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断
耳穴诊断的理论根据是中医的内外相关论,也就是说,当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出现反应,也会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变色、变形、血管充盈、脱屑、丘疹等变化,以及压痛敏感、皮肤电阻改变等。利用这些特点,应用耳郭的视诊法、触诊法、压痛法、电测法,就可以粗略地了解人体内脏、躯体、五官及肢体部位的病变,为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这对早期发现疾病、指导耳针的选穴治疗,或对昏迷患者、儿童、不能诉述病史及病情不允许做特殊检查的患者,以及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耳穴诊断方法还较为粗糙,缺乏较可靠的客观指标,假阳性点较多,分析方法较为笼统,故不易被多数人所重复,因此它的诊断价值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
(一)耳郭视诊法
耳郭视诊法是通过观察耳穴上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并加以分析,从而对疾病作出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
1.方法
(1)医者两眼平视,用拇指和示指轻轻捏住耳郭,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依耳郭表面的解剖结构,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物。
(2)发现可疑耳穴存在阳性反应物后,用示指或中指顶起该部,或用探棒对其上下、左右触诊,由紧而松、由松而紧,仔细辨认反应物的性质与部位。宜双耳对照观察。
(3)发现皮下或皮内可疑结节、条索隆起等病理反应时,可用拇指和示指捻按或用压力棒前、后、左、右触诊,辨认其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整齐与否、有无压痛。
(4)观察三角窝、耳甲艇等部位时,应借助中指顶起耳郭,并用探棒拨开耳轮脚或对耳轮下脚,以便充分暴露视诊部位。
(5)视诊时,光线要充足,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阳性反应物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当人体脏腑或器官发生病变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会出现各种阳性反应,医者可用肉眼来观察耳郭的腧穴色泽、形态等变化,达到辨别与诊断疾病的目的。
(1)变色:可有红色、白色和暗灰等不同反应,变色的形态可呈点状、片状、不规则状。①红色变,若鲜红,则提示急性病、炎症反应、痛症;若淡红、暗红,则提示疾病处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若红白相间,则多见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②白色变,可见苍白、灰白或中央呈点片状白色而边缘红晕,亦可见片状白色小点或白色伴脱屑,白色多提示慢性病变、皮肤病、虚证,灰白色多提示病变证型属虚实夹杂。③暗灰色变,常呈片状分布,之退色,常提示有恶性病变。
(2)变形:在耳郭上常可见结节状隆起、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线状凹陷(耳折征)、圆圈形凹陷、水肿等变形反应,多见于各种慢性病
(3)丘疹:耳穴部位常可见红色、白色、水疱样和点状丘疹,高出皮肤,多见于急、慢性器质性病变或过敏性皮炎。
(4)血管充盈:耳穴部位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可呈圈状、条段状、网状、海星状、弧状和蝌蚪状等,其色泽可见鲜红、暗紫红、暗灰,多见于慢性病证、血液循环受阻的病证
(5)脱屑:白色片状呈糠皮样或鳞片状脱皮,多发生于肺区、三角窝、耳甲艇,常提示各种皮肤病、妇科病、便秘等。
3.注意事项
(1)视诊前不要擦洗耳郭,以免影响视诊的准确性。若遇耳郭部位有不洁之物,可用干棉球轻轻地顺着一个方向擦。
(2)对耳郭上出现的色素沉着、白色结节、小脓疮、瘢痕等,先与对侧耳郭对照,是否在相应部位也有(双侧存在阳性反应有诊断意义);再用探棒触压,有压痛者为阳性反应。
(3)夜间或在光线不充足的地方望诊时,可用手电筒作透光望诊,即用手电照射耳郭背面。
(4)注意运用五行学说及脏腑学说来理解和解释阳性反应。如在某脏或某腑的区域内有阳性反应时,同时也可在与该脏、该腑有关的区域内同时出现阳性反应,这是因为脏腑之间存在表里关系。例如,心区出现阳性反应时,小肠区多也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
(二)耳郭触诊法
耳郭触诊法是用手、毫针柄或探棒(以弹簧棒最理想)均匀地按压耳郭各穴,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寻找耳郭的阳性反应,并根据查找出的阳性反应所在腧穴的生理解剖部位,用脏学说进行分析,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及疾病性质的方法。耳触诊法分触摸法和压痛法两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
1.方法
(1)触摸法
1)操作方法:①医者左手轻扶患者耳郭,用右手拇指指腹放在被测耳穴上,示指衬于耳背相对部位,两指腹互相配合进行触摸。②利用作压痛测定的探棒或耳穴测定仪的探测极,在探测耳穴时稍用压力,并在划动中感知耳穴的形态变化。③触摸时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右后左,按耳郭解剖部位进行触摸。在系统触摸耳郭各部位基础上,右耳以触摸肝、胆、胃、十二指肠、阑尾穴为主,左耳以触摸胰腺、心、脾、大肠、小肠穴为主
2)阳性改变与疾病规律:①隆起,常见有点状隆起、片状隆起、条片状隆起、圆形结节、软骨增生等,可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②凹陷,常有点状凹陷、片状凹陷、线状凹陷,可见于慢性炎症、溃疡等疾病。③压痕,压痕有深浅、色泽的改变,及压痕恢复平坦的时间之不同,临床耳诊时宜据此辨别虚证和实证。虚证者,压痕浅、色白,恢复平坦时间较长;实证者,压痕深、色红,恢复平坦时间较快。④水肿,常呈凹陷性水肿,有水纹波动感,多见于水肿、腹胀、肾虚等病症。
