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间,铁血的三次涅槃

铁血网,过去20年军迷心中的圣地。

9月20日,彦祖携企业家读者团,到铁血网位于北京市海淀苏州街的办公室走访,并与铁血网创始人蒋磊座谈。

铁血为什么没有成为网文第一股?

移动互联网时代,铁血掉队了?

铁血的视频为什么没有军武次位面精彩?

铁血出的龙牙战术装备,品质和销量到底咋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蒋磊1小时专属分享中。

本文8000字,篇幅不短,但如果你想了解20年间铁血的三次涅槃,值得一读。

【2003 网文大战 作者流失】

2001年,铁血成立,起家的业务是军事文学读物。直到现在,很多人提到铁血,还会谈起“十多年前,《雪豹》还没在电视上播出,我就在铁血网看过他的原作小说啦!”没错,我们的很多作品也改编成了知名影视剧,除了《雪豹》,还有《风筝》,它们都拿了大奖。

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早在2003年,我们就遭遇了第一次挫折。那一年,起点中文网成立。

起点的成立比我们晚两年,但是它却在业界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付费阅读。在那之前,所有的阅读类网站都是免费的。起点的创始人拉了个会议,希望搞收费阅读联盟,同业们面儿上不好说什么,但都私下嘀咕:“免费的内容看惯了,一旦收费,读者们一定一边骂我们奸商,一边大量流失”。

行业同盟就这样胎死腹中。但与会者没算到的是,收费模式下,创作者可以直观高效地拿到属于自己的酬劳,写得更起劲,不间断更新。而在此之前,创作者更多地凭兴趣支撑创作,很多作品明明很好看,但作者很可能为了孩子的奶粉钱去做其他工作,被迫停更。

文学领域,我们起步很早。而在起点开始收费一年后,创作者快速流向舍得花钱的金主,我们才后知后觉地选择付费模式。但付费之后,我们的读书业务仍然不如其他项目,我们才知道,铁血确实出了问题。

比付费/免费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初心上,就没有尊重商业逻辑来做这件事情。那会儿,我还是一名清华的学生,脑子里整天想的还是当个科学家,和朋友们一起搞个网站,赚点钱,把网站维持住已经很开心,至于什么愿景使命之类的,对于17、8岁的理工男,显得很虚无。

正是这种心态,使得拿着一手王炸牌的我们,落后于对手。所谓“王炸”,指的是,在军事文学领域的垄断性优势,最好的作品都在我们这里。虽说偶尔会有几本书因为题材问题被叫停,但其实这些都是说辞,核心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直到2006年,我以在读博士的身份从清华退学,把铁血真正当做一份创业工作来做,状况才得到改变。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谁的颜值更高呢?

【2013 账上的钱,只够发一个月工资】

创业的心态,让我们变得专注于尊重商业逻辑。十年之后的2013年,我们的年收入突破一亿大关。

但那一年,我们却首次出现了亏损。上半年还在赚钱,下半年亏了2000多万。账上只剩下400万。这意味着,给公司的400名员工发完工资,铁血网也就濒临倒闭了。很多同事,担心公司垮掉,都跑来问我要没兑现的奖金。

这是铁血历史上的第二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2003-2013年,我们走得很顺。为什么顺?因为行业在发展,互联网人口每年70-80%的增长,网民从百万级暴涨至亿级,我们压根不用考虑如何拉新,只想着变现就好了。PC时代,我们一天的UV(访问用户数)是200-300万,PV(访问总次数) 2000万。作为一家垂直社区,我们可以和社区领域的老大哥天涯一起,排到行业前十(管家注:那会儿,卢彦祖老师还是一名努力学习CAD的产线工人,没事在天涯上写些网文)。

但我们却没有收入。与军事社区,与汽车、IT、游戏社区相比,我们的收入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所以那些年,大家整天想的就是要不要多挂点广告位,多搞点钱,要不要试试电商卖点货之类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对流量端新环境的木讷。比如在2013年,微博已经很火了,我们也做了微博。危机之下,为了保证现金流只能裁员,于是微博团队被裁,PC团队被整体保留。

很可笑,是吧!

