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华松:我的文学创作的浮华和湮灭(2)让鲜活的灵魂在寂寞中痛苦和欢乐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我的文学创作的浮华和湮灭<2>

闵华松

一九八一年金秋,一张纸片将我从荒凉贫脊的乡村装载到省城,我考入了省警校。我的命运随之改变,我成了公家人。那时还沒提改革开放,一切照旧。然而,我的心开始躁动了。我经常登岳麓山游湘江,然后就开始写日记。每晩的自习课,我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看文学杂志和写日记当中,我的写作水平和对文学的鉴赏力在逐步提高。从八二年到八五年四年间,我写了上百本日记。所谓的日记,其实是有事写事,无事凭思维乱编。在发表作品之前,日记本成了我唯一的创作园地。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正儿巴经地步入文学创作之路。那时全囯各地的文学创作函授班戓中心应运而生,我报了鸭绿江杂志的函授,尔后又加了个新创作的。为此,我订了几本文学杂志。首选是《人民文学》,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文章老辣平实厚重,均是大家戓高手所就,其次是《小说月报》,精选了各杂志佳作,再次是成都市文联创办的《青年作家》。《青年作家》文风清新、文字活泼、语言有辣味,属全国纯文学杂志中的四小名旦之一。另外,我还添订了一本科普类的《飞碟探索》。那时工作尽管忙而累,但工作环境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维。基层公安工作涉及天文地理尘事万象,我经历了许多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也看到了不少人心底的东西。我开始懵懵懂懂写一些自认为由灵感而发感人至深的作品,如小说诗歌等。后来,我专攻小说,写完后便试着寄出去。每寄一篇便抱有一份憧憬一份希翼,每寄一篇便急切等待。然而,等待成真希翼却縹緲得很,编缉部原稿退回并附信说作品题材新颖但人物个性不鲜明戓者是语言不活等,而大部分编缉所指则是作品缺乏文学性。文学性是什么?我迷惑。怎样使作品富有文学性?我瞎人骑盲马般地求索。那时,沒有电脑甚至电视机也廖若晨星,那时,我太年轻而又不善交际,对文学创作仅仅是茫然地追逐,要破解这一命题凭我当时的心力简直是望洋兴叹。尽管如此,我还是写,肓目而执著地写。在这个世界上,我沒有任何爱好,只有读和写。一份份稿件退回,我又一份份稿件寄出去,我和编缉部进行了长时间的“飞鸽传书”。尽管沒有发表什么,但文学的魅力已在我身上初显。当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全局上下都盛传我会写东西,局党组研究准备将我调局机关搞文秘。二件事是县里某局长下区检查,听闻我在搞文学,托人带话要将其女儿介绍给我。前一件事是我后来写公安志翻阅档案时发现的,后一件事我没答应,因为我已有女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对文学的痴迷和当时的环境有关。那时百废俱兴,人们崇尚知识,那时,全民皆嗜好文学作品,如若有人在报刋上发表什么,定会受到众人景仰。因此,文学创作这座桥上挤满了人,谁能侥幸到达彼岸,谁就是出人头地的佼佼者。

搞文学创作尽管孤独,但我酷爱那一份孤独。让鲜活的灵魂在寂寞中痛苦和欢乐,任不安的思维在天宇上下恣肆奔逐。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的笔尖游走在沉闷的襁褓中,我渴望破茧而出......

【作者简介】闵华松: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公、检、法等部门任职。198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在《飞天》,《青年作家》、《湖南文学》,《当代警察》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获笫一、二、三届湖南文学大奖赛三等奖及佳作奖,中篇小说《环境》获湖南公安文学10年创作优秀奖。1996年刋发于《青年作家》杂志的中篇小说《破案》获全国金盾文学二等奖,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6台播放。该小说收录于全国公安文学史,并与方方、梁晓声等15位作家结集出版,书名《埋伏》。1999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处警队》。2002年被公安部列为五个一工程重点培养作者。后因工作环境、性质改变,搁笔长达10余年之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