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养血,重用奇药生地黄

口舌溃烂,咽喉不利,不寐而烦案

杨某,中年男性,2011年6月初确诊为“鼻咽癌”,6月中旬接受化疗,约两周前化疗完成。8月22日开始接受放射治疗,现仍进行中。9月初逐渐出现口腔溃疡,咽喉干痛,饮食难进,胃脘胀满,呕吐。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9月27日经友人介绍请黄师诊治。刻诊患者咽痛、咽干、口干,口腔双侧颊侧溃疡,舌面溃疡,饮食难进,胃脘胀满,时有呕吐,不寐而烦。唇舌红色如染,舌干瘦,无苔。

黄师拟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麦门冬汤加生地黄,处方:

黄连6克  黄芩15克  白芍15克  大枣15克

党参30克  法半夏60克  麦冬30克  生地黄90克

甘草30克  阿胶15克(烊化,兑)  鸡蛋黄1枚(药成放之搅拌)  7剂

10月4日再诊,诸症悉除,唇舌红已退,如常色,口腔及舌痛溃疡已愈,唯余咽仍有少痛,已能进食粥、面条之类。除昨晚1点醒来,1个多小时后才再入睡外,几天来睡得很好。

沛按:鼻咽癌放化疗后副作用常见口腔溃疡、饮食难进。此证唇舌色鲜红,干瘦无苔,阴枯液竭,非甘草泻心之干姜所宜,故以黄连阿胶汤合麦门冬汤,两方顾三面(咽喉不利、不寐而烦、口舌溃烂)。

欲养真阴非重用生地黄、麦冬不足以为功,黄连、黄芩直折其火,苦以化燥,只宜轻用。诚如吴鞠通谓:“必大队甘寒以监之,但令清热化阴,不令化燥。”重用甘草亦能养液,更合甘草泻心汤意以愈口疮。半夏重用尤觉巧妙,一以降逆止呕;二以利咽喉;三以取《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覆杯则卧意。然时下药肆之法半夏已经炮制过度,药性所剩无多,重用无虞。

地黄一味

关于地黄,《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脉,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

《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10首,分别是:胶艾汤、当归建中汤、黄土汤、炙甘草汤、薯蓣丸、三物黄芩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肾气丸、大黄䗪虫丸。

汉时并无熟地黄,仲景用的是生地黄、干地黄,但仲景用地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润燥、制燥、定躁、安神、定悸,而且地黄在配伍上有广泛的亲和力,如与养血、活血、益气、温阳、清热、养阴、利水药均可配伍。

地黄在经方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定躁、安神”作用,其次就是“润燥”了。

1. 润燥。《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条条文,是仲景提示阳明久虚的症状,如“无汗”“皮肤干燥”“瘙痒”。用什么方?仲景未提出。汗源不足,是阴虚血燥,我以为宜以地黄剂治之。

地黄剂中可选用最简的百合地黄汤,也可借用防己地黄汤。两方都是重用地黄的,特别是防己地黄汤:桂枝、防风、防己可借用作疏风止痒。临床上此方可用于多种皮肤病。最近我一个香港的学生治一例怀疑是“红皮病”的患儿,全身皮肤潮红,微肿,脱屑,瘙痒,无汗,便结。患病多年,激素治疗,反复不愈,用防己地黄汤加麻黄,效果不错。

2. 定躁、安神。仲景用鲜地黄,其证都与中医的“神”有关(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最明显恐怕要推《金匮要略》中风篇的防己地黄汤了。该方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是神识迷糊了。原方: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取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注意此方生地黄是所有经方中用量最重的,而防己等药相对就很少(能用一杯酒,渍),主药应是地黄。

地黄的用量“非重用不为功”,仲景最大剂量是防己地黄汤,用二斤。其次是炙甘草汤,用一斤,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一升。其余方用于地黄,当归建中汤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胶艾汤、三物黄芩汤用四两,黄土汤用三两。还有就是丸剂大黄䗪虫丸、肾气丸、薯蓣丸。我常用干地黄30~150克。

仲景凡地黄剂均与酒同用,可能酒有协助地黄溶解的作用。

防已地黄汤方证原文,此方可治中风而兼有认知障碍之外,也可以治疗癫痫性精神病、癔病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这首方对后世内风说影响甚大,可以说是启后世“内风说”之先河。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说:“人百病,首中风……开邪闭,续命雄……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金匮要略》的柔润填窍方是哪方?《金匮要略·中风》共载五首方:续命汤、三黄汤、风引汤、侯氏黑散、防己地黄汤。这几首方不但在指导后世的发展,而且在临床上仍有很好的疗效。遗憾的是,目前教科书,对这几首方只字不提。在学习历代医家经验时,不要舍弃《金匮要略》的成方成法。