7年后的今天,我们内容矩阵齐全,但就缺微博,因为团队被干掉了,就很难再做起来了。

除了重变现轻流量,还有一个问题影响着我们。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管理的公司就赚取了不少钱,自己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说不觉得自己很牛逼那很虚伪。但毕竟,我们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没有经过大公司的历练,没有学习过500强的经验,也没有懂管理的老师教。这使得2013年的铁血,出现了山头,大家守着自己的核心阵地,互不通气。

比如,我们通过社区做电商,两个部门应该是一体同心的。但实际上,两个部门冲突不断。社区部门宁可把广告位卖掉也不留给自家电商,电商宁愿每年花上千万淘宝推广费,也不在自己社区搞活动。

当流量端弹药充裕,问题还不明显。2013年,PC端流量进入存量时代,问题集中爆发。再加上那时我们已经启动移动端做App。开始大家天真地以为只要把PC端的东西搬到App上,用户自然就过去了。直到后来,我们发现逻辑不太一样,做出来的App根本没人安装,做一个死一个,我很焦虑。

10年赚下来的钱,半年亏光了。最后,我们找银行贷款才缓解了现金流的压力。续了命,但公司的真实场景是——团队里大家闲着没事做,老板开会讲话,大家面上不说,但心里都在嘀咕,这么大个公司,让你玩倒闭了,你说的那些傻逼言论还要信么?

直到2015年我们开始进行了管理上的变革,才真正爬出泥潭。

爬出泥潭,靠得不是什么高端的模型,而是每月1-2天的战略会。参加的都是最重要的员工,一开始二三十个人,后来扩展到四五十。会上不聊别的,就聊两件事——复盘上月最重要的十件事,下月要做的十件事儿。这十件事儿怎么选的呢——投票,大家把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列出来,无论老板还是员工,一人一票,非常民主。

民主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没有威信这个问题。

事情是大家选的,不是傻逼老板一拍大腿定的,那大家要不要干。每个项目经理都是毛遂自荐,干得怎么样,复盘时来排一排。这让我们对干部的评价非常公开透明,有成绩就是有成绩,没成绩你是老板亲爹也没用,真正能打硬仗的干部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了。

2015年,我们开始做微信公众号,起步很难,同行已经做到30万粉,我们才几万。通过战略会机制,我们选拔出了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来做这个事情。一年多时间,我们微信公众号上面一共做了800多万粉丝,并且很快有了独立收入,靠广告一个月能赚100万。比较电商业务,广告毛利很高,没有烦人的损耗和尾货。整个公司在财务上很快有了改变。

除了公号,我们的小视频(5-10分钟的那种)也是按这个逻辑搭建的。我们选出了一个干部,公司里面一个老同事,除了他,其他所有的编导、后期、策划全部是新招的。半年之后,这个新组建的团队交给我们的成绩单是,每天在平台的短视频播放有1000万。平台当时分钱又蛮大方,按你的播放量给,很快成本也覆盖住了。在B站的粉丝量上,我们很快跟《军武》这样的先发者到了一个量级。

最牛逼的是咱们的APP,之前想玩多元化,什么游戏、钓鱼、笑话各种类型都试过,结果做一个死一个。我们把其中的游戏团队解散了,只保留了其中几个比较牛逼的干部,这几个人就过来承接了咱们的APP项目。而这次我们聚焦军事,把所有的非军事业务全部卖掉之后,做一款专注于军事的APP。这个APP,在2016年一年,我们做到了1000万的安装量,日活能够做到7-80万。光APP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大概是500万,来钱特别快。

从2013年几乎发不出工资而裁员,到迅速翻盘,其实也就一瞬间。虽然起步晚了,但通过管理,立马在移动端和短视频这一波里面,做到了用户规模行业领先。《每日点兵》节目常年排视频第一,微信粉丝量也排在前面。

【2018 过分民主造成的短视】

第三次挫折,在2017-18年,公司收入出现下滑,到了2019年,亏损不少。

我们在15-16年赚了一波快钱,捞了红利。但18-19年,问题来了。表象上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留存率降低,广告减少,APP日活降低了,再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安装量。包括我们的短视频,平台补贴停了之后,没有变现通道,而这个团队成本很高,从赚钱业务变成一个赔钱业务,也是瞬间的事情。

但这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为了追求快速成长,其实我们没有真正的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产品质量上有问题。比如说APP,我们为了做留存,做快速拉新,玩标题党,震惊体。它快速的把用户给忽悠进来,但留存很差。当你赚钱的时候,所有人觉得这个来钱快,你很难去抵御这个声音。

