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药必学此篇!(汇集易懂)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4.消痈散结:连翘、蒲公英
5.泻(清)火散结:夏枯草
6.通络散结:马钱子
7.通阳散结:薤白
8.化痰(消痞、开郁)散结:半夏、川贝
9.破气散结:青皮    

10.软坚散结:海蛤壳、生牡蛎、海浮石、海藻、昆布

二.化痰:
1.化痰止咳平喘药
2.清热化痰:牛蒡子、射干、牛黄、车前子、硼砂
3.行气化痰:陈皮、枳实、佛手、莱菔子
4.健脾化痰:茯苓
5.燥湿化痰:橘红、化橘红、雄黄
6.祛风化痰:丝瓜络、白僵蚕
7.益气化痰:南沙参、甘草
8.化痰开窍:远志、石菖蒲

三.平肝息风 
1.平抑肝阳  平抑肝阳药+桑叶、菊花、白芍、礞石、滋石、龟板、鳖甲
2.息风止痉  息风止痉药 + 防风、蝉蜕、蕲蛇、乌梢蛇、熊胆、蚤休、青黛、牛黄、
              白附子、白僵蚕、天南星、龟板、鳖甲
3.既祛风(外风)又息风(内风):天麻、白僵蚕、防风、蝉蜕、蕲蛇、乌梢蛇

四.降血压:
   夏枯草、罗布麻、杜仲、豨莶草、臭梧桐
 
五.制酸止痛:海蛤壳、海浮石、牡蛎
 
六.止血
1.凉血止血:墨旱莲、代赭石、竹茹、大黄、地骨皮、马勃、桑叶、青黛、马齿苋、
       白头翁、水牛角、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石苇
2.化瘀止血:五灵脂
3.收敛止血:儿茶、明矾、五倍子、乌贼骨、椿皮、血竭
4.补血止血:阿胶、龟板
5.活血止血:续断
6.肺胃出血、创伤出血:乌贼骨、白芨、紫珠

七.止呕
1.温胃止呕: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2.清胃止呕:芦根、黄连、竹茹
3.行气止呕:紫苏、木香
4.降逆止呕:半夏、代赭石、旋复花、枇杷叶、吴茱萸、丁香
5.化湿止呕:木瓜、石菖蒲、苍术、藿香、佩兰
 
八.活(破)血化瘀:
  活血化瘀药 + 大黄、丹皮、赤芍、海风藤、雷公藤、虎杖、瞿麦、山楂、三七、茜草、蒲黄、琥珀、合欢皮、麝香、续断、骨碎补、海马、当归、班蝥、红藤、败酱草、紫草
 
九.开窍; 开窍药+郁金、远志、牛黄、蟾酥
 
十.安神
1.宁心安神:五味子、茯苓、石菖蒲、远志
2.养心安神:龟板、刺五加、莲子、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人参、红枣、龙眼肉
3.镇心安神: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琥珀、珍珠
4.清心安神:麦冬、朱砂、竹茹、丹参、连翘、黄连、木通、淡竹叶栀子、灯心草
5.解郁安神:合欢皮、西红花
 
十一 安胎 
1. 行气宽中安胎:紫苏、砂仁
2.清热凉血安胎:黄芩、苎麻根、竹茹
3.温经安胎:艾叶
4.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续断
 
十二 疏肝解郁:柴胡、香附、郁金、佛手、薄荷、川楝子、甘松、麦芽、合欢皮
 
十三 截疟:青蒿、砒石、常山、首乌、槟榔、仙鹤草

十四 解暑
1.解表化湿解暑:香薷、藿香、佩兰
2.健脾化湿解暑:白扁豆
3.利水化湿解暑:滑石
4.清热解暑:青蒿
 
十五 生津止渴——消渴
1.内热消渴:知母、天花粉、生地、玄参、地骨皮、麦冬、石斛、葛根
2.气阴两亏消渴—人参、山药、黄精、五味子、西洋参
3.阴阳两亏消渴—菟丝子
4.阴虚消渴—熟地、枸杞子、天冬、桑椹子
 