地黄性能滋养,并无破血败血之虞,但重用常致大便溏泻,可减量或停用。

温病大家使用地黄经验谈

尝试分析一下叶天士、吴鞠通两位温病大家使用地黄的经验:

首先,熟地黄补血,生地黄败血,此说可能来自叶天士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黄……”但叶天士又有“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之说。由此可见,叶氏认为重用一斤生地黄的炙甘草汤并不是寒凉药,而是改善胃津损伤的补虚药,那么叶氏当然不会认为方中的生地黄会败血。

其次,吴鞠通《温病条辨》增液汤的条文”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条文后的按语,明确指出了生地黄的功效:“生地黄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再看《温病条辨》中使用生地黄的各方,如“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下后无汗,脉不浮数,清燥汤主之”;“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此外还有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上述各方中用生地黄都是为了滋阴养血,而且如吴氏在增液汤的按语所言,“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0)

相关推荐

  • 防己地黄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防己地黄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防己地黄汤. ...

  • 《证治准绳·杂病》蓄血

    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而医书分门类,症有七气而无蓄血,予故增着之.衄血,蓄血上焦.心下手不可近,蓄血中焦. 脐腹小肿大痛,蓄血下焦.三焦蓄血,脉俱在左手中.蓄血上焦 ...

  • 防已地黄汤治疗失眠体会

    防已地黄汤治疗失眠体会 孟繁甦 患者:练某,女,49岁,首诊日期:2020年9月16日 主诉:甲状腺术后睡眠差加重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甲状腺术后睡眠差加重,心烦,心慌,口干,时有口苦,小便黄, ...

  • 中风:防己地黄汤-龙博探宝

    选自龙帅江老师微博 [中风: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或血虚风胜,手足蠕动,瘈疭,舌红少苔,脉虚神倦,阴虚风湿化热,肌肤 ...

  • 生地黄 熟地黄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滋阴养血

    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为刘尚义临床常用的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药角.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本品根茎含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阿魏酸甲酯, ...

  • 藏红花被称为“花中奇药”,集养血、活血、...

    藏红花被称为"花中奇药",集养血.活血.行血于一身,可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及外伤疾病中. <本草纲目>对藏红花曾记载,藏红花又称西红花,是番 ...

  • “花中奇药”每天一杯泡水喝,养血活血、祛湿化痰,养好身心

    推荐阅读 三七粉放时间长了,就不能吃了?它的好处和禁忌是什么? 阅客资讯 中风的"加速器"被发现!前2种你可能每天都吃,难怪血管越来越窄 漫说健康 胃病的天然找到了,常吃这几种食物 ...

  • UC头条:生地黄 熟地黄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滋阴养血

    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为刘尚义临床常用的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药角.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本品根茎含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阿魏酸甲酯, ...

  • 【奇穴】足太阴脾经: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商丘穴,通调肠胃!

    [腧穴释义] 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本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本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运行 ...

  • 它是花中奇药,每天用几根泡水喝,养血活血还能预防妇科疾病

    它是花中奇药,每天用几根泡水喝,养血活血还能预防妇科疾病

  • ​滋阴养血填精的好药,吃它得特别注意两点

    今天丹田爷爷和大家介绍个好东西,就是熟地黄(生地黄不能直接吃),尤其这九蒸九晒的熟地黄,大补肝肾!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是绝佳的滋补良药,特别适合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潮热盗汗.消渴.腰酸耳鸣等 ...

  • 活血化瘀的丹参竟也是淡斑佳品,与2味药搭配,滋阴养血确实不错

    黄褐斑是一种皮肤疾病,虽然不会影响身体机能,但长在面部非常影响颜值.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皮肤跟脏腑.经络.气血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所以黄褐斑在中医学上又被称为"肝斑&qu ...

  • 治疗便秘有“奇药”,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

    便秘,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 很多人都曾遭受过或者正在经历便秘的折磨,并且一旦发生便秘之后就会反复发作,就像是一块黏上就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为什么呢? 因为饮食摄入不均衡,像是家中的老人在上了年纪之后牙 ...