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也谈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原则
这是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药物治疗路径,它提示我们: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即予生活方式干预和起始二甲双胍的治疗,如果二甲双胍不能耐受或有禁忌,再考虑糖苷酶抑制剂或磺脲类促泌剂。
作为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降糖药物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有效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血糖的波动性;
2)安全性:低血糖风险、体重变化、心血管疾病风险、肿瘤风险、致畸性、肝肾功能等毒副作用问题;
3)生理性:即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是否更加针对疾病的病理机制;
4)依从性:包括用药的次数和时间、治疗费用等等;
5)个体化:其实这是上述问题的综合,也是近年来指南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制定目标和方案,要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患者是否愿意自行注射胰岛素、对减肥的意愿、并发症情况、体重、性格和生活方式等。相比过去的方案,目前的体系不再过于清晰,而是更个体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的医生为同一个患者处方,用药可能会很不一样,包括治疗目标和具体方案,其原因就在于出发点不同。
我们看看国外是如何用药的:
ADA(美国)/EASD(欧洲)立场声明
从上面的图中,大家就可以看到二甲双胍的重要地位。
二甲双胍进入临床以来,它的降糖有效性得到证实,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5-2.0%;在安全性方面,单独使用极少发生低血糖,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的报道几乎为0,UKPDS证实了它有效降糖的同时还显示了它的心血管获益,它在肿瘤发生机制方面是“正能量”的,虽然没有被批准用于妊娠,但是没有致畸性的报道,在体重方面,可以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的限制指标也在放宽,比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也多为一过性;在机制上,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延缓葡萄糖吸收,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变肠道环境,提升GLP-1水平而发挥作用,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生理机制。另外,它的价格便宜,服用方便,依从性高。所以,在世界各国指南中都奠定了它的重要位置。
具体关于二甲双胍的具体信息,大家可以搜索2016版最新的关于二甲双胍的专家共识。不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