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必有紧,否则不成太极拳,出功夫得知道什么是紧
文/戚海军
太极拳讲松,这个似乎大家没多少异议;但说太极拳也讲“紧”,估计很多人想不通。
不难揣测多者的疑惑是:太极拳“放松”都是一辈子难以完成的任务,你谈“求紧”不是背道而驰吗?
其实,有这种疑惑很正常也可以理解,因为实际上现在多数练太极拳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松”,什么是“真紧”,对松与紧还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这个“紧”,算是抛砖引玉。
关于“松”与“紧”最早出自于《内功经》,其原话是“劲松而紧,劲必先松以用紧也,唯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故以松用紧,非以紧使松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松与紧是体用关系,有松必有紧,练拳行功只讲松不讲紧是不对的。
同时,《内功经》又说:“松者,柔之甚,软之极,养精蓄锐之意也。汗者刚之甚,健之极”。经中且形象释义松如绳之系,汗如冰之结,二者有交互相济之道,盖柔能济刚,刚能济柔也。
从这段生动地诠释我们似乎能深深感知到松与紧的真面目,也会清楚知道如果没有“真紧”那也就没有“真松”。
故松与紧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太极拳作为典型的内家拳术,讲究阴阳之道,所谓有阴就有阳,有正就有反,才符合太极之理。一代道功太极名家刘培中前辈是最早将“松紧论”引入到太极拳思想的,他认为太极拳是正反之道,有松就有紧,如此方成太极阴阳。
关于“松紧”这个词汇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没有多少概念,但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应该并不陌生,记得当时有种时髦的裤子就叫“松紧裤”。
松紧裤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腰带是有弹性的,因为里面装了松紧,所以真正的松是具有柔软和弹性的。
关于“紧”其实从我们从生活中的很多例子也可以体会到。
比如你手端一碗太满且滚烫的开水时,你整个身心都是放松的,脚下如履薄冰,手上之力多一丝少一丝都不行,因为你担心稍微不慎便会水溢碗落,烫伤自己;故手端烫碗的这个动作就是紧。
这个“紧”就是依靠身体其他部位的放松来支撑完成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放松,这时手上便会呈现硬与顶,手上的碗就有摔落的危险。
同样的道理,那么我们要问自己在练习拳架中你有没有这个“紧”点存在。
如果左边松那么右边就该紧,如果左腿放松,那么右腿就该求紧。
不少人站太极拳“金鸡独立”一式的时候为什么总感觉站不稳,脚下不实在,为啥呢?
因为你站立的这只脚没有紧,想松松不下去。
太极拳门中有句著名的术语叫“虚灵顶劲”我们都知道,其实“虚灵”是方法,“顶劲”是结果,虚灵是为顶劲服务的。
这个和“松与紧”的道理是一样的,松是方法,松是为【紧】服务;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拳中哪里该紧,何处该松,那也是枉费工夫。
松紧是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如此铸就太极功夫;然无明师口传心授又多会误入歧途,将“紧”理解为紧张,僵硬这是错误的。
在实战技击中,蓄劲的时候全身放松,在拳头打击到对方身体的一瞬间只有“紧”那么一下才会有“入里透内”的劲道出来。
这个道理大家多想一下,因为技击的功夫是从拳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