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不能“太积极”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放在当下,依旧不显得“过时”。

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高的效益,是上至管理高层下至普通员工的 一致认同。

由此,每个人都必须确保自己“不掉链子”,以最积极的态度,最麻溜的动作,完成岗位职责。

但不同于追求效益第一的企业,人在单位,若凡事立说立行,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之所以如此“反常”,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越是干活“麻溜”,越是事多。

企业的薪资待遇分配,往往是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钱,充分体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的市场竞争规则。企业和员工可以充分实现双向选择,所以,因为薪资待遇谈不拢,而辞退或跳槽的现象很是常见。

在体制内,除去专业技术岗位的薪资分配与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其他的岗位,往往就是论资排辈,按照职级来划分。

由此,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刚入职的“新人”往往拿最少的钱,但被分配的工作最多;而老员工则恰恰相反,仗着“老资格”,不做事,却能“拿高薪”,成为了“老油条”。

只要单位有人做事,而且很是“麻溜”,每个环节都无可挑剔,总能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对于单位里这些“老油条”来说,他们便会找各种借口,把不着边际的事情,都推给这个“能干”的人。

一些小领导,早就苦于喊不动那些“老油条”,很多事情还要自己动手,现在终于来了个不用“喊”,就能把事情做好的人,他们也如释重负,赶忙端起领导架子,坦然地把大事小事都推给这个人,落得轻松自在。

02

越是积极主动,越是被排挤。

人在单位,混得好的人,往往是那些什么事都不干的人。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够想方设法,让领导交办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而自己还能把所有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领导对于单位里这种“油滑”的小人,最常见的态度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他们不愿意招惹麻烦,更不愿意因为较真碰硬,而得罪了小人,导致以后的工作埋下更大的隐患。

基于这样的“大环境”,那些积极主动做事的人,则会被当成“公敌”。原因很简单,相形见绌。

积极主动的人,对待分内工作,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应付了事,而是考虑周全,查漏补缺,改进方法,让从前的难题变得简单易行。对于领导临时交办的紧急任务,也从不打半点折扣,再苦再难,都会按时保质完成。

对于这样一个“宝藏”员工,哪怕领导并没有从心底里把他看成是“自己人”,也会将之作为典型,大肆褒扬。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震慑,也形成了一种“捧杀”。如果那个积极主动的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在众人的“吹捧”中来临,很有可能自己是怎么被排挤出局的都不知道。

03

有备无患,才是明哲保身的“法宝”。

人在单位,如履薄冰。要有真本事,才不会被人取代; 要韬光养晦,才不会被当做众矢之的;要有备无患,才能应对各种刁难。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甚至完成任务,不要急吼吼地去汇报工作进展,等到领导催着你要结果的时候,再不慌不忙地呈上。

领导也是心中有数的人,一旦你总是在他预想的时间之前完成任务,他就会考虑,是不是你不够仔细认真,或者分配给你的任务太少了。久而久之,要么是对你各种不满,要么是给你不断增加任务,让你喘不过气来。

真正聪明的职场人,懂得给自己多争取点完成任务的时间。比如写一份材料,也许一天就写完了,但他非得要做出,到处查找资料、以及长时间伏案写作的样子,让领导和同事都产生一种印象:这个材料颇费功夫,人家真的是费心费力了。

学会“延迟”回复领导,不是故意拖拉,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这样才能给自己树立起为人处事的底线,让别人有所敬畏。

结语:人在单位,你会发现,人心叵测。一旦你的言行举止表现出积极、主动、干活麻利,你就成为了其他人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的懒惰、推诿扯皮;这种“格格不入”,会让很多人对你怀恨在心。

所以,不如安安静静地做事,悄无声息地努力。如果哪天实在不愿与这些人再徒然地耗下去,也可以潇洒地转身,去往自己想要的更广阔的平台。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