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2020年9月

读书札记2020年9月

  人会死,但图书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把思想永远紧闭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永远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知道,图书便是武器。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次终极追问:科学与宗教的纠葛》

[英]罗杰·瓦格纳 / [英]安德鲁·布利格斯  著

杨春景  译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

  如果说,宗教是对“终极问题”(简单说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追问,那么科学就是为了诠释“终极问题”的“次终极追问”。或者说,科学和宗教,大概可以分别看作是人类理解宇宙万物的不同角度。这本书,就是讲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随着思想的启蒙,科学的普及,往往将科学的勃兴描绘成一场对宗教的反叛,从而呈现科学与宗教对立的状态。但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崇尚理性的希腊哲学怎么会与基督教合流,成为中世纪欧洲教会的基本意识形态?热衷扩张的伊斯兰教王朝,为什么会保存着西方科学的资料?作为基督教徒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又是如何处理科学发现和内心信仰的关系?牛津、剑桥等成为科学殿堂的著名学府,其实都是由教会兴办的……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恰恰说明科学与宗教错综复杂的关系,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本书的作者之一是一位科学家,他在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时注意到剑桥大学这栋建筑上镌刻着“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这样的一段宗教铭文。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一位艺术家,他在牛津大学研习哥特式文艺复兴建筑时注意到牛津大学博物馆入口处看到门上雕刻着手持书本和生殖细胞的天使,据说这座天使雕像的含义是“博物馆的创始人希望后人在一种更强大力量的指引下,能够阅读并正确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学习自然界的常识并揭示生命的奥秘”。两家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机构居然都在醒目处刻着带有强烈宗教意向的铭文和雕像,也正是基于此,两位作者展开了讨论与合作,最终完成本书。

  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将科学与宗教的源头,追溯到人类文明的黎明,并在随后的五千年文明史中,选取了肖维洞窟的原始信仰、希腊的形而上学、中世纪欧洲与中东的神学与经院哲学、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萌芽、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启蒙与现代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思考和讨论这几个场景,勾勒出这样一个画面:人类在认知革命中获得了对世界本质的求知欲后,对于这些终极问题的追问,形成了宗教本身,而宗教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又以理性为手段,剖析整个世界,从而为科学的诞生与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对立,宗教作为对世界本质的终极追问,在人类的思想征程中,甚至还为科学这一次终极追问创造了一片便于飞翔的气流场。

  虽然这本书的主题看似深奥,但行文却轻松得多,从最早的原始人类洞穴岩画到塑造人类文明的伟大思想家,再到科学革命的巨人和当今的科学技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事、物,借助大量插图,带着读者去一探究竟,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

[美]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著

犹家仲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在反击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之战时,图书也是最为重要的武器”。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

  这些图书让士兵们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维度重新认识了战争,为很多士兵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撑,“从图书中,士兵获得了勇敢、希望、决心、自我人格感以及其他特质,从而填补了战争带来的心理空虚”。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二战结束之后,图书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纳粹的焚书运动,欧洲的图书资源十分匮乏,美国士兵把大量图书带到了欧洲,也受到欧洲人的欢迎,美国顺势推出了“海外版图书计划”,将包括英、法、德、意等多语种版本的几十种图书投入了欧洲各国市场,从而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

  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人会死,但图书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把思想永远紧闭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永远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知道,图书便是武器。”

  这本书就讲述了图书在二战期间成为美军制胜法宝的这样一段传奇故事。

《你耳朵里有鱼吗?》

 [英]大卫·贝洛斯  著

韩阳  译

商务印书馆,2020年4月

  解释一下书名,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写过一种体型很小的巴别鱼,依靠从周边接收脑电波能量为生,把巴别鱼放到耳朵里就能听懂任何语言。所以,这就是一本关于翻译的书。

  本书作者在耶鲁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通过对翻译这一行为的思考和研究,探讨了语言和翻译的内涵与外延。从翻译的概念到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从母语人士的翻译到直译与意译的分析,从翻译的策略到翻译机器,几乎囊括了翻译的各个方面。从字典到圣经翻译,从国际法到纽伦堡审判,从诗歌到新闻,从人权到语言平等,书中不仅探讨了翻译的理论,还穿插了众多实例,加入了有趣故事,展示了翻译的趣味与奥秘。作为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普读物,这本书告诉普通读者,翻译绝不是用一种语言简单替代另一种,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艺术。

