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诊断方法
经过临床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六经诊断方法,很值得借鉴。被称之为:六经病问诊捷要。临床极具实用性。尤其是对太阴病和厥阴病的诊断,独有巧思。
太阳病两个诊断标准:怕冷和脉浮。其中无汗是麻黄剂,有汗是桂枝剂,脖子僵硬、背部僵硬是葛根剂。
少阳病两个诊断标准,口苦和胁胀胁痛,见了口苦,见了胁胀、胁痛的病人就应该考虑少阳病。
阳明病两个诊断标准:怕热加出汗,大便干。
太阴病提纲证自利不渴可以诊断,我总结的经验是:病人吃了凉东西难受的就是太阴病。极个别病人,问吃了凉东西难受吗?病人说从来不吃凉的,所以吃了凉东西是不是难受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别的诊断太阴病的方法了。
用厥阴病的提纲证来诊断厥阴病,当然可以,但在临床上不太方便。
我的方法是问病人手脚凉不凉?如果手脚凉,则考虑有厥阴病的可能。记住,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如果手脚不凉,则排除厥阴病。
诊断少阴病,采用提纲证,脉微细,但欲寐。我的经验是少阴病病人共性是精神疲倦,休息差。
少阴病的问诊是问病人是不是有精神,睡觉怎么样。
太阴病的诊断诀窍
看病,先定六经很重要。太阴病如何诊断?太阴病的第一个诊断标准: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阴病的利是大便稀,一定要记住,大便不能粘。有的医案里说病人大便粘条,粘冻样,用理中汤,但是病人大便本身并不粘,就是说病人大便后就觉得大便净了。没有大便不净的感觉。冲马桶时一冲就净了,大便不粘马桶。
有这样大便特征的人,再加上腹痛,腹胀,食不下,就可以诊断为太阴病。
太阴病还有一个明显特点:自利不渴。
其实,自利益甚。这句话还表达了一层含义,病人肚胀,大便次数多,按说病人大便后病人肚胀应该减轻,但太阴病的肚胀不是这样,它会大便次数越多,肚胀越厉害。这就叫益甚。
为什么要反复的谈太阴病的诊断问题?
举例,肚胀病人,我问,大便怎么样?病人答5天一次。我又问,吃了凉的东西难受吗?病人往往会说,我从生了病就不敢吃凉的了。我会对病人说,我当然知道,没有一个病人会去喝冷水,他们都喝热水。我问的是假如你吃了一个凉苹果,肚子会难受吗?病人说不难受。
好了,我知道这个病人没有太阴病。
这个病人就不可能是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就是说太阴的处方全部被排除。同理也不会是附子理中汤。
只要学会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自然有把握。诊断太阴病先找一个太阴药。干姜就是太阴的主药。凡是含有干姜的处方都可以认为是太阴病的处方。或者是兼顾治疗太阴的处方。不过,有的处方可以治疗好几个经的病。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认为治疗太阳少阳太阴的处方。
当然,有的处方没有干姜,但也是太阴的处方。还有,几个加减里有干姜的处方小柴胡汤,真武汤,四逆散。
一个病人,通过问诊,病人没有太阴病。那么,上面这些含有干姜的处方就全部排除了。
再比如说,一个咳嗽病人,通过问诊,病人有太阴病,那么就要在含有干姜的处方里选。
病人就很可能是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或者小柴胡汤加减,或者真武汤加减或者四逆散加减
反过来,一个咳嗽病人,通过问诊,没有太阴病,那么病人就不会是小青龙汤,不会是苓甘五味姜辛汤,不会是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汤,不会是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汤,也不会是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汤。
三阳经病简易辨病准绳
脸上难受,必然是阳明表证;
颈椎难受,必然是太阳风证;
两侧耳朵难受,头眩目眩而耳聋,必然是少阳经表证。
太阳经走后背,从足部小拇指开始向上走,窜到了颈椎。所以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自汗出恶风,鼻鸣干呕,恶风,怕冷。仲景定下六个病名。太阳病一发作,就会循经到颈椎。
阳明病病于前,二拇指外面有个内庭穴,内庭向上循经,过了足三里向上行走,走过肚脐两边往上,从下颌到面部,交汇到眉棱骨。
这叫太阳经走于后,阳明经走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