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意象象征性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在余华的这部作品中,展示了青年成长阶段在迈向成人世界时的种种遭遇:理想与现实、抗争与妥协、残酷与温暖、失去与收获等。但我更关注的是其中的多个意象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被赋予的象征意味。

首先是“旅店”这一意象,在“我”出门远行的这段经历中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我”踏出家门从早晨走到黄昏希望能找到一家旅店,“但我还没找到一家旅店。”,这句话在“我”口中重复了多次。作为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第一次独自一人出门,怀着青少年的满腔热血,对这时候的“我”来说,旅店就是理想追求,“我”竭尽全力想要找到它。

第二次是“我”没找到旅店,却看到了一辆汽车,这时候我的追求降低了,旅店变成了寄托的象征。“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在汽车上与司机做看似亲密的交谈之后,“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理得。”,“我”的心理在这时候有了一种变化,即不再对过去所坚持要找寻的旅店那么在乎了,因为汽车上舒适的座椅能给予同样的安全感。

第三次是在汽车抛锚以后,汽车司机漫不经心地说“等着瞧吧。”,旅店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脑海中。“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则似蒸汽似地在蒸腾。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汽车抛锚,司机的不作为让我之前拥有的安全感荡然无存,这时候又想起旅店来了,迫切希望能找到一个旅店以安全感来消除畏惧,旅店变成了挫折之后的避风港。

第四次是当苹果被村民抢光,汽车也被卸走,“我”遍体鳞伤地爬上汽车座椅,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感到暖和,“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不健全的汽车也能给予我安全感了,就像一直在寻找的旅店,这是我在遭受现实打击之后对成人世界的妥协和认同,没有旅店,只要有个能避风雨的地方就足够了。

通过这四次寻找旅店的经历,可以看出旅店在“我”眼里已经超出了本义,由最初的理想变成寄托和避风港,再变成最后的妥协。在这四次经历中,“我”的要求在现实面前被不断地自我降格。

如果将“旅店”看成青年人在步入社会后经历的转变,那么最初青年人像“我”一样总是满怀着理想和激情,然而现实却远非想象中那样美好,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青年人会越来越满足于当下,对于未来的要求也会逐渐降低,那时候就说明已经对这个世界妥协了,逐渐沦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纵使在某些时候,受到挫折,还是会想起当初的理想,但又无法下定决心摆脱现实,因为不知道去追求当初的理想会不会比当下过得更糟糕。于是最后像“我”一样,遍体鳞伤地躺在残缺不全的汽车中,也觉得是非常满足的。

第二个意象是香蕉与苹果。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汽车,“车厢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当然最好是香蕉。”这是“我”对于未知的期待。然而,当司机答应“我”上车之后,我在外面转悠,想知道箩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可是我看不清,便用鼻子去闻,闻到了苹果味。苹果也不错,我这样想。”我期待的是香蕉,现实却是苹果,但我很快觉得苹果也不错,在经历了和司机的第一次交锋之后“我”已经学会对现实妥协了。苹果和香蕉意象的设置可谓承前启后,我遇见汽车,觉得汽车比起旅店也不错,所以知道是苹果后才会觉得苹果比起香蕉也还不错,同时也为后来遍体鳞伤躺在破烂汽车的心窝里的妥协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意象是我出门时随身带着的红背包。红背包里的东西可以看成是“我”作为一个刚成年的少年从父辈手中接过来的经验,“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以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红背包里有衣服、钱、食品和书,前三种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是父辈给我的物质支持,而书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看成是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传承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我以为有了这些就可以独行天下,然而在现实的打击下才真正发现,光靠那些根本行不通。所以司机抢走背包既说明父辈的经验已经过时,不适用于“我”所处的时代,也象征着“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我靠着别人的经验(比如给司机递烟)行走社会,从此之后,“我”必须自己去摸爬滚打,总结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可行的经验。

意象并非作者无意叙述的,而是作者有意为之。每一处意象若仔细分析都会发现其与整篇文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分析意象的过程既是对文本做深解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充满趣味性的过程。

(0)

相关推荐

  • 【阴阳难知】寅时,被旅店窗外的汽车声和空...