我们有三个微信公众号,其中最大的号粉丝可能200多万,变现一般。而有的号可能粉丝就40万,它的变现可能是200万粉丝账号的好几倍。这两套本身践行着不同的经营理念。小号它的内容质量一直非常好,品牌各方面都做的让用户很信任,大的号可能为了要导流量,使用了互推等手段,我推你的一篇文章,你推我一篇文章,把粉丝交换一下,数据上去了,但是这种粉丝不是那么忠诚的粉丝。它是靠这种吃激素起来的,并非是那种真正的对你的品牌和内容认可的粉丝。而你会为了提高那个互推的效率,一般都会精心的去迭代文案,会去优化各环节的转化率。其实那个都是属于技巧,但是它不是本质问题。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它源自于我们战略会上的民主投票。

高管,主要是我自己,放弃了领导责任,而造成了集体性短视——下个月干哪个事,哪个事赚钱多干哪个事。但是在这个情况下,高管和我自己,都没有提出异议,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领导责任。这个企业是你的,初心是你的,但是对于组织里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你可能就放水了,没有去把真正的产品把握好。

2019年开始,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纠错、纠偏。我们在去年做了很多的工作,明确了一个战略——内容电商。我们不要做一家电商公司,又做一家内容公司,我们就做一家公司,一家内容电商公司。我们的内容基因比纯电商强,我们比那些纯做内容的,迭代出了更好的供应链,这是我们跟他们的不同之处。而这个内容电商公司,就是以'龙牙’为核心产品进行构建的。

有良好的供应链才能打造出良好的产品。'龙牙’作为服装品牌,主要是给居民提供这种军事战术类的服装。它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材料。我们选择的都是是顶级的面料,户外品牌中比较知名的始祖鸟,巴塔哥尼亚、northface,这些算是一线/准一线品牌,他们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

比如抓绒,他们用美国的polartec,这东西非常贵,价格可能是国产普通抓绒的5—6倍,为保证品质,我们也用polartec。比如羽绒,我们用的是非常高标准的羽绒,和始祖鸟同一家供应商,清洁度起点就是1000(行业最高水准),而目前市场上波司登之类的品牌,都是在600,这个指标体现了羽绒微生物的含量,越清洁异味就越少,水洗完之后它越干净,不会出现那种腥骚味,我们的起点就是1000。另外我们只用鹅绒,蓬松度700以上,轻量羽绒我们用800,成本是普通羽绒价格的一倍多。我们用的羊毛,全部用超细的,细度已经达到了羊绒的标准,常见的羊绒细度就13~19微米,15微米在国内算优质羊绒,但是我们用的羊毛的细度比羊绒还要细,达到了15微米。用了行业里面最顶级的材料来打造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龙牙做的第一件事。(值得一提的是,铁血目前采用电商直销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省去了大量的渠道费和广告费,虽然用料与巴塔哥尼亚等品牌相当甚至更高,但龙牙的价格只有他们的1/3甚至1/4)。

找到顶级供应商供货还不够,一方面我们不想始终被老外卡脖子,另一方面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我们对产品的极致要求。怎么办?自己研发。像polartec抓绒,性能确实好,而我们一直想代替它。我们的实验室,搞了多次独立研发,也跟国内很多的大供应商去合作开发,但最终测试的结论是,一测就发现想代替美国的一些高端产品很难。比如透气性,吸湿速干性能,差距还是很大。

但有一些方面我们做得很好,比如抗静电,国内抗静电功能方面刚刚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第一时间就把抗静电功能揉到咱们的材料里面。具体的技术是石墨烯,把石墨烯做到纱线里面,就让纱线具备了抗静电的性能。户外运动时所需的高性能服装,要吸湿,要速干,要保暖,用天然纤维很难达到,而用化纤材料,性能可以但静电很厉害,尤其在北方,一脱衣服可能就噼啪直响。我们把这些最先进的纤维材料用在我们的产品里面,用户能够比国外的品牌更先能够体会到这些先进功能。

内裤是让我们颇为得意的爆款。它的纤维也很特别,把银离子固化在了纤维里面。传统的染色技术,只是在纤维表面放一层银离子,洗了几次,不断磨损,效果越来越差。龙牙的技术是把银离子是植入到纤维里面,里外都有,洗个1-200次,性能还是非常的优异。我可以自豪的讲,龙牙内裤是目前互联网上做的最好的。

