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邹杰峰: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教评一体化”的“评”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教评一体化”的“评”

中山市民众中学/邹杰峰

近期一直在关注“学教评一体化”的问题,所以就不由自主地重新研读靳玉乐先生的《课程论》一书,尤其是对第十章“课程评价”的内容,更是细嚼慢咽,寻求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教评一体化”的“评”,进而再考虑从评价的角度来确定文本解读的起点和终点问题。

一、要关注“评”的基本问题

第十章第一小节是谈“课程评价的基本问题”,包含了“课程评价的定义、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取向”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评价的定义。研究者在这一部分的陈述中,先是梳理课程发展史上各个阶段对课程评价的五种定义。并在五种定义的基础之上,重新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定义: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产生的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二)课程评价的主体。本书指出这个评价的主体包含了“行政与管理人员”,认为虽然是评价的主体之一,但在现实中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做法,还较多停留在“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而忽略“服务者与协调人”的角色;还有课程专家,指出其具有的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科学客观、严肃公正地参与评价,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此外,还有课程实施者,研究者认为教师是课程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主体;最后是学生,指出这是课程设计的承受者、体验者和践行者,但长期得不到重视与观照,这也是从课程的高度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评价的功能。指出课程的评价功能主要在于通过评价活动得以辨别出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程度并找出其缺陷与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改进与修订。其功能主要表现在:1.诊断功能,主要是对课程方案的优点与缺陷进行分析判断。2.修正功能,侧重于对课程方案的补充与完善。3.鉴别功能,侧重于筛选最佳的课程方案。4.决策与服务,侧重于在结论的基础上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与参考。

(四)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主要有:目标倾向,对行为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程度进行评估;过程取向,对实施过程中具体行为的关注;主体取向,认为教师与学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课程实施中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强调“双主体性”和“价值多元论”。

二、要关注“评”的类型和对象

第二小节是谈“课程评价的类型和对象”,研究者先向读者介绍了课程评价的类型,主要如下:

(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认为这两者要有机结合进行,同时还要关注诊断性的评价。

(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认为这两种评价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也要互补。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四)伪评价、准评价与真评价。

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课程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目标的评价。这在整个课程评价系统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内容,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要合法和合理。在表述的时候要力求清晰,不能泛化和模糊。指出课程目标宜宏观而不宜过于具体,应有实用和可行性。

(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包含了对教材、讲义、教育教学录像片和考试卷等教学实物的评价,这里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三)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四)对课程系统的评价。

(五)对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

三、要关注课程评价的模式

研究者在第三节中推介了几种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如下:

(一)目标达成评价模式。此模式“是以预定的课程目标为中心来设计与实施评价,并以目标达成为目的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其关键词是“达成度”,但不停留于判断的功能,而是着眼于对课程方案提供反馈与帮助。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针对性。其不足之处是对未经预期的潜在的目标会产生忽视或者忽略。

(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该模式主张不应只关注预期目标的达成度,还要考虑实际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变量与不确定的因素。其优点是能对目标达成评价模式起到极好的补充与发展,不足是缺少逻辑化的概念界定和完整的评价方法,目前只存于一种理念设想之中。

(三)CIPP评价模式。指的是由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种评价的合体。其中,背景是指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输入是指实施课程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等,目的是为评价者提供决策的信息协助;过程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观照;成果是指产生的结果或者效应。研究者指出由于此评价模式会过多依附于决策者,所以会使评价人员的作用处于被动与消极应付的地步。

此外,还有CSE评价模式、应答模式、鉴赏评价模式。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目标达成评价模式,因为最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四、要关注课程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向读者推介了课程评价的方法,具体有:

(一)量化评价。是指“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其关键词是“量化”。

(二)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物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其关键词就是“特质”。

(三)典型质性评价方法。包含1.成长记录档案袋评定,由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学生成为主要决策者。2.表现性评定,关注评定的真实性、过程性、交互性和人文性。3.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见解、主张与结论提供论证。

以上是第十章四个小节的内容,回答了:什么是“课程评价”,由谁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作用,“课程评价”的种类和对象,“课程评价”的模式以及方法,一句话,系统而直观,详尽而清晰。至此,我学会了从课程论的角度来审视“评”的内涵,将会有助于我进一步探讨语文学科的“学教评一体化”的实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