    [阴阳难知]寅时,被旅店窗外的汽车声和空调挂机声吵醒,睡不着,读吴又可的<瘟疫论>,读至"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在血分恒多胶滞"一段,于阴 ...

  • 现实版《活着》看哭全网,文学远比你想得更真实

    最近,<谭谈交通>视频中的一位运送木材的老大爷登上热搜,他的故事也让人不由唏嘘: 父亲,去世十一年:母亲,离世二十多年:哥哥,离世十八年. 妻子难产,十一年前带着孩子一起不幸离世. 如今陪 ...

  • 我读《活着》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没有一丝断续,没有一丝迟疑.如果见到余华,我想问他为什么要把人写的那么苦. 因为这本1993年出版的<活着>,余华2004年获得了法国文化最高荣誉:法兰西文学和 ...

  • 【浙事】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又题:十八岁的儿子,出门在外) 前天(周五)晚上,我家吴老师一夜未睡好.其实,周五一整天,吴老师整个人都不太好,神神叨叨的,三餐饭也没好好吃.因为儿子说,周五晚上他要赶去上海听一场有 ...

  • 《十八岁出门远行》:18岁余华的迷茫青春

    十八岁,一个让人无限迷恋的年龄.它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也代表肉体上的成熟,每个人在十八岁时都有这个世界上最精致的面孔,最白皙的皮肤,最灵巧的身段和最旺盛的精力.他们的出现令造物主得意于自己技艺的精湛, ...

  • 《十二岁出门远行》阅读答案及解析

    十二岁出门远行李永康 鸡叫第二遍,妈就把我喊起来.妈说,先洗一帕冷水脸清醒清醒.我知道妈不会为了一小盆水浪费一小捆柴火.一小捆柴火可以卖两角钱,两角钱可以买两斤多盐,买十多盒火柴了.但我确实需要冷静冷 ...

  • 《越南泡妞者》中的竹笋妹,十八岁姑娘一朵...

    <越南泡妞者>中的竹笋妹,十八岁姑娘一朵花,美吗?

  • 名家散文:《十八岁那年曾远行》

    名家散文:十八岁那年曾远行______送给那些落榜的孩子们 雪小禅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起点,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 那年,我十八岁.高三,黑色的七月. 落了榜,雨季就来了. 好 ...

  • 金汇昆:我有十八岁的精神——写给衡中高二学生

    我有十八岁的精神 --写给衡中高二学生 文/金汇昆 就这样的偶然认真 十八岁已离我这么近 是谁在家中装作迟钝 泪水又沾湿谁的衣襟 电话中的我们 渐渐少了争论 谢谢您给我多年的温存 因为爱,您装作迟钝 ...

  • 来​自生活中的美——读《十八岁有多长》有感

    来自生活中的美 --读<十八岁有多长>有感 <十八岁有多长>是28位著名儿童文学家书写的100位美德少年故事中的20位美德少年的故事.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着四句短语:身边的孩子: ...

  • 八十二岁老翁考中状元,骑马游街作了副对联,千古无人超越!

    中国古代科举制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先后产生了文武状元近800名.科举之路的艰难不言而喻,多少人十年寒窗,熬成白首,依然有可能还是一个秀才的身份.也有人年纪轻轻,二三十岁出头就科举夺魁,得中状元.两厢一 ...

  • 八十二岁的老头中了状元,骑马游街时作了一副对联,再也无人超越

    相比现代的高考,那个时候的科举考试的年龄比较偏大和集中一点的,大概都是二十五到四十五这个年龄阶段,因为这个年龄阶段,人们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包括想象力都是非常活跃的一个期间,所以这个时间段大家都会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