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一季54集
:自驾房车游
﹌﹌﹌﹌﹌﹌﹌﹌﹌﹌﹌﹌
小相岭,又名小相公岭,位于喜德、冕宁、越西三县交界处,属大雪山支脉,北通石棉,南达西昌,绵延数百里。
越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
文昌帝君张亚子又是谁?真的孤陋寡闻了。传说有“北孔子、南文昌”一说,与孔子并列,非凡人也。
亚子倡义举、劝进学,重礼仪、守德行,行善事、尽忠孝;
孔子倡勤学、导仁政,薄赋敛、重教化,举贤才、慎刑罚;
亚子庇佑学子,魁星点斗;孔子博学好礼、诚信为怀;
亚子悲天悯人,孔子为政以德;
一个是天上的文曲星,一个是人间的圣贤人。
张亚子,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属于传说人物,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后来,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举考试。
越西县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气候受地形影响,夏秋湿润凉爽,冬春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3.3℃。
零关古道,古称5尺道,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段,纵贯凉山州越西县境南北,故越西县曾有"一线通南北"之称。
“零关古道”有“丁山桥”、摩崖石刻,“零关”等遗迹。“丁山桥”建于明朝以前,“零关”属清代古迹。
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小相岭出境,全长350千米,宽1余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
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是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
亀城印象:站在山上居高远眺,越西石城酷似一只正在爬行的乌龟,城南为龟头,城北为龟尾,所以人们便称越西石城为“乌龟
零关古道名字的来历:
(1)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大约在今天凉山地区(比现在的范围还大)设越嶲郡,郡治在西昌。越嶲郡领十五县,其中有阑县和零关县。大渡河以南到越西县新民镇属阑县,新民镇到小相岭,包括普雄、申果庄等属零关县。汉代中期零关县并入阑县,范围在大渡河以南小相岭以北,基本上是越西从汉代到解放后两千多年来的管辖地。解放后,划出了安顺场、洗马姑等地区为石棉县管辖;大树堡、河南站划入汉源县;海棠、田坝、廖坪等地属甘洛县。
(2)“南方丝绸之路”,汉代开通为官道。《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蜀人司马相如奉使首通西南夷,“通零关(越西小相岭),桥孙水(安宁河孙水关),以通邛都(西昌东南)”。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过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零关道因零关县而得名,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
(3)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扩展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古道”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古道”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后,再通往保山、腾冲,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纵贯越西县南北,在县境内全长近150公里。
(4)零关道在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秦献公时称“牦牛道”。汉代设置零关县,“牦牛道”由此更名“零关道”。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在境内设清溪关,零关道更名清溪道。唐后又复称零关道。
普雄河、越西河、漫滩河是县内水能资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蕴藏量为9.07万千瓦,可开发量3.624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314万千瓦,可开发量5.026万千瓦,占全县总开发量的28.9%;漫滩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23万千瓦,可开发量8.291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46.25%,
凉山州尼日河漫滩水电站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由越西县浩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电站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建筑物组成,安装3台2.5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
尼日河干流全长136km,流域面积4084平方公里。发源于喜德县东之力比少哈山(山峰海拔3419米),上游喜德境内称尼日波河;越西河裤档沟出口与越西河汇合口以上称普雄河,河谷较为开阔,水流平缓;汇合口以下称漫滩河,进入峡谷区;甘洛境内呷日段称果觉河,甘洛县城以下称尼日河。在甘洛县黑马乡东部尼日附近汇入大渡河。
尼日河最大洪水流量1800秒立方米,枯水季最小流量18.2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17秒立方米,径流量38.35亿立方米,主要由降水补给。
由于山高沟深、河流纵横、落差极大(落差达1960米),尼日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一条河流弄出那么多的名字,尼日波河、普雄河、漫滩河、果觉河,再加大名“尼日河”,小名“牛日河”,怪哉
彝族谚语“石沉水塘不回还,人到甘洛不回还”,形象地刻画了旧时甘洛的双重个性,山凶水险、交通阻塞、部落林立,人一旦进入便势难生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一旦搬进便不愿迁出。彝族谚语“汉族首都大,彝族甘洛大”,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甘洛在凉山乃至整个彝区的知名度。
抬头观瞧,一水泥大坝挡在前方峡谷中。
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境内,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