  非常遗憾的是,作为一本讲翻译的书,本书的中文译本有点差强人意,甚至影响阅读和理解了,以至于有人评价说“一个翻译翻译的写翻译的书,翻译成这样,也是绝了。”所以,有能力的可以读读英文原版,没条件的将就着看吧,毕竟这样的书不多见。

《幽灵旗》

那多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曾经历日军轰炸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三层楼”正面临拆除的窘境,记者那多受命对其进行深度报道,而在调查中却疑窦丛生,“三层楼”究竟为何幸免于炮火?是得益于传说中其楼顶飘扬的外国旗的庇护?还是当年“三层楼”的主人孙氏兄弟扛出的诡异旗帜震慑了侵略者?而孙氏兄弟当年为何建造“三层楼”?他们又怎么突然消失?……由“幽灵旗”引发的种种疑惑层峦叠嶂峰回路转。

  《幽灵旗》是那多灵异手记系列作品之一,不少人评价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本,我没有全看过,没法下结论。但与国内类似灵异类作品相比较,无论从脑洞还是从文笔,都是不错的。但是,作为系列作品,似乎每一本意在重点描写一种灵异恐怖意向,而且考虑到单本篇幅、主题立意等因素限制,尽管脑洞大开的想象力非常棒,总感觉不过瘾。也有不少人把这个系列与卫斯理系列进行比较,优缺点都非常相似。

(0)

相关推荐

  • 科学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是哲学

    因为从物理的三维空间,再往上就是更高的维度了,此时的真相已经无法再用寻常三维空间的定律解释了,而哲学宗教却能囊括所有宇宙时空.虽然笼统,但它能包罗万象,能揭开整个宇宙的终极奥秘规律,揭开自然万物的本质 ...

  • 新宇宙观启迪篇(二)

    一个虚构而又值得哲学和科学工作者一读的故事2 瞎子摸象适合于一般人群或搞科学的人看.对于搞宗教的或单一修练的人而言,我可以写另一篇,叫做''坐在飞机上看象''.虽然可看見大象的整体,但只是模模糊糊地看 ...

  • 读书札记2020年1月

    读书札记2020年1月 2020年1月份共读了13本书,因为这个月有春节假期,而且又不便出门,所以数量比以往多一点,大部分是重读的.通读的,也有的正在读或者只是翻看部分章节.以下是读后和阅读过程中的杂 ...

  • 读书札记2020年2月

    读书札记2020年2月 2020年2月,因为疫情的影响,实际上还是宅在家中,除去心血来潮随手翻看的,一共读了8本书. <大流感:最致命病毒的史诗> The Great Influenza: ...

  • 读书札记2020年3月

    读书札记2020年3月 这个月,读书的速度和数量都降了下来.3月份一共读了6本,其中2本还没看完.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法] 雨果  著 李丹.方于  译 人民文 ...

  •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每一册书都独一无二,藏着隐秘的历史.它们在书店汇集然后彼此分散,去到别的地方,给别的人带来喜悦,激发别的创造. 上图是著名作家李敖的书房 <书店日记> The Di ...

  • 读书札记2020年5月

    读书札记2020年5月 这是一个有望通过努力得到回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个体有所要求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创造自己的成绩,哪怕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不成为遭人怀疑的对象.社会的蓬 ...

  • 读书札记2020年6月

    读书札记2020年6月 我将造出一个卑微的原始人:他的名字将是人类.我将造出一个原始人工人:他将是为诸神服务的,这样他们才过的舒适.(<第十二个天体>) <水浒寻宋> 虞云国  ...

  • 读书札记2020年7月

    读书札记2020年7月 "仇恨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是一个民族仇恨另一个民族,仇恨把一些社群聚集起来去对抗另一些社群,因此,当权者总是以爱的名义拉选票,实则在鼓励仇恨,所以民族之间总是在互相残杀 ...

  •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一味只想着美,人就不知不觉会碰到这个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很早就 ...

  • 读书札记2020年10月

    读书札记2020年10月 当一棵树被砍掉树冠后,树根旁边就会发出新的嫩芽.同样,人的灵魂若在开花期患了病或遭到摧残,往往也会如此回归,回到一开始如春天般的萌芽时期,回到充满遐想的童年时代,仿佛在那里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