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颜控、英宗懦弱、神宗偏激,却开创三大盛世,北宋一代贤后曹丹姝功不可没
最近在追《清平乐》,对曹丹姝作为皇后却一生没有得到丈夫的宠爱,一辈子没有子嗣很是好奇,于是去深扒了有关她的历史,想了解历史上曹丹姝是个怎样的人?
说到曹丹姝,我们不得不先说她身边的三个重要男人。
宋仁宗,你可以说他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一个文治盛世在他手里几乎达到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
但仁宗盛年而逝,英宗继位后又英年早逝,而仁宗盛世到神宗这里,已是北宋最好的时代,这里,我们不能忽略曹丹姝的功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北宋一代贤后的一生。
1
风范非凡:
胸中自有天地,治理后宫井井有条
曹丹姝生于世代簪缨真定曹氏家族,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
其父曹玘,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其祖父曹彬,更是为北宋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其兄也是位高权重之人。
曹氏一族可谓几代荣耀,长盛不衰,富可敌国。
然而曹氏家族上上下下从来都不居功自傲,反而是谦恭有礼,家风良好。
在这种家风的耳濡目染下,曹丹姝自幼熟读诗书,学富五车,习得良好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
入主中宫后,她克谦克谨,注重稼赂,总在后苑空地上种植谷物,适时地忙着锄草施肥,养蚕采桑。
闲时,她博览经史,书纸习字,一手飞白书颇得宋仁宗真传。
不仅如此,她还性情慈爱,对其她嫔妃百般呵护,对待她们的子女更是视若己出,关怀备至。
即使面对恃宠而骄的张妼晗,为了保持后宫和谐,她也是避其锋芒,尽量不和张妼晗计较。
有一次皇宫举行发型大赛,张妼晗把最贵重的珠宝戴在头上,还穿了一身只有皇后才有资格穿的大红装,坐在上边的曹皇后只是假装看不到。
倒是身边的宋仁宗让她马上把身上的红色衣服换了去。
张妼晗被升为一品贵妃之后,一直在挑战曹皇后的底线。
有一次,张妼晗明目张胆地穿着连皇后都没有的灯笼锦,还向皇后提出借用她的车盖和红伞外出游玩,曹皇后不但没有气恼,还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是宋仁宗觉得有越礼仪,才禁止了张贵妃的无理要求。
正因为曹皇后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宽厚仁慈、睿智大度,她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连一向只重美色不重仁德的宋仁宗也因她的风范非凡而敬重有加。
宋仁宗因为曹皇后把后宫管理得井然有序,免了后顾之忧,才能专心致志促成一副北宋悠长盛世的政治画卷。
2
将门之后:
危难关头大智大勇,保卫北宋政权
曹皇后不仅以德行俱佳赢得朝野上下一致称赞,还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子,她继承了先辈英勇果断的秉性,在危机来临之时,沉着果断,有胆有识。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正月十八,赵祯宿于曹氏寝殿。
正待入睡,侍从官颜秀等人发动叛乱,乘夜直逼寝宫,要放火毁门,吓得众人哭喊着四处逃窜。
仁宗无比惊慌,一把抓起衣服就要往外跑,曹皇后硬是给他生生按住了,镇定自若地说:
“官家若是此时出去身边没有护卫,万一惨遭毒手,天下黎民百姓该怎么办啊?”