(PS:为了打造一款非常精美的内裤,蒋磊在商场通过各种手段,网上至少50条,买过各种内裤,整天自己办公室门一关,亲测各种产品)

龙牙内裤研发已经好几年了,也是我们复购率最高的一个单品。很多男性同胞穿完之后他就不会再选别的品牌。今年以来,很多人在抄我们的,包括一些大品牌,从设计理念、材料匹配,都在学我们。这证明了我们在产品力上的领先地位,当然,它的价格也有点小贵。

买过龙牙内裤的人会发现,它的做工手工比别的品牌要好很多,而后来跟风龙牙的品牌,做工总是会差一点。为什么?说到底,有了好食材,还得有好厨师——一个普通的品牌,它可能就找一家供应商来接订单,供应商会以中国目前服装供应链的平均水平来提供产品。而我们如果想把产品做好,必须在供应链里面得挑选出最优质的供应商。

矛盾来了,优质的供应商一般是只跟优质品牌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它的产能其实是稀缺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甲方有钱,就可以在供应商面前很牛逼,供应商才是爸爸。在服装领域,卖一个亿是很小的品牌,而我们作为后来者,想进入这些牛逼的供应链,让别人为你代工是很难的。供应商很强势,说每年起步合作价,1000万美元,到不了这个量,你丫就别谈了。

当我们削尖脑袋,跟这种大供应商搭上线,却发现自己还是没有话语权。下了订单,我们希望能加快生产,但是工厂完全不鸟你,甚至会因为大品牌的订单发生变化,把你的订单先给踢掉,在大工厂心中,其实你就是个填空补漏的。

所以在供应链方面,龙牙很早就认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挑选的,是跟供应商共同良性合作。我们挑选的合作企业老板,他首先要有品质意识,愿意做好产品的,跟咱们体量比较匹配的工厂,比如200人量级的工厂,它1/3或者一半的产能,我可以一年全包下来,构建稳定的产能。

产线上的工人,为了能够做出好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我们会派人去现场,手把手教工人,训练工人,让工人从年头到年尾,永远只做我一个品牌的产品。我的品质要求和标准,工人都熟记于心。当然,钱给到位也很重要,我们的工人工价会与其他工人不一样。一般服装企业是按件收费,做龙牙的一件工费和做普通品牌的工费是不一样的。多给钱,把生产效率降下来,东西才能更精致。

走线平实,线头更少,就是这么做到的。所以好多用户买回龙牙后,就发现觉得很特别,会穿上瘾。有朋友会在我们的公众号下面留言,他说他也是服装业业主,把我们的衣服拆了,才发现我们的服装真正做到了里外如一。而其他牌子的衣服它里面都包括里,很多做工不好的,线头都藏在里面。龙牙在别家往往会忽视的,会放弃的细节上也非常重视,这叫里外如一。

这哥们说,他会要求他的工厂也按照我们的品质来生产,但是失败了。因为做出这种品质的产品,必须供应链要改造、要适配,并且需要时间的磨合,以及足够的订单量来喂这供应链。你如果没有稳定的合作产线,你这个月做你的产品,下个月做他的,品质不一来回拉扯,那工人很快就回到原来的低水平了。所以说,做工,其实比面料更难。

说完面料和做工。我们再来说说龙牙的产品有四个标准——好看、好穿、好用、好打理。中间两个好——好穿、好用,其实也很难,这非常考验咱们的设计的能力。

我去安踏、七匹狼这些企业参观学习,它一年可能要做上万款,至少也是好几千款单品,因此他们养了一只几百人的设计师团队。但它平摊在每一款上的花的时间其实是很短,所以它的每一款都是先做出来再说,走高速迭代的Zara路线。而我们在每一款单品上,花费的设计资源其实非常高,所以我们能够在很多细节上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

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口袋,它的角度,应该是15度还是25度,如何让你坐下和站起来的时候,都能够很舒适的掏口袋。很多裤子你坐下以后,想从口袋里掏东西,它是掏不出来的。而我们能够做到让你坐着和站着都一样,并且不会掉东西。帽子,北方冬天我们会戴个帽子防风,如何让这个帽子能够左右随动,不会一转头就影响你的视线,都需要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解决方案,在整个服装体系里面,都会去应用这些方案,并且在我们的程序里面,把一些最优的实践固化下来。我们每一款产品研发,面临的每一个新问题,都会在我们的整个产品程序里面得到通发,累积下来,产品力越来越高。