(敛疮)生肌
1.收湿生肌:炉甘石
2.收敛生肌:铅丹、石膏
3.止血生肌:血竭、儿茶
4.收湿敛疮生肌:五倍子、乌贼骨、赤石脂、龙骨、珍珠母、滑石
5.解毒敛疮生肌:珍珠
6.消肿生肌:乳香、没药

十六 解表除湿:
   表证夹湿——防风、藁本、羌活、独活、白芷、苍耳子、苍术
 
十七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桑椹子、核桃仁、当归、肉苁蓉、何首乌、锁阳、天冬、麦冬、杏仁、苏子、牛蒡子、
   桃仁、决明子、郁李仁、火麻仁、生地、玄参、胖大海、柏子仁、瓜蒌仁、蜂蜜
 
十八 杀虫:杀虫药+大蒜、蛇床子、硫磺、明矾、雄黄、轻粉、土荆皮、石榴皮、椿皮、夜交藤、
          扁蓄、花椒、川楝子、仙鹤草、干漆、百部、芦荟
 
十九 明目
1.祛风明目:刺蒺藜、蝉蜕
2.清肝明目:桑叶、菊花、车前子、熊胆、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秦皮
3.养肝明目:石斛、枸杞子、女贞子、潼蒺藜、覆盆子、菟丝子、磁石
4.明目退翳:蝉蜕、炉甘石
5.燥湿明目:苍术

二十 利(燥)湿退黄:黄疸——
   栀子、茵陈、龙胆草、大黄、蒲公英、金钱草、虎杖、郁金、白茅根、
   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藓皮、半边莲、垂盆草、秦艽、明矾、山豆根
 
 
二十二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桑枝、麻黄、香薷、芦根、淡竹叶、苦参、连翘、鱼腥草、半边莲、香加皮、
    槟榔、白茅根、蒲黄、苎麻根、益母草、牛膝、王不留行、昆布、海藻、
    桑白皮、葶苈子、琥珀、罗布麻、地龙、黄芪、白术、郁李仁、巴豆、牵牛子、
    甘遂、大戟、芫花、五加皮、清风藤、轻粉、利水渗湿药
 
二十三 通淋:鱼腥草、白茅根、牛膝、王不留行、利水通淋药。
 
 
二十四消痈:痈证
1.肺痈——芦根、鱼腥草、连翘、穿心莲、薏苡仁、桃仁、瓜蒌、白及、桔梗、贝母。
2.肠痈—— 牡丹皮、红藤、大黄、芒硝、薏苡仁、桃仁、瓜蒌、乳香、没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乳痈——蒲公英、连翘、芒硝、贝母
4.肝痈——败酱草
5.一切痈证——金银花、败酱草、野菊花、紫花地丁
 
 
二十五 平喘:哮喘
1.宣肺平喘:麻黄
2.温肺平喘:细辛、干姜、白芥子、核桃仁
3.清肺平喘:石膏、黄芩、贝母、马兜铃、地龙
4.消痰平喘:射干、牵牛子、芫花、莱菔子、旋复花、甘草、雄黄、砒石
5.下气平喘:厚朴
6.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7.泻肺平喘:桑白皮、葶苈子
8.敛肺平喘:白果、五味子、白果
9.补肺平喘:人参、党参、山药、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
10.止咳平喘:杏仁、苏子、桃仁

 二十六止咳:
1.宣肺止咳:麻黄、桔梗
2.温肺止咳:生姜、细辛、干姜、白芥子、核桃仁
3.清肺止咳:石膏、知母、芦根、黄芩、鱼腥草、地骨皮、石韦、胖大海、白茅根、车前子、
      瓜蒌、贝母、竹茹、竹沥、马兜铃、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硼砂
4.润肺止咳:桑叶、知母、天花粉、瓜蒌仁、川贝母、天冬、百部、山药、阿胶、沙参、麦冬、
     黄精、玉竹、枸杞子、百合
5.敛肺止咳:白果、五味子、乌梅、可子、罂肃壳
6.降肺止咳:旋复花、代赭石、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前胡、白前
7.祛痰止咳:牛蒡子、芫花、牵牛子、丝瓜络、陈皮、化橘红、佛手、甘草、枇杷叶、远志、
      侧柏叶、虎杖、半夏、南星、紫苑、款冬花
8.补肺止咳:黄精、山药      9.平喘止咳:杏仁、桃仁、苏子
 