此时的仁宗已是六神无主,他哆哆嗦嗦地说:“一切听从皇后安排”。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曹皇后让人关好宫门,转身召集宦官和宫女,承诺他们今天谁护驾有功,一定重重有赏。并亲自剪下出力之人的头发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
很快,曹皇后就分组编队了这些宦官和宫女。她一边让宫女提水灭火,一边鼓励宦官努力杀贼,同时又派人去调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寝宫,平息叛变。
在曹皇后的激励之下,大家都尽心竭力,奋勇当先,及时地将火浇灭,王守忠也及时赶到,很快将叛贼擒获。
这场猝发的变乱终于在曹皇后的沉着果断中平息了,事后,她还特别安排,只将为首分子交刑部正法,不要株连家人。
曹皇后在危机之时勇敢面对,并没有选择逃避,可谓是胆识过人;在众人都很慌乱的情况下,她临危不惧,措置有方,
正因为曹皇后在突发官变之中,以处变不惊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江山易主的危机,北宋政权才得以保卫和延续。
3
鞠躬尽瘁:
虽垂帘听政却不念权
由于长期没有得到仁宗的宠爱,因而曹丹姝膝下没有子嗣。
但她充分利用了宋代的养子制度,早年就收养宗亲赵允让的儿子赵曙,把他当储君一样栽培。
嘉佑八年(公元1062年)三月,仁宗驾崩,众人皆嚎啕大哭,唯有曹皇后异常冷静,因为熟读历史书籍的她深知当务之急是保证朝廷政权的平稳过渡。
当时的太子赵曙,由于非仁宗亲生,若要接管皇位恐怕没那么顺利,所以曹皇后当即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她让人封锁仁宗驾崩的消息,自己则把各处宫门钥匙尽收自己掌控,同时派人去庆宁宫请来赵曙。
天亮之前,在曹皇后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新皇帝即位的主要工作基本准备停当,等到百官上朝后,赵曙在韩琦宰相的宣诏下正式即位,是为英宗。
曹皇后也顺理成章升格为曹太后。
但英宗即位没几天,就突发精神疾病,朝廷几陷瘫痪。
曹太后被推上内东门垂帘听政,她竭尽心力处理军国大事,从没任何专断行为,没有拿不准的问题,都会放权给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研究,自己没有干预。
她对曹家人和身边亲信管束极其严苛,从没有给自己外戚任何干政机会。
在她垂帘听政的一年多时间里,大宋帝国固若金汤,后来英宗病愈,她便不顾大臣们的挽留,坚决撤帘还政于皇上,重新隐居深宫。
仁宗在朝时,曹皇后兢兢业业;英宗一朝她又不遗余力地尽力辅佐;即便后来神宗即位,她亦不忘为宋朝的繁荣费尽心血。
正因为曹太后的治国有方、深明大义,孱弱多病且懦弱的英宗管理下的王朝才得以顺利交接到他儿子手中。
4
殚精竭力:
为保卫皇权年逾古稀救苏轼
神宗即位后,很快实施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激烈的改革运动。
已尊为太皇太后的曹丹姝从仁宗那儿学到了驾驭朝局的经验嗅出了这次运动的不和谐味道,她开始极力纠正神宗的变法。
王安石变法因“急政”和“苛政”,引起激烈的“党争”,其中苏轼就被推向了政治的风口浪尖。
1079年,苏轼因在新词中表现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和抨击,被当时的投机政客李定等人报复,卷入了“乌台诗案”。
苏轼锒铛入狱,被杀在所难免。
曹太后知道后心急如焚,她拖着病体,把神宗叫到病榻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当年你仁宗爷爷跟我说,苏轼、苏辙兄弟是给你选的宰相之才,而且我们宋朝有延续不杀'高人’祖训,杀'高人’不祥啊!
再说,就算他的诗有何不妥,也只是小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宋神宗听之有理,改判苏轼流放,苏轼的性命得以保住。
曹太后深知王安石的变革太过激进,但也是个大人才,因而也劝神宗让其离京外任,也保住了王安石。
正因曹太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知人善任的才能,才保住了在变法中动荡不安的北宋赵氏王朝的皇权。
曹太后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能致力于保全双方的精锐力量,为后世子孙留下一批声名卓著的人才,改变了中国文化史的历史轨迹。
5
曹丹姝,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九月被册封为宋仁宗第二任皇后,到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冬天病薨,享年64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她在皇宫四十五年如一日,清廉德厚,恪守“母仪”清规,尽得百官尊崇和支持,几获后宫嫔妃爱戴和认可。
然而,由于是政治联姻,加上曹丹姝性格坚毅,宋仁宗一生没怎么宠爱过她,致使她一生没有子嗣。
但即使这样,曹丹姝还是殚精竭虑,佐治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用自己的才华、胸怀和智慧,书写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她一生高风亮节,是整个大宋王朝都难得寻见的一代贤后,名垂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