几倍之多,因此,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其影响所及,波及西欧大多数国家。
" 价格革命" 对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影响。城乡雇佣工人的生活下降了。在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155 %,而工资仅增长30%;在法国,商品价格提高120 %,而工资仅提高了24%。农村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准备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产阶级一面利用城乡廉价劳动力,一面又按不断上升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取高额利润。在经营方法上与资产阶级相近的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也因此加强了自己的经济地位。而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贵族因此受到很大损失。他们入不敷出,财富和地位都不断沦落。" 价格革命" 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加速发展是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获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表现。这一时期,分散型手工工场在工场手工业中依然居于突出地位,特别是在各类纺织业和铁器业中更是如此。在这些行业中,生产单位是无数作坊、城市小屋和农村茅舍,生产者是工匠、半工半农的小手工业者和他们的亲属或少数几个助手,他们使用自己的手工织机、丝带架、铁砧等。他们主要靠商人供应原料和收购产品来维持生计,特别是使用昂贵的原料和为远方市场生产的小手工业者更是如此。但与14至15世纪的同类手工工场相比,包买商如呢绒商、五金商等对这些家庭手工业者的产品销售的控制已大为加强。
集中型手工工场虽然在14-15 世纪时已经出现,但和那时的分散型手工工场相比,显得更加微弱。它大多由行会作坊发展而来,因而仅存在某些发达的城市,规模不大,并限于少数行业。由于大部分这类手工工场往往也将部分工序分散给附近的破产手工业者进行加工,还具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马克思称之为" 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因此,其中的大部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也不能看作集中型手工工场。当然,就一般意义而言,那些以集中生产为主的手工工场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集中型手工工场。16世纪中期以后,集中的手工工场有了较大发展。这是因为在分散的手工工场生产形式下,包买商往往把原料以至工具分布在几十英里内上百户家庭手工业者手中,在农忙时,家庭手工业者又往往停下来去做农活,所以,在管理上必然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与此同时,这种无法监视的生产,也常常使包买商的原料遭到损失,而且在产品规格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资本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转而建立集中的手工工场。
这一时期,手工工场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在英国,呢绒手工工场得到巨大的发展。并由原来的分散型生产转变为以集中型生产为主。一些富裕的行东和包买商,利用手中的资本购置场房、生产工具和原料,把一些破产农民和贫困的手工业者雇佣为工人,集中在手工工场内分工生产。有一首描述16世纪英国呢绒业手工工场的歌谣曾写道:"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人,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彼皆穷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技,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 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这个手工工场的规模和分工之细。起码在工序上已有检、梳、纺、织、修剪、浆、染和扦制等分工。
在英国,呢绒手工工场发达的地区有:东南部的诺福克、塞福克、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剑桥,西南部的牛津以及北部的兰开夏和约克郡等。17世纪雇佣几百人的呢绒手工工场在英国已相当普遍,少数大型的手工工场雇工达1000多人,乃至2000人。呢绒的出口,则每年达25万匹。在英国,除了呢绒业之外,这一时期的采矿、冶金、造船、造纸、酿酒、建筑、玻璃、肥皂、火药等行业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手工工场。例如,1560年创立的皇家采矿公司开采的铜矿,便由英国一些知名人士认股,而且还招收了德国资本。同时创立的矿产与制炮公司,采矿与冶金联营,其原始的36股资本,由伦敦大商人和著名的贵族认购。这些公司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在法国,手工工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呢绒、纺织、印刷、陶瓷和玻璃等行业都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时形成了手工工场。1467年里昂设立了第一个丝织工场。1470年在巴黎成立印刷工场。诺曼底、普瓦都、皮卡尔、朗该多克等地的手工工场在呢绒纺织业中发展较快。布列塔尼、曼恩的麻织业和里昂都尔的工场丝织业都很发达。1546年,仅都尔一城就有织机约8000架。巴黎则以化妆品和珠宝业闻名。法国的印刷业亦发展较快。16世纪中期,巴黎有印刷所约71个,因印刷技术较为复杂,所以印刷业多为集中的手工工场。在采矿和冶金方面,法国也出现一些手工工场。如道斐那的铁矿开采和冶炼。总的看来,法国手工工场不论人数和规模,其发展情况同英国相比较为落后。主要形式还是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大多也为几十名工人的小型规模,数量也不多,总共只有近200 家。法国的手工工场到17世纪中期中世纪宣告结束以后才有更大的发展。并且,这一时期法国的较大型的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大多是在政府鼓励和扶植下发展起来的。从亨利四世时代(1594-1610)起,法国开始创办官办的大型手工工场。继位的路易十三(1610-1660)及其大臣黎世留则通过发给补助金、授予特权、免除租税等办法,扶植手工工场的发展。这些" 王家手工工场" 虽是以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管理,却和封建王室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尼德兰,北部各省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达到较高水平,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16世纪末,在这里诞生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荷兰共和国。南部的佛兰德尔和不拉奔、安特卫普等地是手工工场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16世纪时,在纺织、冶金、制糖、制皂、印刷业中,手工工场广泛发展,其中以毛织业和麻织业工场最为发达。但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都依赖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和英国的市场。印刷业工场也达到一定规模,安特卫普的普兰汀印刷所,拥有24部印刷机,使用100 个工人,向国际市场销售书籍。
在意大利,虽然早在14至15世纪就有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到16世纪,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经济发展却显得迟滞不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局限于少数手工业部门,南部和北部都保持着闭塞的封建经济。这时的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命运极为相似,经济处于衰落状态,仅在纺织、采矿业中,出现少量的手工工场。
此外,资本主义生产在其它领域也有重大发展。在商业方面,前述商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清楚地表明,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显著成长,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和实力大大加强,并且成为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过渡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较为缓慢,但在某些局部地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尼德兰北部,16世纪时,土地已大部分掌握在大富商和资产阶级手中。他们或者直接经营农场、牧场,或以短期租佃方式,把土地租给自由农民耕种,收取货币地租。有的贵族也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荷兰共和国成立之后,尼德兰革命时期没收的西班牙贵族的土地,也转入资产阶级和市民之手,由他们进行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在尼德兰南部,也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
在英国,16世纪时,由于" 价格革命"的作用,早在14世纪时就已出现的圈地现象,急速蔓延开来。贵族领主们纷纷剥夺农民的份地,把原来租给小佃农的土地收回,把敞田圈围起来变成大农场,高价租给大租佃农场主经营。这种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活动,不仅在世俗领地而且在教会领地上进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的发展,扩大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阶层,形成了一批由富裕农民、商人、企业主转化而来的资本主义大租佃农场主,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批雇佣工人和国内市场。
17世纪中期,中世纪的发展终于达到了终点。但这时,在西欧的各个国家中,只有荷兰和英国率先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生产在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中,仍然处于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在法国,资本主义生产虽有发展,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却是到18世纪末才完成。在德意志,18世纪时,手工工场的发展仅取得初步成果,到19世纪上半期,终于有了广泛的发展。德意志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最早出现的意大利都是在19世纪下半期才迈着沉重的脚步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