二十七 治疗肺肾两虚咳喘:山药、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紫河车、五味子
 
二十八 止泻止痢:

1、燥湿止泻止痢: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胡黄连
2、升阳止泻止痢:葛根、柴胡、升麻、黄芪
3、解毒止泻止痢:金银花、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4、健脾止泻止痢:茯苓、薏苡仁
5、渗湿止泻:泽泻、车前子、滑石、猪苓
6、温阳止泻止痢: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
7、行气止泻止痢:木香、槟榔
8、补气止泻:人参、党参、白术、大枣、莲子、芡实
9、涩肠止泻止痢:山药、五味子、乌梅、椿皮、赤石脂、五倍子、  石榴皮
 
二十九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药 + 牛蒡子、升麻、栀子、黄连、黄柏、黄芩、玄参、紫草、水牛角、羚羊角、大黄、豨莶草、金钱草、贯众、益母草、苎麻根、紫珠、虎杖、明矾、硼砂、甘草、朱砂、西红花、大蓟、小蓟
 
三十 解毒:

1、解热毒:
2、解食毒:紫苏、白扁豆、甘草、生姜    3、解药毒:生姜、甘草
4、解虫蛇毒:大蒜、轻粉、雄黄、仙鹤草、何首乌、五灵脂
5、解瘀毒:全蝎、蜈蚣、白僵蚕、白附子、雷公藤、徐长卿

三十一 通络:
1、祛风通络:威灵仙、蕲蛇、豨莶草、络石藤、桑枝、海风藤、清风藤、丝瓜络、夜交藤、
       天麻、全蝎、蜈蚣、地龙
2、活血通络:徐长卿、雷公藤、穿山甲
3、痰通络:白芥子
4、散结通络:马钱子
5、温经通络:桂枝、肉桂
6、舒筋通络:木瓜、伸筋草、鸡血藤
三十二 祛风止痒:
    荆芥、防风、白芷、薄荷、蕲蛇、徐长卿、地肤子、刺蒺藜、白僵蚕
三十三 既活血、又利尿(通淋):
    琥珀、益母草、牛膝、蒲黄、王不留行
三十四 既活血又通便:
    桃仁、大黄、虎杖
三十五 既止血又利尿
    苎麻根、蒲黄、白茅根
三十六 化瘀止血:
    蒲黄、三七、五灵脂、茜草
三十七 既行气又燥湿化痰:陈皮、化橘红、橘红、佛手
三十八 既利尿通淋又下乳:通草、木通
三十九 既利尿通淋又清肺止咳:车前子、石韦
四十 特殊供销和适应症的特效药
麻黄:喘家圣药 ;         生姜:呕家圣药;         川芎:一切头痛
杜仲:一切腰痛;         茯苓:一切水肿;         防风:祛风——风证
佩兰:脾瘅;              大黄:便秘;             桂枝:风寒表虚、表实证
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人参: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肉桂:引火归源——真寒假热证(上热下寒)    细辛、麻黄、附子:温阳散寒——阳虚外感
玉竹、白薇:阴虚外感;   藁本:颠顶头痛     葛根:项背强痛、湿热泄泻、脾虚泄泻
夏枯草:目珠夜痛;       卑懈:膏淋;          乌梅:蛔厥
蒲公英:乳痈;           土茯苓:梅毒;            巴豆:冷积便秘
威灵仙:消骨鲠——诸骨鲠咽;                    木瓜:吐泻转筋
苍术:夜盲;              麦芽  :回乳           茵陈:退黄——黄疸
薤白:通阳散结——胸痹;               大黄、虎杖、地榆:水火烫伤。