(2)压痛法:在疾病发生之后,痛点即形成。多患者自觉症状出现后,耳穴压痛点便可产生病情越重痛点反应越灵敏。临床上以急性炎症、痛症的压痛反应最明显,病情好转后痛点反应随之减轻以致消失,慢性病则耳郭压痛不明显。压痛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探棒的探头直径以1.5mm为宜,压力要均匀一致,按压时间相等。
2)检查痛点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反应,如有无呼叫、皱眉、眨眼、躲闪等,并询问患者按压的部位有无酸、胀、麻的感觉。表情反应通常按下情况表示:皱眉(+),眨眼(++),躲闪(+++),呼叫难忍(++++)。
3)按压的腧穴如痛感反应不明显时,可在腧穴所在的区域内多按压几个点,让患者体会、比较哪一点最痛,此点则为敏感点。
2.注意事项
(1)触摸耳穴阳性反应物时,必须将指腹紧贴软骨面,以适宜的压力,上下左右捻动,仔细体会阳性反应物的边缘、界线、光滑度、可否移动。
(2)选用压痛法时,用力要均匀,不能过重,避免出现假阳性。
(3)在触压耳穴时,先用探棒在正常皮肤上点压,使患者熟悉正常的压痛反应,然后再进行耳郭探压。若耳郭上出现与正常压点反应不同的疼痛点,即为阳性反应点。
(4)使用耳穴探测仪探测耳穴时,不要擦洗、揉搓耳郭。
(5)按压耳穴时,一定要注意探棒的按压方向,因耳穴具有向轮性。
(6)对查找出的阳性反应点,要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切忌以某一敏感点定论为某种疾病。
(三)耳郭电测法
耳郭电测法是根据耳郭与疾病有关的耳穴区电阻较小(20~5002),而与疾病无关的耳穴电阻较大(50000的理论,进行探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用于测定耳穴皮肤电阻的仪器称为耳穴探测仪。
1.耳穴的电学特性生物电是在生命的活动中伴随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而产生的,如心电、脑电、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等。这些生物电,在体内借助组的电解质以容积导电形式投射到皮肤表面。在皮肤上具有器官生物电信息的输出点即腧穴,传导生物电的通路是经络。腧穴(体穴、耳穴)是机体内外通电的门户。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变时,其异常生物电则沿经络通道反映到耳穴(或体穴)上来,表现为耳郭相应部位的阻抗明显降低,包括电阻的减小和电容的增大。耳穴探测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的。用阻抗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有人称之为“良导法”。有阳性反应的腧穴,叫做“良导点”,也叫做“敏感点”。
2.耳部电测仪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电测仪的种类:目前国内各类耳穴探测仪达30余种。按仪器的显示方式不同,可分为音响式、氖灯指示式和仪表指示式;按仪器的操作系统不同可分为耳穴探诊仪、耳穴信息诊断仪和中医电脑诊疗仪,还附有数据处理和诊疗软件;按仪器的流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测定式和交流电测定式。直流电刺激测量到的是皮肤阻抗,但容易引起测量部位的极化(电极下的组织液在电流作用下发生电解,从而产生一个电动势,影响测量结果),也可能发生击穿(较强的直流电源对皮肤组织产生的伤害性影响);交流高频电刺激虽能基本上克服以上两个缺点,但很难排除容抗的影响(因为人体本身是一个不密封的电容器),这种方法测出的敏感点比直流电测量法多。
(2)电测仪的使用方法:①将探棒插头插入“探测插孔”内。②检测者手持探笔,被检测者手持握极,并用手紧握。如遇手掌皮肤角质化或冬寒冷,可固定握极于内关穴处。③打开电源,调整电位器,测定出基础电阻(常以上耳根为基准,也可用上下耳根的平均值作为基准电阻)。④调整好探测仪的灵敏度后,即可按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逐穴逐区探测。如遇急性病症,可按临床表现在耳郭相应部位进行探测。⑤仪器使用完毕,拔出探笔插头,切断电源。
3.电测时的注意事项影响耳郭阳性反应的因素颇,除了电测仪本身的复杂变化,人的体质好坏、体形胖瘦、活动状态、精神因素、耳郭温度以及气候等因素外,与电测仪本身的灵敏度及操作者的操作技巧亦有密切关系。为了找到准确的腧(反应点),电测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检查前不要用手按摩或擦洗耳郭,以免耳郭充血发热,导电量普遍增加,假阳性出现率增多。如被检查者耳郭油脂分泌过多或运动后出汗、灰尘不洁等已擦过耳郭时,须休息30min,待机体恢复常态后方可进行耳穴探测;冬季室内外温较大,进入室内探测,亦须休息片刻,以免因耳郭血管收缩、耳郭温度非常态、电阻增高而致良导点(反应点)不易测出。
(2)探测前要调节好仪器的灵敏度,找准耳穴基准电阻值,灵敏度不宜过高,以免到处出现假阳性反应;若灵敏度过低,则可能遗漏良导点。
(3)探测时要注意探极大小、方向及压力的轻重,接触耳穴的探极直径以1.5mm为宜,可先顺着两个方向探查,必要时在重点腧穴上改变方探查。探极接触耳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s为宜。患者手持握极要紧,不要时松时紧,以免影响阳性反应。 (4)探测时要双耳进行,边探边记,比较两耳的阳性反应点,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诊断。
(5)要注意真假阳性反应点的鉴别。多数研究表明,内生殖器、艇角、大肠、膀胱、食管、贲门、缘中、锁骨、肩等穴较易出现阳性反应点,但在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却未找到相应部位的异常证据,故将这些部位称为假阳性反应点生理良导点)。因此,在探测这些部位时要稍稍放松手法,同时参考前述两种探查法,综合作出诊断。 另外,耳郭染色法亦为疾病的普查和耳穴的基础研究采用,但因临床应用不便,很少有人用于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