龙牙的尺码也很特别,我们的裤子是成衣,做的是定制,但是我们的裤子有23个尺码,这在行业里绝无仅有,你找不到任何一个男装它们的尺码能给到20个以上,甚至15个以上都没有(耐克、阿迪可能就十二三个),而一些淘系品牌可能只有7-8个尺码。我们能够做到23个,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愿意在这些细节上做投入,把成本加上去,把库存深度做高,我一款能卖到很大的量。

再说好看,前提是合身。如果你的衣服穿着尺码不合适,肯定不好看。那么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更丰富的尺码营造差异化,只要用户买了咱们的产品,他就很难再买别人产品,因为这尺码别人没有。他一旦穿了好的做工的衣服,以后就会厌恶差的东西。

当然,龙牙不是没有问题,那就是整个军迷服装这个行业规模很小,我们已经做到行业第一,一年才一个亿。国外的很多诸如511之类的,在军迷群体中如雷贯耳的品牌,在中国的份额还不如我们。所以说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军迷服装这个行业是很小的。

在2019年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与其在一个很小的市场里面去切一大块,不如去一个大市场去切一小块。

军事行业我们做了二十年,那么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没有太多的大公司出来。军迷人数很大,但是他们的消费很少,他的消费跟军事没关系。在国内,你不能买枪,甚至连刀都不能买,好多国外的产业链都没有,如果只是把我们产品局限在军事服装产品上,天花板就太低了。

所以我们在去年做了一个调整,准备出圈,在保持军事风格元素核心的情况下,让产品能够适应用户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在军迷日常的商务、通勤、休闲,也能够穿龙牙的服装,而这个服装内涵可能是我们军事内涵——功能性的设计,适用丰富场景的外观。

(就在今天,工作室的嘉宾,半导体专家——卡王博士来到我们位于东莞的办公室,穿着龙牙工装裤。)

所以我们也提出了公司的一个发展战略——三年八亿,八年百亿。

中国服装零售业一年有1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男装也有5000亿以上的规模,市场空间足够大,并且是军迷直男们为数不多的愿意花钱的行业。所以我们去年决定,产品转型,公司回归到我们的内容电商一体化的轨道。

目前,铁血的核心内容就是短视频,专挑有红利的地方去。比如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2019年卢克文工作室能在存量市场出圈,真的很厉害)。进入存量市场以后,如果你号的内容质量不够好的话,用户不看,所以这个存量我们就不去争了,把这个时间精力花到增量上,花到抖音上。

抖音上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新的节目。像我们铁血缝纫机、铁血李大方,去讲咱们的服装的这些知识,其实是在教育用户他的产品观、消费观。不要再像之前,比如说穿T恤,买十件便宜T恤,我一个月扔一件,现在我们就提倡的是,花一百块钱买一件好T恤,穿着周期更长,体验更好。买鞋也是。买双好鞋,让你每天都有好的体验,穿更长时间,而不是买几十块的鞋,穿几天就扔了。所以我们也在去教育用户建立对跟龙牙品牌匹配的消费观。

没想到,抖音上能够买到品质这么好的产品。

这是让我们最为欣慰的用户反馈。现在,靠着以龙牙为核心的内容电商模式,我们已经支撑起不错的拉新和留存数据。铁血也正进一步转型为一家军事内容和高端战术装备制造企业。

20年间,我们经过了几次转型,但不变的,是服务好军迷的初心。品质说话,不信,来件龙牙试试。

管家后记——

其实企业家社群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军迷,也没听过龙牙品牌。但品质说话,见识到龙牙优秀的品质,大家直接在铁血办公室一旁的龙牙体验店。大家一共买走了数万元的衣服。

而让大家难忘的不只是龙牙的高品质服装。座谈中我们得知,羞答答的蒋磊,其实有着轻度的社恐;铁血一大半的员工,都来自于对公司价值观高度认同的读者;十年以来,铁血一直在坚持为抗战/解放战争老兵捐款。

尽管没有成为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网红公司,但20年来铁血一直在踏实地践行自己的初心——全心全意为军迷服务。而那些在十几年前,看着铁血论坛长大的军迷们,是否会偶尔想起,那个在显示器后面,看着铁血网文或热帖,热血澎湃的青葱岁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