四十一 特殊配伍:
1.回阳救逆:附子、干姜——亡阳证
2.发汗解表:麻黄、桂枝——风寒表实证
3.调和营卫:桂枝、白芍——风寒表虚证
4.温阳发表:麻黄、细辛、附子——阳虚外感
5.温肺化饮:细辛、干姜、五味子——寒饮伏肺
6.和解少阳:黄芩、柴胡——少阳寒热往来
7.泻火坚阴:黄柏、知母——阴虚火旺
8.燥湿止痢:黄连、木香——湿热泻痢
9.泻肝和胃:黄连、吴茱萸——肝火犯胃、肝胃不和
10.燥湿化痰:半夏、陈皮——湿痰
11.温阳止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
12.宽胸通阳:瓜蒌、薤白
13.化湿豁痰、清心开窍:石菖蒲、郁金——痰火、湿热蒙窍
14.降逆肺胃:代赭石、旋复花
15.益气回阳:人参、附子——气脱亡阳
16.补气升阳:黄芪、柴胡、升麻——中气下陷
17.缓急止痛:白芍、甘草——拘挛疼痛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
穿山甲——鳞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天花粉——栝蒌的块根
瓜蒌——栝蒌的果实

桑 科
桑叶(干燥叶;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桑白皮(干燥根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栝 楼
瓜蒌(干燥成熟果实;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天花粉(干燥根;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枸 杞
枸杞子(干燥成熟果实;补肝肾,明目,润肺)
地骨皮(干燥根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肉 桂
桂枝(干燥嫩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肉桂(干燥树皮;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花 椒
椒目(种子;利水消肿,降气平喘)
花椒(干燥成熟果皮;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龙 牙 草
仙鹤草(干燥地上部分;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
鹤草芽(干燥冬芽;杀虫)
 
侧 柏
侧柏叶(干燥枝梢及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柏子仁(干燥成熟种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蛤蚧定喘丸什么样的人不适宜吃,不小心吃了怎么办?

    来源:健客网 发布时间:2016/5/23 11:33:18 导读: 蛤蚧定喘丸为咳喘类药品.主要由蛤蚧.瓜蒌子.麻黄.石膏.黄芩.黄连.苦杏仁(炒).紫苏子(炒).紫菀.百合.麦冬.甘草等14味中药 ...

  • 蛤蚧定喘丸

    [药名]蛤蚧定喘丸 Gejie Dingchuan Wan [处方]蛤蚧11克.瓜蒌皮50克.紫菀75克.麻黄45克.鳖甲(醋制)50克.黄芩50克.甘草50克.麦冬50克.黄连30克.百合75克.紫 ...

  • 【转】学中药必学此篇!(汇集易懂)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4.消痈散结:连翘.蒲公英 5. ...

  • 学中药必学此篇(汇集易懂)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

  • 【学中药 必学此篇】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4.消痈散结:连翘.蒲公英 5. ...

  • 学中药必学此篇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4.消痈散结:连翘.蒲公英 5. ...

  • 中药必学

    一.散结 1.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天南星.瓜蒌.猫抓草.射干 2.解毒散结:玄参.白附子.浙贝母.白僵蚕.全蝎.蜈蚣 3.活(破)血散结:班蝥.海马.麝香 4.消痈散结:连翘.蒲公英 5. ...

  • 一起学诊脉的12堂课!(学脉必学篇)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 左手: 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 (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 ...

  • 【诊脉12堂课】(学脉必学篇)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 左手: 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 (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 ...

  • 学经方必学五苓散!(五苓散大全)

    一.罗大伦:五苓散的故事 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 ...

  • 最安全的用针穴位:五俞穴的精解!(学针必学)

    五脏六腑的经脉分别有"井.荥.俞.经.合"五个俞穴,有些时候也把五俞穴的"俞"字也写成了"输"或"腧",但意思都不变,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